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德镇学视野下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
——以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公园为例

2019-01-19 12:57涂彦珣余雅洁
中国陶瓷工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御窑窑厂景德镇

邢 鹏,涂彦珣,余雅洁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1 景德镇学与城市景观的关系

景德镇学研究的对象是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和地域文化,它内涵丰富且与多门学科领域交叉;其研究方法是以哲学和艺术、历史、经济、科技思想为背景和依托,并充分运用综合的现代研究手段,来研究分析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及其相关的衍生文化。城市景观是由建筑物、巷弄、街道、广场和园林绿化等内容组成的外观表象,这种外观在满足当地居民生活便利的基础上,在城市功能与文化的引导下不断的发生改变,并逐渐形成一种属于自身城市特征的空间符号,我们称之为城市景观[1]。景德镇学是一门研究景德镇陶瓷文化及其地域文化的学科,其研究范围中必然涵盖与城市文化息息相关的城市空间文化,即城市景观文化。因为城市景观不仅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样貌、风格和氛围,更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内涵、性格与精神。景德镇是一座因瓷而生,因瓷而长的城市,其基本的城市特征是沿河而建,依山而展。虽其处地处群山之中,却不乏开放包容之精神,从自然的昌江水域到人工开凿的徽州古道,无不展示着景德镇城市的开放包容之举。此外,景德镇自古以来不设城墙,不建墙院,推窗见山,开门迎客,登堂入室是普通百姓家建筑的一大特征,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式的繁盛局面。所以,研究景德镇学必须要研究景德镇的城市景观,研究景德镇的城市景观必须要了解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和地域文化,同时也必须要了解景德镇的御窑文化。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一种表里关系,从表面特征上来讲,景德镇的城市景观中融入了景德镇学的研究对象;从学理的视角来看,景德镇城市景观属于景德镇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部分。

景德镇城市景观众多,本文试以景德镇御窑厂为例进行初探性研究。御窑厂遗址及其背景环境是研究御窑厂历史沿革,管理制度,烧造工艺的重要依据,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当前关于御窑的研究,实际上对御窑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与科学技术史论方面,御窑厂长达六个世纪的历史,是景德镇城市文化发展脉络的重要组成,在研究景德镇文脉乃至景德镇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御窑瓷文化融入御窑厂遗址公园景观改造

2.1 御窑厂概况

御窑厂遗址公园位于景德镇珠山区,保护范围为5.43 万平方公里,为元明清三代制造宫廷用瓷的皇家制瓷厂--御窑厂的所在地。御窑厂称得上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制瓷工艺最为精湛的宫廷御用瓷器的制造场所。几百年来,御窑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御窑厂内龙珠阁陈列的御窑厂复原微缩景观雕塑来看,御窑厂内除建有衙署、作坊,窑房等管理与制造机构,还设有风火神庙,祠堂等瓷业信仰的建筑,更不乏亭台楼阁点缀其中。宏大的不仅仅是御窑厂的建筑规模与占地面积,御窑厂代表了中国明清时期的陶瓷技术与艺术的最高水准----若用现代语言来形容,就是整合了当时最好的瓷业资源:首先依托皇家支持,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聘请最优秀的人才、集中最精湛的技艺;当然就连作为原料的瓷土也是采用最精细的,每个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所出瓷器若有半点误差,便打碎就地掩埋。这样的历史环境与生产模式造就了众多明清瓷器精品。时过境迁,御窑厂原明清建筑现已不复存。清末民初御窑厂北端被改建为江西瓷业公司的厂房与门市,解放后成为建国瓷厂厂区一部分。中南部则成为政府部门办公机构所在地,部分地块甚至建起了宿舍楼,御窑长廊等现代建筑。整个御窑厂几乎面目全非。

近年,景德镇市政府意识到御窑保护的重要性。为了更好保护御窑厂地下的大量被埋藏的珍贵历史遗迹,2002 年12 月,政府部门迁移出御窑厂,另寻他址办公。同时将御窑厂内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建筑拆除,从此长达十余年的御窑遗址保护工程拉开序幕。

2.2 古意与现代设计结合的遗址公园景观改造

御窑遗址公园门前照壁的改造:据《景德镇陶录》记载,御窑厂南门(今珠山中路御窑厂遗址公园大门)建有照壁。照壁即建在建筑院落大门外或内部的一组墙壁,照壁面对大门,起的是屏障,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墙面装饰则为对景手法。重建的御窑厂南门照壁采用古代的规制,现代的结构与设计手法。照壁15 米长,4 米高,使用钢板切割镂空工艺,嵌入洪武到宣统明清542年27 个皇帝年号,显示出御窑厂的悠久历史;宋体汉字交错组合,灵活用用突破了方块字规整古板的印象,统一中有着细微变化,杂而不乱;金属的黯哑色调与斑驳的表面处理,似乎昭示着几百年历史的风雨洗礼;镂空的照壁也让游人从不同角度由外至内拍照与细细观赏玩味,这一设计古典意味中带有现代感,大气、简洁兼具亲和力。照壁前方还建有正方形旱地喷泉一处,寓意天圆地方;可喷出高中低三层水柱,喷水高度最高可达36 米,意为御窑厂最辉煌的元明清三代。旱地喷泉景观进一步提升了御窑遗址公园的整体形象,亦从另一面讲述了景德镇千年历史。

御窑厂珠山北麓遗址改造与保护:御窑厂地下有丰富的历史遗迹,随着珠山龙珠阁与御窑厂打通成为一体,对于建设国家级的考古遗址公园而言,历史遗迹与遗物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御窑厂珠山北麓遗址位于御窑厂---龙珠阁东面东门头中华路上,原保护建筑较为简单:围绕遗址四周建起围墙,然后在围墙上加盖半透明顶棚,参观者只能环绕在遗址的四周进行参观。无法仔细深入的观看,如果参观者对考古遗址过于“亲密接触”又会对考古遗址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这样头疼的问题在御窑珠山北麓遗址保护房内得到了有效的解决:首先保护房采用封闭式建筑,建筑外观采取覆土绿化的方式,与龙珠阁的山体巧妙衔接为一体,不会因为基建造成绿植与山体破坏,只有通过保护房西面长长的通道顺着下坡前往地下参观。保护房内部的红色砖墙让人感觉自己进入了熊熊烈焰的炉膛,在没有招满的情况下内部依然通亮。这样,参观路径的高度降低并直接切入遗址坑内,摒弃了环绕型参观路线,在遗址坑当中建设了栈桥穿越其中,参观者的视线降低,视野变大,能更清楚看见窑炉遗址的形状结构。相比较而言,珠山北麓遗址保护房拉近了都市人与文化遗产的关系,近距离密切感受悠久的瓷业文明,进一步了解了景德镇历史悠久的瓷文化。

御窑厂东侧御窑长廊围改建:御窑厂东侧御窑长廊原为临街商铺,为了更好实施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御窑长廊不能再用于商铺的经营与出租。经过近两年的迁移工作,御窑长廊商铺基本搬迁完毕。改建后的御窑长廊,整体结构为砖木+钢混。墙体由青砖砌成,色调深沉凝重。一下子将商业街区与遗址公园的幽静马路隔离区分,恍然让人感觉错进了时空隧道。力争恢复古色古香的同时,为了不让青砖墙显得过于单调,设计者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漏窗借景手法,保留御窑厂原东门位置,将东门改变成金属栅栏。公园围墙外行走的人们可看见墙内的绿树鲜花,这样开墙透绿的行为丰富了城市街道的景色,观者觉得绿意盎然别有洞天。围墙内部靠公园一侧则设计成长廊木质步道,散发出浓厚的、干净自然的极简主义风格。无论任何天气都能行走在步道上欣赏御窑遗址公园的景色;长廊的墙上挂有极具景德镇地域特色的制瓷图画,更加形象直观的描绘了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像是无声的解说。当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休息场所,不仅仅是历史氛围浓厚的考古遗址,更像是一座城市的中央公园。

御窑厂附近里弄的保护:不仅仅是御窑厂,更多的古镇遗踪,星罗棋布在彭家弄,毕家弄的窑砖民居也许给出答案。景德镇在中国制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御窑厂的辉煌带给城市深深的烙印;御窑厂附近聚集了许多旧时景德镇的里弄巷子,有意思的是弄子里八成的房屋都是以废弃窑砖建成,因为当时镇窑的窑室不是用耐火砖修建的,而是一般的黏土砖。在景观数十上百次的烧造之后,窑室要换上新砖,那么废弃的窑砖就拿来建造房屋了。许多窑砖上还有各大窑户留下的印记符号、釉斑、图形、文字、印章等;釉斑在长满青苔的砖墙上沐浴着阳光所呈现出不同颜色的色调,窑砖弄堂和喧嚣的闹市相比显得宁静而幽深,时间在这里慢慢静止,遥想窑砖里弄昔日繁华盛景。窑砖建房称得上是一种废物利用,这种特殊的建筑材料与徽派的建筑风格造就了景德镇独特的城市景观和地域特色,在地域文化景观中见证城市变迁与制瓷业发展,承载了景德镇的城市记忆。窑砖民居可称为御窑遗址公园外围的一部分,集陶瓷文化传承与市民休闲旅游、带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于一体的别致景观。

3 城市文化融入城市景观的设计原则

尊重历史: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是城市文脉的核心部分,这是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随着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的法规与建议已逐步提上日程,有关部门制定完善了各式保护方案来对症下药。虽然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之路长期而曲折,但是这项工作绝对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前文提到的御窑厂遗址公园照壁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细致记载了御窑厂经历的每一个年号,充分尊重了城市的历史。复原了佑陶灵祠,生动再现了景德镇的窑神风火仙瓷业信仰与具有景德镇地方特色的制瓷业民俗。另将原安放在御窑厂门前广场上的唐英像等人物雕塑挪至公园内大草坪处,开辟为唐英广场以纪念清代督陶官唐英这一位对景德镇瓷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由此可见,城市景观设计中尊重历史的原则必须成为每一个设计者的共识,但切忌生搬硬套、哗众取宠[2]。

尊重现实与自然:尊重现实,即与现有的环境对话,现代城市景观和现存介理又有截止的环境要素,整体环境的完美需要各个建筑之间的互相协调。设计师应该有纵观全局的整体眼光,树立整体大环境的观念与保持谨慎、谦和、细心的作业态度与乐观向上的精神。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早日出台关于城市设计与规划制度的法规,让城市设计制度有法可依,使其在制度上保证城市文脉形态的连续性[3]。尊重自然,自然更是城市文脉的根基,一座城市的发展与其自然环境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岭山与昌江水是景德镇的血脉渊源。古人观念讲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三者被视作真善美。纵观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多“依山而建,倚水而居”。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城市中自然风景所占比例越来越少,自然环境一旦被破坏,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或者很慢修复再生[4]。以景德镇老城区的珠山为例,据《浮梁县志》载:“独起一峰,高数十仞,绵旦数里,峰峦遥列,俯视四境”。可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珠山几乎被夷为平地,唯独上下龙珠阁旧址保留了约10 米高的丘陵台地。自然环境资源是珍贵的,无法用人工开河造山植树的行为代替。尊重自然,保护好自然环境,控制城市建设。在生态环境视觉影响等方面保证其完整性;另一方面则要求必须合理,有节制地加以利用,使得城市景观设计更贴合自然环境的要求,优化城市环境。按照规划方案,从遗址的保护整体项目效果上清晰地显示,为牢牢把握与周边城市山水之间的关系,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部分区域被绿色植被所环绕,这样的设计也是彰显了绿色环保的主题。这样一来,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突出了御窑厂自身的特点,以传统带动现代,发掘出耕读的历史文化价值,力争建设集文化传承、环保节能、文创旅游、经济适用于一体的大型国家考古公园。

总之无论城市如何变化发展,尊重现实与尊重自然更需要设计师的自觉遵守与努力付出。以御窑厂遗址公园为一角的景德镇城市空间景观设计符合了景德镇这座城市“瓷”文化脉络,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无数次设计改造便完事,一定要具备高于物质层面的文化与精神属性。同样,景德镇的城市布局可以这样通过灵活的不同景观设计分割成数个小空间,这样城市物质形态与人类活动产生了重叠,对于城市组成主体--人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猜你喜欢
御窑窑厂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地下遗址篇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考古发掘
明清景德镇御窑厂规制布局探考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皇帝的瓷器破了怎么处理?
御窑厂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