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上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马 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泰 州 2 253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动力和内在要求,高职院校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各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1]。要在广大学生心中筑起精神长城,在校园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风气,一个重要视角就是在话语体系上采取正向引导。当前一些网络流行的调侃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契合度很低。如对于日益重要的生态问题,出现了与为人民服务相对立的“喂人民服雾”、“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等等。
高校应因势利导,利用悄然到来的微时代传播特点,如微表达的流行、微工具的使用、微阅读的兴起等,聚焦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校园微语录”,进行微语录创作、微语录比赛、微语录赏析与展示,入脑入心地开展价值引领。校园微语录是师生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运用诗化的、网络的、积极的语言,表达师生的生活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具有独创性和生动性的话语体系[2]。校园微语录内容上与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形式上不拘一格,传播方式上多种多样(标语横幅、手机网络、张贴板报、各种新媒体等)。适当运用校园微语录,能够强力吸睛、引发共鸣、潜移默化达到教育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思政课应注重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的转化,在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积极开展大讨论、微创作,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课上创设情境、开展讨论、形成张力、激发思维;课后及时布置微语录创作,激励学生联系实际用心创作。要注意把握好整体性与重点性的结合,通过思想“大讨论”,行动“微创作”,让学生从内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可采用以下方式:
(1)师生换位、学生上讲台进行微课比赛。班级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每组群策群力推选代表讲课。备赛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思政教材上较难理解的理论性知识有了理解,也有利于展开讨论,对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未来目标起到很大帮助。比赛后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及时讨论,发现问题,在思维碰撞中有利于增强价值认同。
(2)师师联手,举办组合讲座。教学热点和难点,思政教师可通过集体备课,邀请专家和领导等研究,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几位教师之间也可联手,围绕与核心价值观有关的热点主题,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辩论、交锋,如河海大学几位思政老师联手组成的“黄金谈”组合风靡校园,堪比百家讲坛,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3)布置学生开展以“我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微语录创作活动,并将优秀作品在课堂展示,引起了学生讨论和共鸣。如“基础”中爱国部分,学生联系时事新闻,提出“华为可为华,中兴当兴中”具有回文特点的微语录。
(4) 建立了班级“微语录”微信群,通过“课堂教学每周精品微语录”帮助他们建设精神家园,注重价值引领、增强价值认同。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众一起创造的极富中国风格的文化,具有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英勇的革命战士身上体现出的理想信仰高于天、舍生忘死、大智大勇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是教育的重要资源。高职院校可通过“忆红色、护红色、扬红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红色血脉得到传承与创新。
引导学生点面结合回顾党的历史,面上可用网络资源,如“人民网”党史人物纪念馆共收录了几百位中华民族的杰出英雄,既有生动的文字资料,又有宝贵的历史照片,点上学习可结合学校所在地域特点,让学生亲临实地体验感受,如祭扫杨根思烈士陵园,杨根思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他的“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精神动人心魄,观看央视《国家记忆》杨根思精神传承纪录片,了解“三个不相信”精神的影响和传承,唤醒学生对英雄的重新认识,激发爱国情怀。
前不久,一波丑化、恶搞、诋毁和解构英雄的思潮扑面而来,毁英雄,就是毁价值观和精神,就是毁国家和民族。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高职院校必须严防红色基因突变,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及时纠偏价值错位,打响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保卫战。
1951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发布《十条诫令》意图通过摧毁我们的价值观来摧毁我们的国家和民族;1999年,对美国政府起重大影响的智库兰德公司针对中国又提出策略,其摧毁我们价值观的新手法很多:灭偶像、换祖宗、灭自尊、反智识、唱衰你、亡其史、污政府、散鸦片,通过质疑邱少云被火烧来否定邱少云的光荣事迹、谣传雷锋资助老大娘是因为他是富二代,图谋抹黑英雄达到消解民族凝聚力,扭曲价值观的目的。在实践活动中师生必须政治站位稳,针锋相对、有理有据、有史有实地反驳玷污革命先烈、调侃英雄形象的荒谬论调,纠正和制止个别学生以讹传讹、盲目听信的行为,发动和争取广大学生挺身而出,捍卫英雄、关爱英雄、致敬英雄。
扬红色是指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做好红色文化的宣传、传承和创新,积极创作微语录来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比如对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杨根思的“三个不相信”精神的传承:“三个不信,四个意识,五位一体,美丽中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历史虚无主义能清醒认识并作出的时代回应:“我们立志做技术高端、性格大气、思维上档次的青年一代,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捍卫英雄,用努力奋斗的青春致敬英雄。”体现青年一代不仅学习革命英雄的理想和信仰,且愿意为了理想前赴后继,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习总书记讲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之源。我们在古为今用的同时,还要结合时代元素来传承经典。
(1)基于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参加校园社团的事实,发挥社团优势,让社团以各具特色的方式为核心价值观代言;聚焦“校园微语录”社团的创作活动,发出好声音、产生正能量,起到示范作用。
(2)在传承并创新各项传统文化活动中践行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引导学生以诗意的方式践行核心价值观,同时通过诗情画意来促进微语录的创作。如举行“百年五四”诗会、校园诗词大会、和诗以歌等活动,为学生创作相关微语录打牢基础,引发共情、提升境界、触发灵感。
(3)结合重要庆典和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比如2019年可举办“纪念黄河大合唱公演80周年”、“祖国华诞70周年”、“海军诞辰70周年”等活动;还有每年可结合“世界读书日”、“五四青年节”、“国际护士节”、“欢庆教师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和“中国宪法日”等节日开展微语录有奖征集评选活动,让大学生创作出令人感慨或拍案叫绝的金句,如国际护士节的“为理性思维、体力充沛的护士先生点赞”,五四青年节的“少年,做一个高富帅。高在理论、富在实践、帅在行动;少女,做一个白富美。白在心灵、富在才华、美在修养”,组织方应采取多种方式让获奖作品进入大学生视野,拓展宣传面,引发共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要引导学生从小处做起,见微知著,让价值观春风化雨,深入人心。比如欢迎新生入学时,欢迎横幅可为“乐辞高中门,欲穷千里目;悦见某某院,更上一层楼”,这是对未来三年学习生活的希望和目标,鼓励新生乐观向上、适应新环境。重要考试时,标语可为“监考抓作弊身怀绝技,学院四大名捕名至实归”、“四大名捕、威震校园、诚信考试、心安理得”来提示要诚信做人、认真考试。营造宿舍温馨环境,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时,可使用标语:“360卫士提醒,起床时间如达到半个小时,将荣获五星懒虫称号。请您关闭不必要的起床程序,按时起床,强身健体。”校园庆祝女生节时,通过微语录的宣传和展示来肯定女生价值[3],如“空乘专业女生始终代表我们民族美女的发展要求”、“车钳铣刨样样精通,琴棋书画统统拿手,机械女生,我们为你点赞!”这样的语录,体现男女平等意识,彰显了核心价值观,这样的语录同时还能提升专业自信、促进敬业精神养成,也有利于校园男女生之间的和谐和友善。
通过以上做法可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学习和生活并重、传统方式与新媒体携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讨论中扎根,在文化活动中绽放,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让核心价值观以暖心贴心的方式触碰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