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体育教师评价对武术教学的影响探究

2019-01-19 14:43:22鹿兰锋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师范师范生体育教师

鹿兰锋,祝 凯

(南通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

1. 引言

体育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整个教育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开设体育教育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帮助学生们养成热爱运动的良好生活习惯,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另一方面,通过体育活动能够磨练学生的毅力与品质,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可以说,开设体育课程既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然而,在实际的执教过程中,体育课程总是有利于学校主干课程体系以外,处于教学系统的边缘地带,这严重制约了体育课程的发展。把武术这一传统的体育文化元素融入到当今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中,无疑是给体育课程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这对于激发体育教学的活力,推动当代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很有必要。笔者在翻阅了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教学改革资料,并在参考了诸多相关的体育教学实例后发现,在武术教学中大力推广应用卓越体育教师评价培养模式有助于全面提升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现体育教师培养“学术性”与“师范性”并重,促进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2. 卓越体育教师评价对武术教学的积极意义

2.1 培养目标转移到对教师素质和基本能力的提高

笔者在参考了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卓越体育教师评价培养机制上的实践结果发现,各个国家无论是采取何种教师实践培养模式,其最原始的根本出发点和培养核心就是为了全面提升体育教师团队的整体职业素质水平,使之综合能力更进一步。简而言之,卓越体育教师培养评价机制,实际上就是一种为提高体育教师综合技能而进行的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从而使之踏入教育岗位时,具有足够的能力与资历去面对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并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现实学习需要,为其制定出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指标。特别是对于武术教学课程这种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体育锻炼于一体的新型课程种类,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足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敏捷的思维应变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教学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

2.2 课程设置“学术性”与“师范性”并重

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是体育教师培养计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绝大多数专业生的课程培养计划都包括四部分主题课程,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学课程、专业教学课程、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部分。在整个教学体系中,通识教育、学科教学课程、专业教学课程大都是以理论课程教学形式存在,在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体系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比例。专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已成为国内绝大多数专业教学课程的普遍特征。对于体育师范专业而言,全面推行“卓越体育教师评价”机制恰恰是对师范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一次有效补充,这促进了新时期体育师范专业向“学术性”和“师范性”双向发展。通过卓越体育教师评价培养机制,将体育师范专业的教学重心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偏移。通过一定的见习、实习环节,将实践内容贯穿到整个体育示范专业的培养模式中,在增长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教育教学执行能力。

2.3 强调体育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养成

教学岗位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职业岗位,由于教学岗位所要面临的学生群体数量比较庞大、对学生的课程教学目标越来越多元,课程教学体系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这对教师的综合执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例如,在美国,师范生在毕业的最后1-2年内要早“专业发展学校”进行不少于135个小时的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然后,还要正式在“专业发展学校”接受为期一年的教学岗位实训。在德国,师范专业的学生在正式踏入工作岗位之前要经过在校期间的1年实习期和两年的教育实践期。在武术教学方面推广卓越体育教师评价培养模式,促进体育师范生重视将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体育元素不断地挖掘出来,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创新出更加高效的武术教学模式,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大有裨益。

3. 卓越体育教师评价系统有效实践策略分析

3.1 “专业发展学校”培养模式

“专业发展学校”培养模式在美国体育示范专业应用很广,根据体育示范专业学生所处的地位不同,通常将“专业发展学校”培养模式教学实践类型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第一,“师徒关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下大都是选择采用“双导师”培养模式,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师范生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也要注重个人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并且在实践教学课后还需要参与导师发起的教育研讨会。第二,“初级合作”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体育师范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环节时,会被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师视为自己的初级合作者。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体育示范生会同时产生双重身份,一个是在中小学以“初级合作者”的身份听课或执行教学任务;第二个是在大学以“体育师范生”的身份继续学习专业计划内的课程。第三种类型是“合作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无论是导师、师范生、合作者,大家都处于平等的教学地位上,以平等的身份和权力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任务的执行。

3.2 “以学校为基地”培养模式

“以学校为基地”的培养模式最早起源于英国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模式可行性很强,教学效果也十分显著。一直以来,传统的体育师范专业教育都没有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在课程的设置上往往是理论过多,实践过少,不能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英国的教育体系率先改革了这一教学模式,并创立了“以学校为基地”的培养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提倡的是一种反思性的教学实践,在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辩证思维获取真实的认知。

3.3 “两段式”教学实践培养模式

“两段式”教学实践源自于德国的教学体系,所谓“两段式”包括第一教育阶段(职前教育阶段)和第二教育阶段(在职教育阶段)。两段式教学人为要将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与专业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强化第一阶段教育与第二阶段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探索出“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发展模式。

武术教学融入到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中,是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革新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之举。应用卓越体育教师评价培养模式辅助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能够优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革新其教育理念和教育内涵,值得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师范师范生体育教师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大众文艺(2021年12期)2021-07-19 08:07:12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大众文艺(2021年12期)2021-07-19 08:06:48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师范学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
教育与职业(2014年7期)2014-01-21 02:35:00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