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超,陈俊杰
(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广东广州 510550)
场馆的赛后利用一直是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如果没有科学的赛后管理和运营,必然会给当地的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必须进行认真、全面、系统的研究,避免“白象”效应。结合国内外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经验,本文拟从亚运场馆赛后利用与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供对策。
大学城体育中心现有“三场一馆”——中心体育场、小轮车场、轮滑场,自行车馆,附带有铁人三项及马拉松赛场。都是2010年亚运的主要场馆之一。其中,中心体育场是是一座现代化综合体育场,设备先进,容纳有4万人的座位,是目前是广州第三大综合体育场。从体育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短时期内自行车馆、轮滑场以及大学城体育中心的整体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场地维护保养压力大、场馆开发市场不成熟、场馆开发规划滞后、市场拓展手段单一、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较低、产业政策环境不够完善、配套设施体系尚未健全等。
针对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面临的主要挑战,首先是迅速确定场馆开发规划和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加速市场拓展;第二,按照建设国际化一流场馆的目标要求,整合资源,将自行车馆、轮滑场和极限运动基地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文化中心,在体育产业方面创出一个新局面;第三,使自行车运动和轮滑运动的自身发展和市场拓展满足广大市民特别是大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广州大学城目前共有十所高校共计十余座体育场馆,功能特点大致相同,几乎涵盖了所有常规体育项目,能基本满足体育教学和竞赛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年轻一代的体育生活内容有了新的变化,大学生参与的休闲体育活动逐渐从传统的民间消遣娱乐和常规体育项目,转向到各类新兴休闲体育活动。符合时尚追求的极限运动项目,如攀岩、滑板、小轮车障碍特技、U型台等,日渐成为大学生休闲体育的重要内容。
大学城体育中心的场馆利用及发展,必须整合各场地设施,充分利用大学城各种资源,致力于打造未来广州大学城高度共享的体育文化平台,合理引导大学生在休闲体育方面的消费,深度挖掘大学城体育休闲的商业价值,在充分体现体育的社会公益性的同时,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面积。
自行车馆、轮滑场场馆的功能定位及其开发利用,应以场地的公众使用与享受为目标进行调整和再分配,并将场馆运营纳入到大学城体育中心中进行统一规划,拟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3.1.1 商圈原则。不单一地考虑某一场馆,而是将其与大学城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使该场馆成为大学城经济文化发展与大众健身的一个助推器,成为大学城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实现场馆利用的最大效益。
3.1.2 协调原则。对亚运场馆的需求进行评估时要本着现实的态度,创造和开拓新的需求市场,拓宽场馆的利用渠道。大学城体育中心各场馆的赛后利用需要协调,功能互补,形成良性互动。
3.1.3 开放原则。场馆赛后利用可进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让公共机构以及私人企业都参与进来,并尽量让民间资本参与到赛后场馆开发上,对场馆实行项目管理。
在经营管理方面,则有以下原则需要遵循:
3.2.1 企业化管理原则
导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全面引入完全成本核算的概念,转换经营机制,转换经营思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一个职责与任务明确的场馆治理机构;建立起自我运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负盈亏的高效的运作机制,在内部建立品质管理体系,使场馆的发展步入良性的经营循环。
3.2.2 专业化管理原则
体育场馆在进行本体产业开发和实行市场化经营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的专业管理与市场营销,其资源配置及管理方式是一个复杂的运作系统,经营管理人才成了制约体育场馆经营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3.2.3 社会化管理原则
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应尽量满足比赛训练及大众健身的共同需要,尤其注意满足新时代不同人群的多种要求,保持竞赛功能,坚持以体为本,真正以广大市民为中心提供专业化服务,决不放弃社会效益。
3.2.4 集约化管理原则
进行场馆资源整合,力争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优化要素配置,提高经营回报。通过经营要素的集中调整和重新组合来提高效益,这是集约化管理的重心所在。顺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开发新的体育休闲产品,顺应市场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
场馆赛后利用和后续开发必须是全民健身活动和竞技体育功能相结合,社会性的全民健身尤为重要。作为亚运新建场馆自行车馆、轮滑馆,在功能设计上主要是满足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的需要,在满足大学生、市民需求方面无法全面兼顾。所以,作为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一部分,自行车馆、轮滑馆的赛后利用和后续开发要与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的广州极限基地、中心体育场等其它场地的开发相结合,形成功能互补。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利用自行车馆、轮滑场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开展多种经营,与大学城体育中心的整体发展高度协调,以体为主、多业并举,创新营销思路,最大限度利用各场馆资源;要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尤其是大学生的需要,提高场馆的开发水平,特别是在某一个项目的开发取得社会化效应以后,根据市场资源配置取向进行市场化和产业化经营,以取得最好的市场效益,确保国有资产在开发经营活动中得到保值、增值。
根据广州大学城市场竞争以及体育文化发展状况,结合大学城体育中心自身资源条件,大学城体育中心应建立和发展差异化竞争优势,使自身品牌在大学城里这个数目庞大而且永远是朝气蓬勃、年青,永远都不会减员的群体中形成区别并优于其它竞争者的独特形象。可将中心建设成年轻的、技术领先、功能多样的,具有世界级实力和影响力的超大型极限运动体育文化休闲中心。在后续的经营策略制定时也应围绕和反映这个形象定位,力争将它深入到大学生消费者群体和竞争者群体中去。
大学城体育中心在体育文化场馆配置方面种类齐全,设备设施先进,具备较好的硬件开发条件。在经营开发内容上,可多方向发展:
5.1 利用大型场馆承办大型综合性与单项运动赛事。积极发挥各协会功能,申请承办高水平的国内外赛事,体现大型体育场馆的功能定位和不可替代性,尤其是向世界展示自行车馆等亚运场馆、展示广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在更高的层面体现国际化体育文化中心的各项功能。
5.2 利用极限运动基地承办各类符合时尚潮流的极限挑战赛等活动,寻求高品味、高水平的项目,在承办各类赛事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打出具有特色的国际、国内的经营品牌,使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成为时尚风向标。
5.3 提供全民健身和休闲的服务功能。各场馆具备体育休闲项目所需的大部分场地设施。自行车、攀岩、轮滑、滑板、山地自行车等项目都是大学生特别喜爱的。在竞技体育赛事之外,可以拓展经营成为极限主题体育公园,逐步形成等级会员制,对大学生进行有偿开放。
5.4 举办大型文化休闲活动。可尝试与政府部门及各社团合作举办公益活动,同时宣传自身体育文化精品品牌。与境外大学生机构合作,联合举办文化体育的交流活动。
5.5 承接以体育博览为主体的会展。定期举办大学生体育博览会、体育嘉年华、专业体育器材、体育服装展等。向体育知名品牌招商、引进赛事、特别是引进大学生喜爱赛事和体育用品。
5.6 无形资产的商业开发。大学城有着良好的品牌开发价值,在经营中除了注意开发与其它产品相同的无形资产内容(如品牌、商标、商誉等)以外,还可尝试着眼于冠名权、广告发布权、电视转播权等的开发。引进多家文化、体育传媒、制定可行性活动计划方案。
5.7 建设专业训练和大学生业余培训基地。建立各级训练基地,争取国家、省市体育管理部门的认可,设置多个项目的国家各级训练基地,如铁人三项、自行车、极限等项目。通过各项目特别是自行车及轮滑的专业及业余培训,抓住若干拳头项目组建专业、半专业运动队伍,打造出大学城体育中心的金牌项目。以此为契机,创立运动俱乐部或与其它俱乐部合作,开发各类赛事及培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