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辉,都红梅
(1.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2.昌吉学院 体育系,新疆昌吉 831100)
武术是中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优秀文化遗产,武术教育承担着优秀的文化传承,培养武术教育工作者重要任务。高校的武术教育更是在体育教学和锻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的发展推广,武术是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专修的主干课程之一,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武术文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武术套路运动是一项对速度、爆发力和协调性要求特别高的全身性运动,是武术竞赛和武术交流的主要手段。为了日后谋求较好的工作职位并胜任相应的工作,高校体育武术专项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加倍努力完成武术套路的学习和训练。近年来,随着武术套路运动的迅速发展,竞技比赛日益激烈,学生在练习高难度动作过程中,容易发生机体损伤。运动损伤将影响学生的健康、学习和工作,给专项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影响练习积极性,妨碍武术套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武术专项运动损伤对运动成绩和健身效果所造成的极大影响,它使运动员不能参加正常的比赛和训练妨碍运动成绩的提高缩短运动寿命。因此,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就显得尤为重要。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新疆有体育专业学生的高校共五所:新疆师范大学、昌吉学院、石河子大学、喀什大学、伊犁师范学院;本文对新疆五所高校体育专业50名武术套路运动员发放问卷进行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武术套路运动损伤方面的理论专著,以及理论典籍、学术期刊刊载论文几十余篇和有关的优秀硕博论文。
大洋钻探的另一大挑战是钻头必须在操作中期更换。海洋的地壳由火成岩组成,这些岩石在钻头达到预期深度之前就会将其磨损。出现这种情况时,钻工将整个钻杆拉出,安装好新钻头后再插入同一个钻孔。这需要引导钻杆进入漏斗状的再入锥。再入锥的宽度不到15英尺,放置在海底的钻孔口。这一过程在1970年首次完成,它就像把一根长长的意大利面放入奥运会游泳池底部宽0.25英寸的漏斗中一样。确认板块构造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论文的研究需要,严格按照体育科研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新疆高校体育专业武术套路运动员采取随机发放问卷,共计50份,有效回收50份,回收有效率100%。
1.2.3 访谈法
为了更深入了解新疆高校体育专业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与新疆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练老师和武术专项训练队队员进行访谈。
1.2.4 数理统计法
用百分比法将调查统计所得数据进行类比和分析。
1.2.5 逻辑分析法
在数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专家意见以及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比较分析。
2.1 新疆高校体育专业武术套路运动员参加武术训练年限
表1 新疆高校体育专业武术套路运动员参加武术训练年限 (N=50)
2.2 新疆高校体育专业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时间段分析
从表2得知,新疆高校体育专业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集中发生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概率为76%;其次是发生在准备活动过程中的运动损伤占27.3%,这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都有所不同,其原因可能是武术运动对柔韧素质,灵敏素质要求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则易引起运动损伤。因此,在武术套路练习过程中准备活动要充分,且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武术套路练习准备活动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运动员的运动内容和运动负荷量要充分调动各大身体器官系统和机能功能。针对武术运动致伤的特点, 也可以选择一些有效的辅助性内容和专门性练习;对运动员练习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高难技术动作, 应事先做好充分思想教育和热身准备,并采取相应的帮助保护措施,降低武术套路运动员准备运动中和运动过程中出现损伤的风险。
表2 新疆高校体育专业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时间段 (N=50)
2.3 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分析
由于武术一般需要做一些弓步、马步等下盘动作,以及从静态突然旋转或从动态需要立即制动进入静态等动静转换,容易造成关节、韧带、肌肉等拉伤,严重者可能造成局部骨折。
由表3结果得出参加武术套路训练的运动员中容易受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关节损伤占总人数40%;腰部损伤占总人数的22%;踝关节损伤占总人数的14%;其他部位损伤占少数。说明在运动员训练过程中主要易损伤的部位是膝关节,其次是腰部和踝关节。由此分析可能由于武术套路训练中,对膝关节的强度较大引起的。
2.3.1 有研究发现,武术套路在训练中跳跃与腾空动作的要求是有高度、落地稳,并且在落地时常为屈膝半蹲、直膝,甚至直接做成劈叉动作,得出这些高难度要求会导致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
2.3.2 武术套路运动员腰部损伤主要是急性损伤,武术套路运动十分强调腰部在全身运动中的主导作用,所以在长年累月的翻、转、折、叠等武术动作的变化中,腰部肌肉承受了无数次的牵、扯、扭转的各种挤压,造成局部负荷量过大过重造成急性损伤。
2.3.3 踝关节的损伤多见于外侧副韧带损伤,其原因是外踝比内踝大,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跖屈时踝关节有较大的活动度,造成踝关节损伤的动作主要是腾空跳跃动作落地时重心不稳,着力点偏差失去平衡,致使足内翻,从而导致外侧副韧带损伤或内踝的扭伤。
表3 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易发生损伤的部位情况 (N=50)
2.4 新疆高校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因素分析
从表4中调查显示,新疆高校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是准备活动不充分;第二的是技术动作错误;第三是局部运动量过大;第四是过度疲劳;其次是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的运动损伤。
经与运动员教练员的访谈调查得知:大部分参与武术套路训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原因。
表4 新疆高校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因素统计表 (N=50)
注:总人数:50 选择人数:197 单项平均值:32.8 总项目:6
2.4.1 是因为没有做必要的准备活动,因此运动员的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功能都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骨骼肌肉的伸张能力欠佳,动作不协调,灵活性差。有的缺乏专项准备活动,肌肉关节僵硬,不仅使专项技术不能很好地发挥,而且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2.4.2 一套武术套路动作是有很多技术动作组合而成,从而使得武术的动作技术比较复杂、动作难度大,发力部位的掌握,很难让初学者难以掌握,之间经常造成运动损伤。技术动作错误,是对武术技术要领掌握不当,如二起脚、空中摆莲、旋子等动作起脚与落地不正确,落地两腿未并拢,身体侧倒这样容易造成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的损伤,或在做空中动作时重心失去平衡,扭伤踝关节引起韧带的损伤。
2.4.3 局部运动量过大是由于武术套路演练方式引起的,武术套路演练“闪展腾挪”,“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演练风格,是引起运动员局部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武术套路演练所展现的腰、腿功,也会导致腰部、腿部、踝关节承受过多的拧转、负重及受力,从而引发运动损伤。
2.4.4 运动疲劳未得到及时消除,并进一步疲劳的累积是导致运动员武术套路运动训练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度疲劳是的身体素质也会大幅度的下降,导致不能完成技术动作,从而容易导致运动性损伤。在练习武术套路运动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动作错误,以及各高校场地限制,只有一所学校有武术训练的专业地毯,其他学校并没有,这也是导致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引起的损伤的因素之一。由于参与武术套路运动员个体的在机体功能、心理状态和身体素质, 存在差异,运动员出现的损伤情况程度不一。
3.1 结论
3.1.1 新疆高校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年限大部分集中在1-3年,训练3年以上的人较少;运动员训练过程中主要易损伤的部位是膝关节,其次是腰部和踝关节。膝关节的损伤,武术套路运动中的各种跳跃动作皆是膝关节处于半屈位起跳,落地也是膝关节弯屈借以缓冲,另有不少单、双腿处于半蹲的动作等。新疆高校体育专业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集中发生在运动过程中,其原因是武术运动对柔韧素质,灵敏素质要求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
3.1.2 武术运动前是否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对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质量和减少运动损伤有重要作用,准备活动可以提高武术运动员机能的集合水平,增强机体的工作效率,可增强武术套路运动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是提高与改善武术套路运动训练、比赛效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因此武术运动训练前最重要的是做准备活动。
3.2 建议
3.2.1 加强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做好训练后的恢复和医疗保健卫生知识。武术套路运动一般是以个人练习为主,练习者必须学会和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这是预防损伤的重要环节。由于武术套路动作多且复杂,难度系数大,不仅有腾空跳跃及转体动作,还有跌、扑、滚、翻的动作,其特点是力量大、速度快,稍有闪失就可造成各种损伤。所以,必须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在训练完成后要做好恢复,学习一些按摩保健手法进行放松,对避免疲劳积累而造成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3.2.2 做好充分准备活动,理解技术动作规格。准备活动除能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外,还可降低肌肉的粘滞性,提高肌肉、韧带的控制力,因而做好准备活动,有利于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有规律地安排运动负荷,安排运动量要从运动员的实际出发,包括其发育情况、功能状况及训练程序等,并通过训练不断地改进、提高与完善,针对身体状态进行科学的安排,才能提高运动成绩,减少伤病的发生。武术小肌肉群的练习能增强肌肉的稳固性,有针对性的加强小肌肉群训练,比如膝关节、踝关节、腰部、肘腕关节等肌群训练。预防易伤部位的恢复性训练,力求均衡发展身体素质。
在高校中,武术运动已经成为普及最广的一项体育运动,但由于武术运动本身的原因,套路的演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与专项身体素质。武术是中国特有的锻炼身体的方式,它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对中国有巨大影响,形成具有中国特有体育运动项目。发扬武术精神,我们应该减少损伤的出现,将损伤的危害降低到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