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丹 刘韫祺
摘 要:“装饰绘画”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强调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改革大背景下,将教学成果进行经济转化,是各大艺术院校的新尝试。将教学成果进行经济转化,既能消化课堂教学成果,产生效益,以产促教,又能以更专业的、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丰富和提高文化产业内容及质量,以教助产。实现产销市场化,建立科学的供需关系,成为高校职业教育探索的新目标。
关键词:“装饰绘画”;教学成果;市场化;产销体系
我国关于建立及发展文化产业的呼声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依托于蓬勃发展的文化市场,国家确立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抓共进的总方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市场的完善和文化产业的建设成为一段时间内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政策大力扶持的对象。本项目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了寻求一种新的文化产业组成、发展方式,避开了对传统理念的概述,依托自身优势,确立了实用的、合乎发展规律的,可操作性强、协调性强的产学合作化模式。以合作双方或多方的接收方式为基础,探索并确立以学代产、以产促学的教学成果产销市场化体系。研究过程侧重教学能力分析、市场风险评估分析和产品战略定位,并以项目成员在教学过程中自行产生的“装饰绘画”教学成果与长春艾未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展开项目研究。
1 项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项目致力于通过将教学成果作为商品向社会推广并加以实践的过程,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实践能力,从而明确专业就业方向,拓展对相关学科领域知识的探索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确定自身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训练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产品推广能力,以及对艺术文化市场走向的预判能力。同时利用长春市艺术文化市场的产销关系,作为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对真实的项目任务进行实战的社會实践,将所学理论直接应用到一线产品制作和推广中的一次有益尝试。这大大缩短了专业与社会生产力的距离,进一步完善和接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 产业化建设情况分析
2.1 教学完成能力分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和教师的指导水平是存在实质性的差异的,能够投入市场的质量和数量存在不确定性。而一个产业的发展,首先,除了拥有一个较稳定的消费群体外,同时还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投入群体。那我们就得先考虑一下,为了保证产业链的健康运行,需要多大规模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成果方可实现。以一个每届有500名学生的艺术类院校为标准,每次课程可完成2件/人次的作品,共计1000件,以80%的合格率计算,约可产生800件装饰绘画作品。如果下学期教学同样可产生800件其他形式的作品的话,可粗略计算为年出产量约1600件。这是在完全依赖课堂教学时间段所完成的作品量。实际上,不排除那些能够较为顺利完成作业且其具有长期创作意愿的学生群体,进而估算为可以产出2000件装饰绘画作品。作为一个产业的供给方来说,这个数字也许并不足以支撑和满足市场要求,但我们应该明确,这约2000件的作品是以教学活动为基础所完成的独立创作的装饰绘画作品,如规划到文化产品中,它可以划定到产品开发的固定成本当中,而开发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是有本质差别的。也就是说,当产品开发成功后,它的复制成本非常低,因此,如需要提供更为大量的装饰绘画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以完成的。所需解决的也无非是组织和时间的问题。这样,我们需要考虑的就只是市场推广所需面临的问题。
2.2 退出市场的风险分析
我们在进入市场前,首先要考虑到退出市场所要承担的风险。对风险的评估可以理性地认识自身优势和劣势,避免产业投入的盲目性,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投资、投入的有效回报。其中,退出壁垒主要分为两大类:经济性退出壁垒和制度性退出壁垒。根据本课题的产业构造及建设基础的特点,可归结为经济性退出壁垒。其中涉及资产专用型和沉没资本等。资产专用性,会涉及资产难以变现或资产变现价格远远低于购买价格的情况。针对这一点,我们就自身情况分析一下。首先,就支出成本而言,我们要完成的实用文化产业是以价值转换为基础的。本身必然产生的成果,是在教学成果和商品价值之间产生的另一种形式的价值体现,不存在固定或特定的必然投入资金。因此,追根到底,不存在独立的资产。如果产业必然退出市场,那么不会出现专用资产折损的情况发生。这也是本课题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只存在商品价值转换成功与否的结果。依照本课教学成果的保存标准,只会常规保留4年内的课堂作业,本就需要代偿性的成果转化,如不能完成,可以定期以其他方式转移。这种转移如能同时完成商品价值的转换,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如真的有部分画材剩余,也可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消耗。只要教学行为具有延续性,那便可以不予考虑这部分投入。关于成本沉没,如专业人员的培训费用,所有的商品都出自课堂,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也算不上投入成本。本课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产业建设是在鼓励其了解专业,了解市场和了解就业形势。商品产生的价值是一种激励手段和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也是完全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因此可以完全忽略成本沉没的风险。
从这方面可以看出,本课题的优势在退出壁垒方面显得尤为突出,而且本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并不是以实现最大利益为目的,只是一种体系完善的探索。因此不存在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没有根本利益矛盾存在的可能性。多出的收益只是维持产业运行所需的交通、通信和市场调研及展位租赁费用,资金不存在隐蔽流动的可能。全线参与者以学校工作人员和学生为主,在诚信度方面可谓双保险。如此规划,可在投入市场的同时,减少或规避市场投入和退出市场所要承担的风险;产业优势明显,可发展程度较高。
3 社会推广及市场竞争定位分析
3.1 横向差异与纵向差异
横向差异指的是由于消费者的口味不同造成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消费者的认知造成的。在许多产品趋于同质、无差别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受其他因素影响而造成更偏爱某个品牌的情况,那便存在实际性的差异。纵向差异指的是所有的消费者都偏好某一类型的产品,这种情况是因为产品质量在价格水平相等的情况下,在质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消费者都会有明显的偏好高质量产品的倾向。这种横向差异与纵向差异其实满足的是不同消费者对产品不同需求的要求。有点追求品牌,有点区别产品的各种侧重,这便在潜移默化中对消费群体进行了分化重组。我们在进行文化产业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将这种差异化考虑进去。它是我们建立消费群体、确立自身发展方向、明确自身发展优势的参考。
首先是横向差异。这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包括对产品的介绍,品质阐述以及展览、宣传等投入,在第一感官上给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明确的品牌效应,让消费者基本了解本艺术文化产品的优势,在心目中巩固其横向差异的优势。其次是纵向差异。我们建立产业优势,就是要强化艺术文化产品的纵向差异。我们的价格优势不是为了以低价位占领市场,这并不是我们的策略。在教学成果向实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就是要以低价位、高品质为基础来抢占市场份额。这是我们的生存之道,也是产业能够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3.2 错位竞争
本课题涉及的教学成果在市场竞争中,依据自身条件可归结为静态错位竞争战略中的顺错位定位。所谓错位竞争,是企业错开对手的锋芒,以己之長击彼之短而确立相对优势竞争地位的一种战略。而顺错位定位,是以自己的实力地位,选择竞争对手不如自己的目标市场,进行渗透和扩展的战略。[1]
在错位竞争方面,我们在教学过程以及产业建设初期就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完成手段。它应该是我们拓展和占领市场的关键。特色、质量与服务是我们最基本的产业标准。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在与同类产品竞争中,我们规避低端市场运营,因为这一阶段内的装饰绘画产品,多以复制品和印刷品居多,成本竞价中基本没有核算出人工创作和制作的成本。我们规避高端市场,因为这一层次讲究的多是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和保值、升值空间,更加讲究和强调作品的不可复制性,是一种投资行为。而在中端市场,我们以发展中低端产品为主。这是因为必须考虑学生的操作能力、完成能力以及学生的专业素质。实际来说,明确自身特点和自身优势是更为实际的市场行为准则。在服务方面,可根据装饰绘画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提供以旧换新的业务,从而巩固一群相对稳定的客户,在交易过程中积累经验,总结消费者的喜好和消费意向,为我们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在某种程度来说,这也可以算是根据市场需求的教学能动性的体验。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将课堂教学成果引入市场经济体系,是一种先进的、可尝试的、科学合理的、具有优势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我们“走出去”“引进来”的思想指导下,其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形式,可以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工程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 贾斯汀·奥康诺(英).艺术与创意产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133.
[2] 陈少峰,张立波.文化产业商业模式[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 章金萍.艺术品投资与市场营销[M].河北美术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迟丹(1978—),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