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交通警务”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

2019-01-18 15:46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道路交通警务公安

赖 锴

(铁道警察学院 图像与网络侦查系,河南 郑州450053)

近些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汽车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据公安部统计,2018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172万辆,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27 亿辆,其中汽车2.4 亿辆,小型载客汽车首次突破2 亿辆[1]。国内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也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体验。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各地纷纷采取多种措施治拥堵、保畅通,但交通拥堵依然形势严峻,亟须创新工作思路,寻求治堵新模式。

一、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城市交通拥堵不仅是个交通问题,更是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交通拥堵不仅浪费出行时间,降低道路通行效率,影响人们出行体验,而且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环保,更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城市交通拥堵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极易导致恶性循环,造成堵上添堵。当前,人们对出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治理交通拥堵成为考验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大民生问题。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涉及人、车、路、环境等要素,而且这些要素往往处于动态变化中。单一的或综合性的要素都会成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所以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并不能只靠一部门之力,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要政府主导,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久久为功。根据我国道路交通法律法规规定,公安机关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负责道路交通秩序维护、交通违法行为查处以及交通事故处理和车驾管理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安机关治理交通拥堵属于在“产品终端”下功夫,对于人、车、路的源头管控却有心无力,比如道路规划、建设的科学性、机动车的质量水平、驾校的培训质量等。因此,有效治堵需要多方力量参与,形成合力,且需要转变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

二、“智慧交通警务”对道路交通拥堵治理的必要性与优势

“智慧交通警务”是“智慧交通”与“智慧警务”的交叉融合,是“智慧+”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域的具体表现,三者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智慧交通警务”是“智慧警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交通”与“智慧交通警务”虽然在目的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共同性,都能“解决城市交通供需问题,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2],但在主体、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不同的侧重点。“智慧交通研究对象就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3],“智慧交通警务”是交通警察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服务的智慧手段与模式,其研究对象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因此,“智慧交通警务”具有独特的特点与属性。

(一)治理道路交通拥堵需要“智慧交通警务”助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逐渐成为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智慧警务”是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公安信息资源,统筹公安业务应用系统,促进公安建设和公安执法、管理与服务的科学发展[4]。“智慧交通警务”是“智慧警务”在交管领域的具体应用,是公安机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车联网、AI 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公安交通管理提供信息支持、数据研判、警情引导等技术和信息支持,使公安机关履行交通管理职责更有实效,使交通管理更智能更现代化。面对爆炸式的交通要素增长和剧变,传统的交通管理难以有效应对,必须依托现代高新技术,通过公安内外信息互联、数据共享,全面感知城市交通实时状况,实现全时空、智能化道路交通管控,建设智慧交通警务。

(二)“智慧交通警务”具有治堵保畅的比较优势

“智慧交通警务”包括车辆信息识别系统、交通诱导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停车诱导系统、违法车辆查缉布控系统、信息服务系统、交通设施运维系统、指挥控制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重点单位、重点车辆管理系统、协同共治系统等若干子系统,集路况感知、信息收集、数据研判、信号控制、交通诱导、接处警、拥堵预警等功能于一体。“智慧交通警务”搭建了全时空作战平台,对道路交通动态情况展开实时分析、预警、研判、服务,将交通设施、交通信号、路面通行、视频监控等情况“一网打尽”,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预测,及时通过信号控制、交通诱导、信息服务等进行指挥控制,能够有效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提升道路利用效率,突破人力的限制、时空的限制,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效率和精准度,使公安交通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由事后向事前和事中转变。

三、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智慧交通警务”策略

构建“智慧交通警务”,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制度规范、价值引领,从责任主体、内容架构、指导思想等方面全面建设。首先,明确智慧系统的统筹协调主体、建设和实施主体、运维主体等,既要厘清公安交管部门与其他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又要注重部门之间、部门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合作。其次,从制度内容方面,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提升数据的有效性、可用性,减少数据信息不对接、不联通等数据孤岛情况,同时,注意数据的安全性和服务性、互通互联制度设计。再次,从价值引领方面,不能仅仅突出监管,更要强调服务。最后,注重路权的科学分配,处理好铺新摊子、上新系统和做精做细、服务实战的关系,改革公安交警业务考核制度,将保畅成效纳入考核制度等也是构建智慧交通警务的价值取向必然要考量的重要内容。

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大数据+预警预判

“智慧交通警务”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各系统监测收集来自人、车、路和环境等方面的数据信息,汇总到公安交通大数据信息平台,通过实时监控数据和分析研判数据,实现道路通行状况网上感知,实时分析拥堵指数,预测道路通行高峰,预判易致堵时间和地点。智慧交通警务实际上是公安交通管理依托大数据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关键是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从交通数据的产出过程来看,智慧交通警务必然离不开数据的“输入—生成—输出”过程。通过监测感知设施设备、数据互联和传输技术等,形成海量原始数据资源库,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判,生成符合公安交管实战需要的数据,根据统一出口,让数据“说话”,实现数据预警、数据共享、数据服务等。

城市交通拥堵有其发生的时空特征,其发生的原因是人、车、路、环境中单个因素或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要在全面分析拥堵致因的前提下,着重在“预防”上下功夫,综合运用现代信息科技,开展智慧预防。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大数据平台全面感知城市道路通行情况、车流量情况、天气、施工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及时预判预测拥堵地点(段)、时段,在重要时间节点提前部署路面警力,防止交通拥堵由堵点扩散为线面的大规模拥堵,变事后疏导为事前防范,提升针对性保畅能力。

(二)大数据+执法管理

治理交通拥堵并不能仅靠事前预警。从各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践看,严格执法管理是维护良好道路交通秩序的重要保障。依托大数据,严格执法管理,提高道路交通管理实效,实现大数据和执法管理的深度融合是“智慧交通警务”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方式之一。实践中,遇前方拥堵而不让行、因轻微交通事故拒绝挪车等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也是引起道路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此类违法行为加强执法管理,减少违法行为致堵是必不可少的。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实施的执法管理不仅包括对外部相对人的管理,也包括对内部相对人的管理。前者主要体现在通过现场执法和非现场执法对造成道路交通拥堵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和交通事故责任当事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等;后者主要是对执法管理人员的执法程序、合法合理执法及执法效率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减少出警不及时、处警不规范、执法管理效率不高等引发的治堵疏畅不力的问题。无论是针对何方的执法管理,在“智慧交通警务”模式下,通过系统感知、人脸识别、数据比对和指引,实时抓拍、存储、上传交通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予以自动曝光和预警,均可实现执法管理的实时性、全程性、精准性和高效性。

(三)大数据+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不优化,像行车道规划不科学、信号灯配时不合理等也极易引起道路交通拥堵。因此,依托大数据,实现交通组织优化是“智慧交通警务”的应有内涵。交通组织优化内涵丰富,一般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实现道路通行的高效化。具体来讲,对于交通信号设置不科学、信号配时不合理、信号灯故障引起的交通拥堵,公安交管综合信息系统可通过数据感知及时发现,并将信息推送运维部门并实时监测处置情况,也可实现“大数据+信号控制”。此外,依托大数据支持,推广绿波交通带,建设潮汐车道,优化不同交通方式的接驳,合理设置专用车道,分时控制交通流等,也可实现交通组织精细化,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优化交通组织也包括加强静态交通的智能化管理。“智慧交通警务”搭建的大数据平台全面覆盖动态和静态交通信息,众所周知,路边停车上下乘客、卸载货物,路边违规停放车辆等都会影响正常的道路通行。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易致堵路段安装高清视频监控,二十四小时自动巡检,或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安装行车记录仪,通过信息传输和共享,实时将道路两旁车辆停放情况反馈给指挥平台,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和执法提供信息支持。停车场相关数据也是解决道路交通拥堵必不可少的数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停车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实现智能停车、电子计费,将停车场相关信息与公安交管信息平台实现互通,停车场的位置、实时停车位、进出停车场诱导指示通过交警大数据指挥平台推送到交通诱导屏或公共APP 上,引导车辆高效寻找、利用停车场,减少因寻找停车场而增加的道路通行时间,缓解道路拥堵。此外,通过经济刺激、政策鼓励,可以将住宅小区的停车位纳入大数据系统,激活部分沉睡的停车位,提高停车位使用效率,减少路边停车致堵的概率。

(四)大数据+公众参与

“智慧交通警务”必须在公众参与治堵上发力,通过数据关联、系统融合、数据共享、数据服务、信息反馈等,辅以单位主体责任制度、行业自律制度、轻微交通事故快处制度、警保警邮合作制度、道路违法致堵行为奖励举报制度等,通过治堵情报收集、治堵效果反馈、宣传教育和主体责任落实、交通事故快处快赔等具体措施,实现道路交通拥堵的智慧治理。

1.加强跨部门信息共享,形成治堵合力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成因复杂,绝非一部门之力所能够破解,因此,治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需要各部门协同联动,各司其职,形成治堵合力。创新“大数据+部门联动”工作思路,打通部门信息孤岛,充分利用各部门碎片化信息,实现公安内网与外网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公安交通管理大数据平台与交通、安监、国土、城管、气象、保险、广播电视、行业协会、运输企业等部门数据联网共享。对于因交通违法行为致交通拥堵的,或因在拥堵路段实施交通违法行为加剧拥堵的,公安交管部门通过大数据平台,将车辆信息推送给保险公司、信用机构等,实现通过保费费率提高、个人信用降级等措施,维护道路通行秩序。通过在公交车辆、出租车上安装终端联网设备,实时定位,获取、上传道路通行情况,将大数据分析研判结果共享给运输企业,引导企业加强管理,要求本企业车辆不得在拥堵路段有违法停车等影响道路通行的行为。特殊气象条件下,易造成道路交通拥堵的,及时实现数据共享,实现拥堵预警,做到提前防范。对于学校周边因上下学引起的交通拥堵,联动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社区、街道办事处形成治堵合力,采取宣传教育与通行引导、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保畅疏堵。

2.畅通信息反馈机制,创新交管警务机制

除了通过物理设备、互联网设备获取城市交通大数据外,还应扩大数据信息来源渠道。交警大数据平台建立专门系统接收、汇总、分析群众的报警、投诉、举报、求助等信息,以保障数据更为全面,监督疏堵保畅工作成效。疏堵保畅便利群众出行,最终目的是保障群众利益,因此大数据平台必须有群众反馈渠道。要善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道路交通拥堵全天候自动预警报警;开发APP、网上交警等终端应用,鼓励市民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拍照举报;建立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探索协辅警指导事故处理制度,完善“情指警督”勤务模式,运用视频监控固定交通事故证据,及时拖移事故车辆;开发交通事故、交通违法手机客户端处理应用,推行电子政务、一次性办结,让群众少跑路。转变交警工作考核思路,使拒拥堵保畅通成为交警工作成效的重要考核点。

综上所述,“智慧交通警务”是公安交管部门主动拥抱高科技的必然选择,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智慧警务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应用,也随之成为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智慧政府这一大背景下各国政府及警界竞相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高地。”[5]“智慧交通警务”对于提高公安交管信息化水平、提高公安交管实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必须对其复杂性、系统性有清晰的认识,必须进一步丰富“智慧交通警务”的内涵,明确其价值引领和体系架构,做足做好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利用,向科技要警力和战斗力,使治堵保畅更具智慧,更好地满足人们出行需要。

猜你喜欢
道路交通警务公安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新形势下警务战术指挥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疫情当下,我们上前”——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港航公安掠影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探究警务战术的本质、知识生成与运用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