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菲
(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江苏苏州 215100)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方式多样。很多学生对道德价值判断产生模糊感,实用主义思想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受到影响,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够重视,这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此情形,社会和学校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1]毛泽东曾经在《体育与研究》中写到:“体者,载知识之车而育道德之舍。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皆寄于,无体是无德智也。”非常鲜明的提出体育教育对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将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2.1 对体育教学德育的认识
学校德育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工具,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使其在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有好的引导,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实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以满足当代社会的要求。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体育课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身体活动,而是改成了体育健康课,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作身心全面健康为主要目的,使学生身体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中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在无形中改善学生的思想作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必要的。
2.2 体育教师在德育渗透上的自我认识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起主导作用,也是德育的直接参与者,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教学中教师的言行都会被学生关注或模仿,所以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是其他课程老师所无法取代的。随着国家教育理念的改变,体育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体育教师的社会认同度得到了提升。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体育知识、过硬的技能、良好的身体姿态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要有健全的人格,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使自己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2.3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和特点
2.3.1 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课与文化课最大的不同是教学环境,大部分课程是在室外和体育场馆,直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的复杂多变,天气的好坏甚至直接决定了体育课的授课及学生学习的质量,这是体育教学德育教育的一个弊端但也是一个优势,寒冬酷暑,都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2.3.2 体育教师职业特点
体育教师因其强健体魄,使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使学生更具有纪律性,也能学到更多。同时外向的性格,较简洁的语言交流能力,更易与学生亲近,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也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德育时机和德育方法,比如:学生在完成一个对他有难度的动作时,教师给于语言激励,学生获得信心,克服心理障碍战胜困难,教育和实践效果可以同步发生,避免了德育和教育的脱节。
2.4 以教案为例探讨如何加强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4]完成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必须是以课时为单位逐步完成的,而教案的准备工作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本文通过对教案中的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这四个组成部分来分析如何加强的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
2.4.1 教学对象中德育的渗透
新课标的改革,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做到因材施教,科学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同时针对不同学龄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小学生好动,自控能力差,教师应变幻多种教学方式,多用游戏和小负荷的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期待展示自己但又自信心不足,教师应对学生做好了解工作,关心关爱学生,让学生大胆尝试去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高校体育教学,学生有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教师在这里充当最后的道德修复工作,以达到学生道德发展的至善效果,让德育深入学生的灵魂,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4.2 教学方法中德育的渗透
体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带来不同德育效果。在游戏练习法中可以创设有助于德育的情景,不仅能锻炼体育技能同时也能寓教于乐,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比赛练习法中,学生能受到竞技精神的熏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意识,如一些球类比赛需要学生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做到以集体利益为重。变换练习法中教师通过变化各种练习形式,既有趣味性又能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其他教学法也同样有许多积极的德育意义。
2.4.3 教学内容中德育的渗透
体育教学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可教育点多,根据体育教材中不同的运动项目,所侧重的德育结合点也不一样。[5]体育授课又多在室外,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教学项目不同所蕴含的德育内容也不同,如田径长跑项目,促使学生不断克服自己的惰性,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球类运动项目,多为集体性运动,需要一定的战术配合,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体操项目中有些动作容易受伤,学生必须克服心理障碍,能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品质。
2.4.4 教学评价中的德育渗透
教学评价一般放在课程的结束部分,现实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无处不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足以让学生信心倍增,评价应因时因人因事而区别对待,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评价不仅局限于运动技能上,道德上同样需要,教师应认真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抓住德育契机及时评价,找有代表性的事例,加入德育的成份有针对性的评价。教师不仅要严格执教又要时刻关心爱护学生,建立与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往积极健康向上方面引导。
2.5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由于体育教学德育的优势和特点,其作为学校德育的领头军,归功于体育教学中所彰显的体育精神,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同学团结合作的集体意识、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体育教育中所要达到的情感目标。
3.1 结论
3.1.1 由于体育精神的影响,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具有独特的优势。教育和实践效果可以同步发生,对学生影响更加深刻。
3.1.2 加强体育教师人才的各方面培养,注重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育人先育己,正人先正己。
3.1.3 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3.2 建议
3.2.1 体育教师应以身作则,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2.2 注重对教案中德育的准备工作,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人而异,抓住德育契机及时评价。
3.2.3 加强体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变换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丰富德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