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周 斐
髂腰肌囊指位于髋关节前方,由髂肌、腰大肌汇合肌腱与髋关节、髂耻隆起间形成的滑液囊,有稳固髋关节作用,髂腰肌囊一般仅有少量滑液,处塌陷状态,难以为影像学检查所见[1]。髂腰肌囊扩张(enlarged iliopspasbursa,EIB)属于较少见的髋关节病变,常于滑膜炎或髋关节病变后继发,患者临床表现以髋部疼痛、跛行、活动受限为主,给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影响,明确诊断有利于采取正确干预措施,对患者具有积极意义[2-3]。当前超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均可用于EIB诊断,但三者之间的对比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超声、CT及MRI在EIB诊断中的价值。
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在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诊治的100例EIB患者超声、CT及MRI影像资料,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或穿刺确诊为EIB,患者均行超声、CT、MRI检查,对检查耐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对耦合剂、造影剂过敏,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精神异常,影像图像不佳影响诊断。纳入患者男52例,女48例,年龄为16~64岁,平均(38.42±10.63)岁,病程3~58月,平均(16.52±4.12)月;58例单纯滑膜炎,42例伴髋关节病变,其中11例髋关节退变,15例股骨头坏死,5例化脓性髋关节炎,6例股骨头滑膜囊肿,3例髋关节结核,2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86例单侧出现,14例双侧出现;纳入对象均伴髋部疼痛、跛行、局部压痛、可触及质韧肿块、4字试验阳性等症状。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查:患者平卧位,采用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探头频率5.0~7.5MHz,于患者腹股沟区、髋关节外侧进行横、纵、斜切面连续性扫查,同时观察髂腰肌囊部位、大小、血供、内部透声以及髋关节腔情况。
1.2.2 CT检查:将患者处仰卧位,足尖朝上,双髂前上棘保持同一水平面,采用Philips Mx8000d螺旋扫描仪,设置层厚、层距5mm,行连续扫描,范围覆盖髋关节及扩张髂腰肌囊,25例患者行增强扫描,经肘前静脉注射碘海醇(1mL/Kg)后行螺旋扫描。
1.2.3 MRI检查:采用Philips磁共振1.5T Intera Nova Dual超导成像系统、Knee-Foot线圈,将患者处仰卧位,双髂前上棘保持同一水平面,扫描范围覆盖髋关节及扩张髂腰肌囊,横轴面自旋回波(SE)T1WI:TR/TE=500ms/20ms,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TR/TE=4000ms/100ms,冠状面短时反转恢复(STIR)TR/TE=5000ms/60ms,必要时加矢状面扫描,层间距、层厚、视野(FOV)对应1mm、5mm,35cm×35cm,激励次数4~6次,矩阵512×318。
1.3 观察指标观察超声、CT、MRI影像显示并各自确诊率。
1.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用SPSS 19.0软件操作,超声、CT和MRI三种影像学方法对EIB确诊率均以[n(%)]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超声检查主要表现超声图像显示,86例扩张髂腰肌囊单侧出现,其中52例右侧,34例左侧,14例双侧出现,横径及纵径范围对应1.3~3.8cm、2.8~6.7cm,为大小不一囊性团块,形态规则,呈圆形、卵圆形、扁椭圆形或长茄形,囊壁薄,厚度<2mm,边界清晰(见图1),86例扩张囊内透声良好,14例内可见细密点状略强回声,其中4例病灶内可见纤细分隔;62例发现髋关节积液,55例发现扩张囊腔与髋关节积液相连通(见图2),8例可见扩张髂腰肌囊向髂腰肌内延伸,CDFI显示囊内未见彩色血流信号。
图1-4 EIB患者影像学特征。图1-2是超声显示髂腰肌囊扩张,其中图1病灶为扁椭圆形囊性团块,边界清晰,囊壁薄,透声良好;图2扩张髂腰肌囊后方可见与髋关节积液相连通,前方可见薄层低回声髂腰肌;图3为CT图片,病灶呈水滴状囊性低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图4是MRI图片,病灶呈脂肪抑制像呈高信号,可见右侧股骨头坏死。
2.2 CT检查主要表现CT图像显示,86例扩张髂腰肌囊单侧出现,其中52例右侧,34例左侧,14例双侧出现,病变可见于全部或部分髋臼层面,CT值12~43Hu;扩张髂腰肌囊显示囊性低密度影,大小不一,呈圆形、卵圆形、水滴状(见图3),内邻耻骨肌,止于股骨小转子水平,内前方见髂骨血管,外见髂腰肌,后邻关节囊,可向上或向下延伸;62例囊壁菲薄,厚度<1mm,38例囊壁辨认不清,16例囊腔见细线状分隔;25例行增强扫描,17例可见轻度囊壁强化,8例强化明显,未见内容物强化,63例见与髋关节相通,44例可见关节囊开口。
2.3 MRI检查主要表现MRI图像显示,86例扩张髂腰肌囊单侧出现,其中52例右侧,34例左侧,14例双侧出现;MRI横轴位像显示病变呈圆形、卵圆形、水滴状、分房状囊腔,大小不一,呈长T1长T2水样信号,T2WI呈高信号,T2WI+脂肪抑制呈明显高信号,和膀胱信号相仿(见图4);81例边缘光整锐利,19例边缘模糊不清,71例扩张髂腰肌囊与髋关节相通,49例可见关节囊开口;冠状位像亦呈圆形或卵圆形,沿髂腰肌上下走行;内前方见髂骨血管,外见髂腰肌,后邻关节囊,可向上或向下延伸。
2.4 超声、CT及MRI确诊率比较100例EIB患者,超声确诊例数90例,确诊率90.00%,余下7例误诊为腹股沟囊肿,2例腹股沟疝,1例圆韧带囊肿;CT确诊例数98例,确诊率98.00%,余下1例误诊为髋关节积液,1例误诊为淋巴管囊肿;MRI确诊例数100例,确诊率100.00%;超声、CT及MRI三种检查手段对EIB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MRI确诊率显著高于超声(P<0.05)。见表1。
表1 髂腰肌囊扩张超声、CT、MRI确诊率比较[n(%)]
髂腰肌囊为髋关节周围最大、最恒定的滑囊,是一潜在腔隙,一般难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显示[4],据相关报道显示,正常髋关节尸体解剖中仅14%左右出现髂腰肌囊和髋关节囊相通[5]。滑囊膜炎、髋关节疾病是EIB主要病因,发病机制在于滑囊膜炎或创伤、退行性关节炎等髋关节疾病使滑囊滑膜增生、滑液分泌增加,引起关节囊内压增高而膨隆,髂腰肌囊与髋关节连接处移位、间隔破裂,髂腰肌囊为关节囊内液体充满,出现扩张,随着滑囊壁磨损及年龄增长,纤维囊变薄,髋关节囊与髂腰肌囊形成交通[6]。通常EIB在男女中发病概率相同,以单侧多见,少数患者可见双侧病变,囊肿大小不同,对周围神经、血管及肌肉组织压迫程度不同,可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如压迫神经、肌肉,可引起疼痛、跛行,压迫静脉,容易致下肢静脉血栓[7]。正确诊断及处理对EIB患者意义重大。
当患者出现无法解释髋关节疼痛及局部包块,可以考虑EIB,超声、CT、MRI均可以诊断EIB[8]。本研究发现超声、CT、MRI对EIB确诊率有一定差异,且CT、MRI确诊率较超声更高。EIB具有囊肿共性,超声扫查对其有较高敏感性,超声下,扩张髂腰肌囊呈壁薄囊性团块,多可见与髋关节腔交通,准确描述髂腰肌囊和髋关节腔关系为EIB诊断关键,而且超声检查无创无痛,可避免放射性损伤,而且经济方便,可以检查囊肿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动态显示扩张髂腰肌囊对周围组织影响,但超声诊断EIB要求超声医师熟练掌握髂腰肌囊扩张生理及解剖特征,仔细辨别囊肿和髋关节囊关系[9]。CT检查对EIB诊断颇具特征性,特征表现在于,扩张髂腰肌囊呈圆形、卵圆形、水滴状囊性低密度影,大小不一,囊壁菲薄或显示模糊,可见关节囊开口;而且CT能很好观察局部解剖,可见囊腔在关节囊前缘,内见股动静脉或髂外动脉,外见髂腰肌,表面多可见肌束,自上而下变薄或消失;扩张髂腰肌囊可自上而下延伸,向上延伸时,走行于髂骨基底、髋臼前,突入髂腰肌内,向下延伸时,走行于髂腰肌内侧,尖端至转子内侧,呈倒水滴状;而且CT可以准确显现骨皮质、骨小梁并周围软组织骨化及钙化,对囊壁钙化、关节囊钙化极为敏感,并能清楚观察关节面、关节间隙异常及关节内游离体[10]。MRI下扩张髂腰肌囊呈长T1长T2水样信号,T2WI呈高信号,T2WI+脂肪抑制呈明显高信号,边缘光整锐利,形态及位置与CT表现一致,大小较CT所见略大,对较小扩张囊腔能情绪显示,而且MRI可多层面多方位成像,具备高度软组织分辨率及良好组织对比度,能见CT所不能见的邻近关节骨质内骨髓信号异常及髋关节腔少量积液,对关节囊交通口显示效果较CT更好[11]。据相关研究表明,MRI是诊断EIB最佳影像学手段,在显示扩张髂腰肌囊范围、大小上和手术病理样本具有精确相关性[12]。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比了超声、CT、MRI在EIB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及确诊率,CT、MRI对EIB诊断率更高,但三种检查都各有优势,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进行三种检查。此外,临床中EIB诊断多采用CT、MRI进行,超声诊断报道较少,后期需进一步分析超声诊断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