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寻求突破,构建趣味课堂,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教师可以运用游戏互动等形式,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专注性和听讲效率。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启发性地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堂;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6-0055-02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小学生的培养已不再局限于提高学习成绩,而更多地关注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当代社会发展飞速,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1]。创新型人才指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充分挖掘自身最大潜能,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的人才。本文将分析如何活化小学数学课堂,增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型思维。
一、运用情景教学引发思考
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先使他们养成思考的习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让学生融入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计有趣的教学情景,利用游戏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2]。例如,“猜数游戏”中,教师可以利用最后的“想一想”环节,开展击鼓传花的游戏。教师数数,当数到5时,教师转身,道具花在哪位学生手上,就请这位学生把问题补充完整,当学生把问题补充完整后,教师再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此时进行第二轮小组竞赛游戏,看哪个组的学生回答出更多关于数学的问题,哪个小组的学生就是今天的“小红花”小组,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和提问的好习惯。这样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在游戏中学会思考。
二、运用新型多媒体形式
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新型多媒体形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知识,让学生身临其境,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新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画面性强,有较强的视觉刺激的效果。例如,“青蛙吃虫”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使学生很快对大青蛙和小青蛙分别吃了多少只虫形成明确的意识,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较强的画面感。教师应注意,所有的创新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理解基础知识之上,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快速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夠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核心内容。
1.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是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思考,而且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例如,教师应提醒学生,平时看时间的时候,需要用到数学;买东西时需要用到数学;吃饭时,需要多少碗筷,也会用到数学。教师可以每天下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数学,写出一个生活中和数学相关的小故事,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将思考带进生活,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设置一些探索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思考
小学生喜欢探索,好奇心较强,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课上设置一些趣味性较高的游戏,让学生自主探寻答案[3]。教材中有一些针对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创新。例如,学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索类的游戏:“老师手里有两张卡片,你们来猜猜分别是多少?老师给你们提供两个信息,你们根据这两个信息来猜猜卡片上的数字分别是多少。一张卡片,十位数在1~5之间,个位数在1~9之间,个位数减掉十位数,刚好余下1,大家猜猜有几种可能。”这类游戏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思考和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
创新型思维需要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还需要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设置一些创新型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型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开展小组讨论,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限制方法,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索答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思考,考虑答案的多种可能性,并付诸实践,激发了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创造性思维,因而有利于培养其创新型思维。
4.举办一些有意义的竞赛活动
教师可以举办一些创新型数学活动,利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竞争、个人竞争模式下更好地表现自我。例如,教师可以准备写有1~100的卡片,由抽牌的学生随机指定一名学生回答抽到牌面的问题,如抽牌的学生抽取的是50,可以随机提问指定的学生回答50以内加减法的相关问题,如果这名学生回答错误,则接替抽牌的学生继续提问;如果回答正确,则由抽牌学生继续提问。这种创新型数学活动,既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又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思考,一方面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思考,锻炼了创新型思维。
四、及时肯定学生
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方式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都必须记住一条重要原则——及时肯定学生。教师要多维度地给予不同学生肯定性评价,如对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从创新方式、回答速度等方面肯定学生;对数学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从积极参与的层面肯定他们;对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及时鼓励他们,并针对他们基础能力较弱的地方予以帮助。在设置教学方案时,教师一定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对一些基础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设置一些简单的游戏环节;针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进行相应的扩展和提升,使整个课堂教学具有层次性,提高所有学生的参与性。在教学中,教师有选择性地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分为一组,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自主设置情景游戏,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
结 语
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尊重并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捕捉他们的创新信号。教师应运用有趣的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游戏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好地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意识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程恒.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7):124.
刘立东.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生物技术世界,2015(02):101.
缪德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J].科技展望,2014(21):82.
作者简介:刘厚红(1962.3—),男,江西瑞金人,中师,中小学一级教师,曾获荣誉:瑞金市从教30年最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