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

2019-01-19 06:04李艳段智敏何雪利
商场现代化 2019年2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互联网+互联网

李艳 段智敏 何雪利

摘 要:随著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互联网成为推动就业和创业的主要力量,“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在“互联网+”视域下,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互联网深度的融合,对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了“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在“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现状,并分析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优化策略,以促进“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一、“互联网+”视域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

近两年来,随着高等院校自主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91.5%,其中,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占1.8%,高专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3.6%。这些数据表明:(1)除了考研和创业之外,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出于待业或者失业状态;(2)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紧张,很多学生对当前就业现状的满意度不高;(3)自主创业作为拓宽学生的就业重要渠道,所占比例并不高,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与自主创业之间难以形成统一战线。此外,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制造业、工业等基础性产业也由传统生产向智能制造过渡,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物联网、跨境贸易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构建,而人才作为构建互联网的重要保障,在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从当前现实情况来看,创新创业型人才欠缺已经成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视域下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缓解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产业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基础,他们拥有创新性思维、敏捷的市场嗅觉、较强的实践能力、极强的行动欲望,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二、“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

1.不重视“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竞争的关键。在“互联网+”视域下,很多高等院校没有明确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过于重视专业人才建设,把高就业率作为专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学科教育中;没有及时把握“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契机,学生的就业渠道狭窄;有些高等院校虽然认识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制定了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但是在落实和执行过程中,培养的效果并不理想,不重视“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经直接制约了高等院校发展。

2.缺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在“互联网+”视域下,高等院校缺乏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主要表现为:第一,在课程设置方面,缺少创新创业类课程。虽然大多数高等院校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专业学习的基础,但是倾向于一定时间内的就业目标,并没有把创新创业作为职业生涯课程的重点部分;第二,从毕业学生的现实经验来看,当前很多学生毕业后并不能快速创业,而是要在企业积累一定的时间后才创业,现有的课程体系与社会脱节是普遍现象,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市场发展不适应;第三,创新创业课程是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因此,很多基于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互联网的结合力度不够大,专业知识面过于狭窄,学生能够获得自主创业的提供的经验比较少,导致学生专业创业失败或者转行创业。

3.培养人才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不足

创新创业本身较强的实践性,然而,在当前“互联网+”视域下,很多高等院校过于强调创新要素,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是当前人才培养的困境,特别是一些财会类的课程,缺乏相关的基础财务软件设备,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企业难以让学生参加财务工作实践实习,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在课程学习方面,通常是一节理论课程+一节实操课程的结合,这样的结合,看上去貌似很合理,但实际上,理论和实践分开而学,理论课程与实操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这也是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影响因素之一。

4.创新创业师资不足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师资在这个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为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保障。当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师资来源主要有三:第一,猎头推荐或者外部社会招聘。这一类型的教师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创新创业经验也比较丰富,但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师培训,紧靠岗前培训,难以把自身的经验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教研能力缺乏,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第二,毕业生留校任聘。很多高等院校每年都会留下一些成绩较好,在某一些方面有特别突出贡献的学生参与教学工作,他们虽然促进了学生与教师身份的转化,但是缺乏社会阅历,缺乏工作经验,只能依据教材而教学,教学偏向理论理想型;第三,退休返聘教授。这类教授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对教学、科研有深入研究,但是他们有一定的年龄,创新能力明显落后于其他年轻的专业教师,不利于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师资缺乏已经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最大短板。

三、“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1.创新创业型人才保障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的人才保障机制是根本。然而,很多高等院校并没有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建立创业保障,没有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创业生涯规划,缺乏创业环境建设,对一些创新创业类的竞赛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师资全程指导跟踪,包括生产、生活、心理、压力等等,很多学生进入创业阶段后,成绩平平,或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国家对创新创业型人才也缺乏详细的保障机制,虽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免息贷款、提供创业扶持,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一些互联网高新技术创业,缺乏创业服务机构保障。这些不健全的创新传言人才保障机制,使得很多学生宁愿选择安逸、稳定的工作,也不愿意自主创业,这也是近几年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不高的重要因素。

2.创新能力不足,抗壓抗挫能力不强

创业作为拓宽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创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创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可能面临的未知的困难,承担较大的风险也比较多,因此,创业者除了需要具备一般的创新能力之外,还需要坚韧的毅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扛压扛挫能力,在创业过程中享受成功的汗水,也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从毕业生创业实际情况来看,现在很多创业者大多选择市场上比较热门也相对轻松的行业,同样的物品和服务,同样的价格,难以体现创新,而且创业者大多是90后,生活在物质富足的年代,都是父母的“掌中宝”,没有太多的生活阅历,一旦出现较大的压力或者创业失败,就会一蹶不振,选择逃避现实,再创业能力明显不足。

3.商业市场敏感度不高,盲目创业

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毕业学生创业的首选项目,从现有的毕业生创业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借助各大电商平台,以出售物品或者服务作为创业的重要项目,学生的商业市场敏感度普遍不高,也缺乏创新,很多毕业生看到别人电商的成功,直接复制、粘贴,也不去管市场的饱和度、消费人群分析、货源等等因素,信手拈来成为很多毕业生创业的技巧,导致一些销售类和服务类的创业过多,一些基础性的生产和技术类的创业过于冷门,创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四、“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1.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互联网+”视域下,要想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首先完善创新创业课程,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新体系,积极开发一些创新创业类的课程,例如,企业家素质等等;其次,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和加入到创业行列中来,必须使现有的课程体系联系社会实际,联合企业,结合学生的实际,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并不断更新和完善;再次,为了增加专业创业的可能性,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要注意创新创业教育的渗透,促进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最后,加强对创业成功的往届毕业生之间的联系,加大对师弟师妹创业的扶持,可以邀请他们到校讲学,分享他们创业成功的经验,对创业的经验交流等等,刷新他们对创新创业的认知,为以后创业奠定基础。

2.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新平台

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还应该以课堂教学引导和实践锻炼相结合,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第一,科学合理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发展相符;第二,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孵化基地、产业园、科技园、工作室等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实与执行,并选派相应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指导;第三,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双创”、“三创”等创新创业类比赛,使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巩固教学成果。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新平台,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以升华。

3.加强创新创业型师资建设

师资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加强师资建设,首先要从招聘源头上控制教师的质量,提高教师入职的门槛,从受教育程度、专业教龄、社会工作、阅历、科研成果、有无创业经历等方面完善。其次加大师资培训,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和舞台,对那些外界招聘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够尽快适应教学岗位,让他们的就业或者创业经历通过教学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对那些毕业留校聘任的教师,除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培训之外,还要增加一些企业实践培训,例如顶岗实习等,使这些年轻的教师在企业岗位中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素质教师;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学术、专业实践等方面的联谊与交流,分享创新创业者的总结,促进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最后,由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实际需要,为了促进教学成果的转化,鼓励中青年教师带领学生团队进行创业项目实践,为项目提供相关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使教师能够“现身说教”,增加教学的说服力,巩固教学成果。

4.完善创新创业机制,为创新创业提供支持保障

完善创新创业型人才保障机制,可以从两方面分析:第一,从校方层面分析,首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生涯规划,在大一阶段举行多种形式的与创业关联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认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加明白自己的目标。在大二、大三阶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他们学习的最后生涯中,以培养良好的企业家和管理者素质等创业能力为重点,为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奠定基础。其次,重视每一次创新创业类的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获奖的学生团队给予奖励,并分享他们在比赛中的视频,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此外,对在实习期间进行创业的学生提供师资指导和跟踪,除了知识和技能职位,还应该提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他们在创业路上走得更顺、更远;从国家机制保障层面上分析,细化毕业学生创业扶持项目,加大力度,做好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创业服务机构、创业类社会中介机构等等,开展创业宣传活动,帮助创业者起草创业合同,为创业者申请专利,提供创业技术等服务。

五、总结

总之,创新创业型人才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人才,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应当根据人才发展目标,结合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培养人才的路径,培养更多的人才,更好地为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微,郭川军.“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8年.

[2]郑立恒.浅析“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创业教育中人才的媒介能力培养[J].亚太教育,2018年.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