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的多种因素与有效对策临床效果分析

2019-01-19 06:09顾佳微
人人健康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临床效果

顾佳微

【关键词】狂犬疫苗;不良反应;临床效果

前言:狂犬病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狂犬病病毒科通过不同途径传染给人类,属于人畜共患类疾病。人类感染狂犬病毒后,直接威胁到人类神经系统,表现出怕风、恐水等症状。目前针对狂犬病病毒的治疗措施相对较少,人类发病后很难治愈。注射狂犬疫苗是挽救病毒暴露的唯一手段,部分患者接种疫苗后产生一定不良反应,影响免疫效果。本文于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的狂犬疫苗接种者,随机选取145例分析不良反應及临床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本院145例狂犬疫苗接种者为样本,性别:男/女=92/53,年龄6~63岁,平均年龄(37.24±5.47)岁。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接种方法:对145例接种者注射狂犬疫苗制剂,按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狂犬病控制指南,对患者给予治疗护理。在患者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注射时间为当天注射2剂,7d,14d各一剂共四剂,0.5ml/次,疫苗效价不低于2.5IU,成人和儿童用量相同。从注射当日起45d抽取血样,并观察患者接种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采取对应的方法进行治疗。

1.2.2临床护理:(1)接种前要检查疫苗保质期,保证疫苗处于合格范围内,和接种者充分沟通,缓解接种者焦虑、担忧的情绪。注射前询问患者对食物、药物等是否有过敏史。叮嘱患者接种前可口服抗组胺药物,通过少量多次的方法注射,避免产生不良反应。(2)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部位,接种疫苗要对接种部位合理选择,成年人主要选择上臂三角肌位置,儿童选择大腿外侧肌位置,注射针头选择5号常规针头,肥胖者可使用7号针头,可以避免接种位置产生不良反应。先清洁接种局部皮肤,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多次选择同样的位置接种。(3)患者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需要采取合适方法护理,注意观察接种后皮肤情况,出现不良反应后及时给予护理措施。接种者的局部皮肤表现出疼痛感、红肿等表现,要给予硫酸镁进行局部位置湿敷,25min,达到消炎镇痛效果。患者出现发热乏力的反应,且体温超过38.5℃,可使用解热镇痛剂,配合物理降温。治疗护理期间,医护人员要注意安抚患者情绪,缓解患者担忧、紧张情绪,可通过适当运动放松心情,避免过于紧张担忧。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患者发热4例(2.8%),头痛6例(4.1%),头晕恶心7例(4.8%),腹痛腹泻5例(3.4%),局部红肿3例(2.1%),肌肉痛13例(9.0%),全身瘙痒4例(2.8%),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患者总满意度134例(92.4%),不满意11例(7.6%),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讨论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而提高,城市养狗人士逐渐增多,目前我国针对宠物的管理尚不完善,被狗咬伤的事情经常发生。一般情况下,狂犬疫苗标准保温温度为2℃~8℃,如果温度过高,破坏疫苗冷链系统,会造成疫苗免疫作用完全消失,还会造成疫苗出现有害物质,导致机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注射疫苗前检查疫苗保质期,检查疫苗质量十分关键。患者接种后产生不良反应,需要给予及时治疗,缓解患者不良反应,尽量保证患者不停针。接种期间对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密切观察,调整治疗方法。

通过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不良反应采取对应的护理方法,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接种疗程,不会影响到免疫效果。经本文研究,患者发热4例(2.8%),头痛6例(4.1%),头晕恶心7例(4.8%),腹痛腹泻5例(3.4%),局部红肿3例(2.1%),肌肉痛13例(9.0%),全身瘙痒4例(2.8%)。患者总满意度134例(92.4%),不满意11例(7.6%),差异显著(P<0.0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可采取治疗护理手段改善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保证患者可顺利完成接种疗程,并达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综上所述,患者接种狂犬疫苗后表现出各种不良反应,要立即给予及时治疗,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反应,完成其余接种疗程,避免影响免疫效果。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临床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