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冰
(广州大学 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是基于我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脉相承而又分别独立的学制特点,主要立足于不同年级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和体育习惯养成的基本规律,对不同学段的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使各学段的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相适应,以此来保证体育课程内容在前后学段之间实现平稳过渡、顺利衔接和相互适应的理想结果[1-2]。但是,现行学制将学校体育划分成小学体育、初中体育、高中体育、大学体育四个主要部分,同时各部分的教学环境、课程内容、设计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各学段之间难免缺乏整体谋划和有效沟通,尤其是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而言,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完善与否、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衔接好坏等,对各中小学校开展和安排体育课堂教学来说都非常重要[3]。因此,如何选择和编排具有逻辑性并且更顺应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的体育课程内容,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得到有效衔接和统整,成为当前困扰我国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要问题,因而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出发点。
众所周知,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教育是社会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教育自身内部又分为多个子系统。从学制的角度来看,我国现行教育主要可以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4]。但就目前的阶段划分而言,各系统内部教育重点突出,人才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求,同时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不过也容易造成各个阶段互不相干的现象,无法紧密地前后连接在一起。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学制的客观存在,使得学校教育存在被学制互相分割的痕迹,尤其是被学制分割的大学、中学、小学各个学段之间的体育课程难以形成有机整体,使得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得不到保障。例如,2001年我国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为在各个学段之间开展的前后时间不统一,尤其是体育课程标准制定基本上是采用互不相关、各自为政的松散设计方式,这也直接造成学科与学段之间难以建立有效沟通的桥梁,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我国学校体育在整体功能上的发挥与应用。
众所周知,体育课程教学是以学生身体动作的基本练习为主要内容,像走、跑、跳、投等有关身体活动的基本技术动作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关联性,由此不难看出,不同运动项目的知识体系之间实际上并无太多直接联系,而且大多数项目之间处于相互并联的状态[5]。与此同时,由于体育课程内容基本都是按照运动项目的基本类别进行划分的且各项目之间的知识体系是以独立方式存在,如排球项目是由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后排防守等单个动作组成,篮球项目是由发球、运球、传球、投篮等单个动作组成,然而各个运动项目本身之间的基本技术之间其实并无太大联系,且各个项目之间实际上并非互为前提,而是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技术动作而存在。
不难看出,同一学段如何安排何种运动项目既不影响其他项目的安排,也不太受其他项目的影响,无疑是个令众多体育教师头疼的问题。此外,同一运动项目内不同单个技术之间也是并列关系,如篮球项目中的运球、传球、投篮三个动作技术,先后掌握某一动作技术以及该动作技术掌握的好坏程度,并不影响另外两个动作技术的学习。由此可见,各个运动项目之间的技术学习是一种非递进关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中小幼四个学段之间体育课程在内容编排方面的严谨性,所以说各个学段之间如果相互衔接不畅通,便很容易导致课程内容出现低水平重复的现象,然而这一点在实际过程中是必须要警惕和避免的。
事实证明,现阶段体育教师在面对选择和设置课程内容时,在多数情况下容易发生两种负面倾向,首先是“不知为何”,也就是说不知道该怎么去选择和设置体育课程内容。不难发现,这与长期以来体育教师习惯于按照国家统一执行的体育教学大纲和相关课本教材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当面对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号召时,使得大多数体育老师无法从长期固定的体育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在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自主进行课程研究和自发开展相关体育课程内容设计时,便不知如何下手、从何下手,使得原本循规蹈矩、按照固定模式进行的体育课程内容教学一下子变得慌乱起来,给体育教师们也带来巨大压力[6]。由此可见,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如果缺乏全新的课程管理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思维方式和应变能力等,便很难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常规的体育课程教学。
其次是“为所欲为”,这与“不知为何”形成了一种截然相反的局面。事实表明,因为当前体育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内容缺乏较强的规定性,直接造成体育课程内容选择随意性大的现象出现。基于课程衔接的理论视角,体育教师在课程内容设计上的过度随意,缺乏规范的管理和约束等,是造成各个学段体育课程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的主要因素。就目前来看,一些体育教师缺乏整体视野和大局观思想,造成各个学段的体育教师仅依据自身所负责教学课程的目标及相应任务设置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而无法以整体的、系统的方法实现相邻学段之间体育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7]。更糟糕的是,部分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开发能力明显不足,不能主动更新和完善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结构,造成在体育课程设置上既缺少新意且无谓重复,又无不同学段或者年级水平之间的差别与区分,最终导致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仅能学到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和低水平重复的相关运动知识与技术技能。
鉴于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建设及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导、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大中小(幼)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将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体育课程大中小各学段不衔接的现象,解决不同学段该学什么、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可以称之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际上,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构建“横向一致、纵向衔接、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课程体系总体思路[8]。该项目把高校和幼儿园同时纳入课程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使体育课程体系真正达到不同学段教学目标层次清晰、教学内容排列逻辑清晰、各年级教学目标表述清晰的重要目标。体育课程项目的内容设置既符合不同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的学练需求,又衔接流畅且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修订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由此可见,随着“大中小(幼)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建设”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各项工作也在逐步稳健地推进,着力打造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建设的优质成果,不仅能够彰显了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建设的坚定信念,而且必将对新一轮的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产生持久而深远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