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应急医学救援工作的医护模块化研究

2019-01-19 04:06朱静徐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伤病员伤员医护

朱静 徐凤

核辐射紧急情况,在现场处置阶段,主要任务包括防护卫生应急人员,对伤员进行初步分类,抢救严重伤员,对受污染人员进行清消,对现场处置进行过度处理,收集样本,收集信息,以及伤员的转移[1-2]。在早期治疗阶段,主要任务包括早期评估伤者在核损伤中的剂量、病史收集、早期实验室检查、辐射损伤治疗、抗休克治疗、组织输送到专科医院等[3]。在核与辐射紧急医疗救援中,救援人员人身保护、人群疏散中的继发性伤害保护、长期心理压力反应控制等几个关键问题也需要特别关注[4]。中国的核与辐射应急医疗体系理论尚不完善,相应阶梯的责任尚不明确,应对多重安全威胁的体系尚未建立。因此,研究核应急医疗救助领域的医疗服务模块化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总结既往核应急医学救援现场救援的经验,对核应急医学救援现场工作流程、医护模块进行探讨,并阐明抢救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核应急医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核应急医学救援现场工作流程

1.1 前接医护人员问询

前接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通报情况进行院前急救,问询伤病员的生命体征及意识情况,并向指挥组通报便于后勤准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及装备。

1.2 适当的表面去污

若伤病员生命体征不稳,则先抢救生命,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表面去污。若伤病员生命体征暂时稳定,则可将患者衣物剪除,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持续污染。将处理“放射性污物”置于对应标志的手提袋内,并贴好伤病员的个人信息标签,固定存放位置。剪去伤病员衣物时,遵循从内向外,从上到下的顺序[5]。

1.3 医疗与护理的模块化救治流程

医护人员做好自身防护,穿C级防护服,戴防毒面罩、三层手套,参考医护抢救规程的模块化,抓住抢救重点,提高抢救效率。例如针对肺部爆震伤的救治,主要是止血、激素冲击、早期抗生素应用;针对出血性休克,首要的是止血,同时将伤病员过床,保持头低脚高位,表面去污将胸部裸露,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采血以备血,并测定生物剂量,检测鼻拭子明确有无内污染,留置尿管;针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主要进行表面去污,固定胸壁,行胸腔闭式引流,药物止痛,行床旁超声明确病情[6-7]。

2 医护模块化研究

2.1 模块化设计

未来任务多样化,种类、环境的不同,决定了核应急医学救援工作的多样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特点,设计相应的核应急医学救援模块[8]。以既往诸多经验为依据,将核应急医学救援工作编成多个保障模块,秉承着立足现有、便于指挥、利于保障的原则,使得医护工作分工明确、机动迅速、救治高效。通过模块化设计,明确各部分人员的编组、药材、装备、人员职责、救治流程。保证在不同任务条件下,均能保障核应急医学救援能力[9]。

2.2 模块化组成

核应急医学救援模块主要包括指挥模块、防护模块、分类模块、洗消模块、救护模块、检测模块以及后送模块。

指挥模块。一般指挥模块由院领导、医务处相关人员组成,统一对整个救援工作进行指挥,负责医学救援团队的指挥及政治思想工作。

防护模块。配备相应的辐射检测设备,C级防护服装以及场地巡检员。对救援场所进行划定,并负责场地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控制救援场地的出入。

分类模块。设置两个分类箱和设备1套,分类箱中备有伤员号牌、分类标牌、伤情标志、急救药材以及担架等;设备包括病床,便携式吸引器、除颤仪以及血氧仪,卫生帐篷等。每个模块配医生、护士若干名。该模块主要是辅助接收伤员,并进行分类,发放伤标,进行紧急救治。

洗消模块。配洗消帐篷,相应检测设备若干。主要任务是接收污染伤员,收集衣物,全身污染检查,确定污染部位;指导轻伤员淋浴洗消,协助头部、眼睛、口腔、鼻孔、耳道等局部污染洗消;组织担架伤员污染处理及洗消;洗消效果评价;更换衣服;更新伤票,引导伤员流。

检测给药模块。配能进行环境辐射监测、放射性污染检查等相应检测设备,配药师、心理咨询师、检验技师若干人。主要负责采集样品,检测体内放射性污染,评估外照射剂量。并根据检测结果给予药物干预,并实施心理疏导。

后送模块。配救护车1辆,担架若干,个人剂量检测设备、C级防护服及军医背囊若干。配护士若干人。任务是利用救护车或直升机组织伤员后送。

3 医护模块化应急响应

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了放射源丢失或者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的事故,如河南、山东以及黑龙江等地发生的相应事故。在事故发生后,卫生部门紧急组织了医学救援工作,及时控制了病情及事态发展,解除了公众的恐慌心理。在山东的放射事故,发生在2004年10月,一起钴-60放射源超剂量照射事故,应急中心接到山东省疾控中心请求技术支援后,及时组织专家迅速赴现场指导救治。将2名严重受照射的伤病员转送到卫生部核应急中心技术后援部,进行救治。2名伤病员入院后,进行外周肝细胞移植,并行抗感染治疗等处理,最终救治成功,延长了两名患者的生存时间。

4 抢救工作注意事项

4.1 加强个人及伤员防护,降低污染风险

医学抢救组组内人员工作区域在污染区域,暴露在放射性物质风险下,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应首先将各自安全防护置于首位。相关机构已作出规定,核辐射相关人员工作中所受有效辐射剂量标准为:通常情况下,抢救生命及控制严重事态进一步恶化时,所受有效辐射最大剂量不应逾过0.50 Sv。结合自身经验,本文认为,在每次实施抢救任务时,应当做好下述几个方面的检查,进而确保抢救组员的安全,控制风险:第一,检查防毒面罩、防护服等相关用具的完好、密封情况;第二,检查热释光剂量仪的穿配是否遵循相关要求;第三,病床床单有无依循要求翻折,第四,个人剂量报警仪的电量和故障情况检查;第五,人员之间的互查。而在伤病员防护过程中,为防止表面去污后的再污染,同样应当做到下述内容:第一,在最后一位病员处理后,应及时更换外层橡胶手套;第二,污染衣物的处理应当遵循相关要求,置于贴有指示标签的指定物中。第三,通过无纺布床单把病员严密包裹,应切记不应悬垂于地面[10]。

4.2 现场医护协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1)环境布局,鉴于野外机动单元内的空间局限性,病床的摆放应尽可能的集中,医疗、护理操作分别于病床两侧进行,减少相互干扰。另外,对于需要进行手术以及紧急后送者,应将其安置于临近出口的地方准备转运。

(2)划分护理模块,野外条件中,立足于模块化理论,需要把所涉一切护理操作用品根据其用途差异,采取不同的收纳盒整理,并贴上标签。以此做好准备,能够拿来即用,实现护理用具的科学使用[11-12]。

4.3 早期心理干预

保证应激条件下的作业能力。为确保相关救援人员在实施操作中的心态保持平衡,应当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医院常规教育,协同轻伤救治组的心理疏导小组,竭力构建良好、健康的心理环境和氛围。此外,应强化相关救援人员对辐射损伤、防护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的学习,促进其对相关操作的了解和熟练程度。救援人员应充分了解核的可控性、可防性,任务中持续接受心理疏导、监测,确保其应激条件下作业能力的稳定。

5 结语

核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核能发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的发电方式,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也将在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旦核和辐射紧急情况发生,损害被掩盖,损害范围广泛,处置困难。这是对国家安全的重大实际威胁,也是新形势下国家和军事反恐的关键和难点。大型核辐射人员现场医疗救助主要包括前端损伤、分类、去污、剂量评估、医疗、转运等过程。

核事故紧急医疗救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动作,既需要商业能力,预先计划,自我保证,设备操作和维护,心理舒适。然而,对可能发生的核安全事故的护理和救援研究很少,似乎也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核紧急事件的组织准备、材料准备和忽视护理技术人员的准备。加强护理技术人员救援能力的研究,认识和促进救援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伤病员伤员医护
无人机伤病员后送在未来灾害救援中的应用前景
伤员转运
——担架介绍及简易担架制作与使用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核污染伤员医学洗消站的建设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