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的融合模式研究

2019-01-19 06:03边坤
艺术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创新创业艺术设计

摘 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目前高校教育发展的导向。本文站在生态系统的角度考量艺术设计专业与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育融合的方法与过程,并从3个层面展开研究:多主体参与、课程的多层次构建以及多形态的互动,注重核心主体与校外主体之间的多层次互动,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多层次课程结构,形成多层次、多主体、多形态的艺术设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互联网+”;生态系统

自1999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提出了“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1]全国众多高等院校相继广泛开展了双创教育,探索双创教育教学体系。创新是国家倡导的社会主旋律,双创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1 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相融合

欧洲奥斯陆创业教育认为,“需要建立必要的机制来帮助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整个专业课程学习,因此也需要多个学科领域更好的整合”。艺术设计专业涵盖各类设计学方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各不相同,但都在“大设计”学科属性下开展艺术设计专业教育。[2]设计类专业都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与实践通常相互结合,产生大量的设计作品,这些创意作品既是双创的优质资源,又是这类专业学生的先天优势。双创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意转化能力、项目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3]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既提升了同学们的设计创意落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创新思维。因此,可以说双创教育是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延伸。

2 艺术设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

近些年,我国双创教育在国家政策支持、高校探索实践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研究者逐渐将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入双创教育体系。如2018年河南大学臧玲玲撰写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生成逻辑与建设路径》将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入高校双创教育课程及具体的建设实施路径;2019年重庆科技学院谢家建撰写《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内在逻辑与建设路径》,提出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生态系统;2019年天津科技大学张付英撰写《创业生态环境下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工业工程专业为例》,以工业工程专业为例提出构建双创教育的培养体系。这些研究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更科学、完善的理念与实施路径,同时也为艺术设计专业“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参考。

生态系统是一种动态平衡系统,存在物质、信息、能量方面的交换。高校双创教育同样具备生态系统的各项特征,完全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4]

本文引入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从生态系统的视角考量艺术设计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中不同主体、内部要素等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双创的融合途径。

3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发展路径

艺术设计专业双创生态系统有3个特点:一是多主体参与,强调生态系统的参与主体应是多个,包括高校、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二是课程的多层次结构,按照不同主体的不同需求,构建多层次的课程组织结构;三是多形态互动,既有师生之间、也有与企业间的互动,既有个体间的、又有团体间的互动等。围绕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生态体系这一核心,构建集多主体参与、多层次结构及多形态互动于一体的课程生态系统。

3.1 多主体参与

学校、教师、学生是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在生态系统的运行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其中学校作为创业教育打破专业间壁垒的主导者,起政策引导、支持的重要导向作用。学校应建立健全团队的搭建體系,及时识别、发现、孵化好的创业项目,帮助构建健全的团队体系;同时围绕完善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构建服务创新创业的服务机构、构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开创创新创业辅导课程。

在核心主体外,政府、企业、组织、校友等,都是双创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应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打通高校与这些社会资源之间的藩篱,特别是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屏障,为双创教育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与资源保障。

3.2 构建多层次结构的艺术设计课程生态系统

艺术设计的创新创业课程生态系统由不同要素及资源组成,其中既包括宏观层面的课程培养目标的调整、培养方式的变化,又包括微观层面的教学模式制定、教学方法的改变、师资培育、实践平台的搭建环节以及课程的具体实施、课程考核等基本教学环节。

3.2.1 宏观层次:构建融合性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培养融合的过程中,双创教育可以分为3个阶段: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家精神的培养。创新思维是双创教育的基础,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核心内容,在培养传统创新思维的基础上,课程结合创业基础课程、创业方法等内容,开展双创基础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既是知识与技能的积累过程,又是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过程,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最后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保障激励制度等,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在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将双创教育纳入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下,将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改革专业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增加创新、创业部分的知识与实践环节的训练,有层次、分阶段地将创新创业理念与实践方法融合在专业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按照年级层次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适应创新创业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设置“低年级重思维,中年级重方法,高年级重创业”的递进式课程体系。在实践课程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多方面合作、参与校内外双创活动和赛事、搭建创新实践平台等方式,帮助学生实现项目的落地和转化,从而增加学生创业经验、强化双创意识。

3.2.2 微观层次:教学模式融合与教学方法转变

传统的艺术设计培养方案中将专业设计的综合能力与技能分解到各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讲授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等内容,设计实践则利用课下作业或实习实践课程完成。专业化边界的模糊、专业内容的大量交叉导致传统教学过程中对专业内容的讲授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多样化需求,丰富、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也未得到充分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性、能动性。同时,实践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动手练习存在脱节,学生很难将课程理论体系贯穿在一起,缺乏专业的整体认知与认同,从而产生专业学习的倦怠感。

第一,通过“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引入,开创一系列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改革:形式丰富化、方式混合化、本质自主化。逐步推行和普及互联网教学模式,如反转课堂、混合课程等课堂形式,实现教与学的反转,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的理论、原理、方法的讲授提前录制成短而小的授课视频,还可以在互联网中寻找相关资源,并上传至互联网课程平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促进者”,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课堂与线上的交流与引导,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迁移与联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理论与实践的转化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设计指导与讨论。

第二,以实践作为课程导向,搭建多种实践教学平台。设计的创意思维、创新创业中行动能力的转化都需要大量的实践作为纽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层次、多模块、多阶段的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培养学生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统筹运用校内外实践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对学院、学校、企业、政府的各级各类创新实践平台的运用。

专业课程教学推行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实施方案,关注学习的过程与质量,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增加课程的实践性,提供项目化的学习体验,创建企业导师制,在项目设计运行过程中邀请企业导师加入,使学生得到更接近生产实践的科学研究方法。

充分运用校内的实习实验设施,增强课程实践性。尽可能多地将课程实践内容转移至模型室、实验室,盘活实验室资源,将概念创意转化为实物产品,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其优秀创意的转化。

实施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工作室运行过程中,教师以项目为教学核心,引入专业实战的学习项目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与比赛,将知识点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联系起来,从而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中心,使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领会知识的内涵与应用。这些项目成果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成果转化,通过推广原创设计,完成产业链式的设计推广,突出原创的设计产品,提升团队整体的设计能力、产品开发能力、推广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过程正是创新创业的完整体验过程。在此基础上,工作室教学可以通过以老带新的团队运作模式,团队成员有明确的分工,且兼备成员的分工。

实行产学研一体化:通过与企业的项目合作或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企业实训基地,让在校大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有机会参与企业实际设计、生产活动,了解企业运行模式以及盈利模式。

充分应用校级、市级众创空间和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新创业的实战演练,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与注册公司,学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扶与支持、进行一对一的跟踪指导,及时解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构建创新创业竞赛体系,紧密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創业大赛等创业大赛以及各级设计类别大赛,如红点奖、Good Design奖设计大赛、全国工业设计大赛、大广赛等,将创新创业比赛与教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3.3 多形态互动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各主体间的互动形成了信息流动,这些互动既有教与学之间发生的信息流动,又有学校、政府与教师、学生的政策鼓励、政策保障、教学环境构建等内容的互动;既有学校与校友及各类校外主体参与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产生的互动,又有学生、教师与企业、投资人等社会组织发生的互动。这些共同组成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多层次、多形态的互动形式,促进了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并为这个系统注入了生命和活力。

4 结语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高校双创教育的必经之路,通过艺术设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建立良好的双创教育机制,可以促进艺术设计专业与双创教育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荣海平,武伟强.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J].大学教育,2015(4):47-48.

[2] 贾丽丽.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高校艺术设计特色化教育模式研究[J].艺术研究,2015(2):98-100.

[3] 孙昀,杨珺,贾委.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J].价值工程,2016(20):193-194.

[4] 臧玲玲,梅伟惠.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生成逻辑与建设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9,37(01):28-34+170-17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NGJGH2018112

作者简介:边坤(1982—),女,内蒙古人,硕士,内蒙古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工业设计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创新创业艺术设计
《星.云.海》
《花月夜》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