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佳佳,季景盛
(齐齐哈尔大学 体育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生态体育是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中对体育多方面的努力探索与反思所形成的体育理念。嫩江流域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兴安盟,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黑河,嫩江,绥化等地区和齐齐哈尔市以及吉林省的白城市。嫩江流域丰富的水文山体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特有的地域特色。依托现有资源,发展生态体育运动模式,对嫩江流域生态体育建设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嫩江流域根据其地形、地貌和河谷特征,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上游段自嫩江河源到嫩江县城;大兴安岭林区山地为河源区;由嫩江县城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三岔河口,进入松嫩平原地带。嫩江按地貌地形可分为平原,山地,丘陵,这些地理优势旗的尼尔基(前称布西)为中游段,是山地到平原的过渡地带;下游段为尼尔基到可以开发山地自行车,露营,赛马,野炊,射箭,等体育项目。
嫩江流域水系由30多条支流组成。年降水量上游多于下游。嫩江是中国仅两条未曾被污染的河流之一,北方地广人稀河流污染较小,因此嫩江水源依然保持着比较原生态的面貌。借助嫩江流域充裕的水利资源可开展龙舟,划船,水上摩托,快艇,漂流,垂等体育项目。
嫩江流域冰雪资源得天独厚,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时短多雨,为开展挖掘冰雪运动项目创造了先决条件。可开发的生态体育资源有高山滑雪、冰球运动、马拉雪爬犁等,拓宽了冬季体育锻炼项目,为普及嫩江流域冬季健身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嫩江流域从旅游项目来看,名胜古迹、动植物保护区、自然风光、风情到纪念馆(物)等。如齐齐哈尔地区的扎龙鸟类自然保护区、大乘寺等;大庆市的铁人纪念馆、地宫等;黑河地区的五大连池天然火山观光等;大兴安岭地区的原始森林公园、北极村等;兴安盟的成吉思汗庙、松叶湖等;呼盟的呼盟将军庙、嘎仙洞等;白城地区的莫莫格自然保护区等;冰雪旅游也已成为冬季里人们的日常活动。这些自然资源与景点为开发生态体育旅游项目提供了便利利条件。通过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开发相对应的生态体育旅游项目,将体育锻炼参与其中,促进旅游者达到娱乐休闲的目的。
我国自1998年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与"全民健身日"设定实施以来,加强了体育设备设施及体育场所建设,提高了人们参与到全民健身中的意识与行动。开展全民健身参与活动,实现国民健康的美好愿望。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性将成为未来社会各界参与、交流、沟通和分享的平台。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人类的过度开采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如土地沙化、生态失衡等。因此,在生态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上,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于加剧生态失衡的各种因素要坚决抵制。因此,不论是体育场地场所建设、生态体育运动项目资源开发,都应在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范围内,避免盲目的过度开发。
生态体育的意义在于通过体育参与方式促进生态的和谐发展,培养人们的生态文化意识、道德与价值观,人们在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健康和幸福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生态和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提高生态资源保护意识,加强生态教育原则。
生态环境和体育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嫩江流域依据独特的资源优势、自然风景使得生态体育运动也得以发展。现已开发设计的生态体育项目主要有滑雪、冰球、登山、漂流、及自行车、垂钓等"。现今生态体育项目较少且内容单一,多以现代体育健身活动为主,结合利用生态资源与环境等条件去创设经得起考验的生态体育项目就更少了。
4.2嫩江流域生态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4.2.1 生态意识薄弱
生态意识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族、社会发展的长远大计,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观。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生态意识薄弱直接影响了生态体育的健康长久发展。因此提高生态文明意识至关重要。
4.2.2 生态体育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
生态体育政策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开展项目不连续且单一等问题影响。生态体育项目断层、体育基础设施单一,;无法满足老弱妇孺等群体的需求;层次不明确;功能区划不明确,资源重叠过多利用率低。生态体育具有开放性特点,需要多方合作才能达到目的,各部门沟通存在壁垒,导致在进行生态体育规划,生态体育设施的建设、制度完善等一些环节埋下隐患。
4.2.3 生态体育教育欠缺
生态体育作为一项较为新型的运动模式与观念,需要运动者对生态体育的内涵有一定的认识,才能在运动过程中将生态体育价值更好的发挥。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不能使学生真正的享受体育运动,甚至有的学生出现抵制情绪,不利于生态体育教育观念的传播。
生态体育意识的教育,是促进生态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强化生态体育观念,构建完善的生态体育体系:生态体育教育体系和生态体育优化体系。对于学校的主体教师、社区体育指导员等体育指导者、教练员,也需要在自身素质和知识储备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生态体育合理规划可划分为三个类型:一是生活生态体育,二是旅游生态体育,三是探险生态体育,在生活生态体育类型建设中,依据嫩江流域自身的体育文化、自然资源等作为基础,对生态体育进行有效合理的规划;在旅游生态体育旅类型建设中,选择嫩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景点,比如扎龙鸟类自然保护区、五大连池天然火山观光等,预防保护在开发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探险生态体育类型建设中,注意生态承载力和人生安全等问题,特别是漂流、攀岩、滑雪等高危性运动,在开发过程中需有配套的医疗设施,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探险运动。
生态体育设施的建立应适合妇女儿童体育锻炼的广场,如:沙坑水池等;优化老年人体育设施;建设残疾人无障碍体育设施;建立便民快捷优质的服务体系。建立生态体育设施建设机制,与各部门建设共享的"生态型"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经济效率;打破分离、分立和部门垄断的局面,建立开放性的合作机制;市场化机制,在公与私之间形成合作,促进生态体育的快速发展。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利用生态体育理念,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传统体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性受到制约。在生态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与自然相融合,自主性强为主的体育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生态体育理念。在生态体育教学中,对体育项目进行拓展,改造体育教学内容,对周围环境利用开发,将教材内容与生态环境相融合,形成校本教材,正确引导学生客观理性的认知生态体育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强高校学生对生态体育的重视。
人们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思考和探索生态与环境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结合创造出生态体育产品、生态体育的观念和生态体育行为在社会被逐步运用。总的来说,嫩江流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蓬勃向上的全面健身热潮,都为嫩江流域发展生态体育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整合嫩江流域的生态体育资源开发优势,结合嫩江流域生态体育资源开发原则,促进嫩江流域发展生态体育的机会和生态体育氛围的形成,为嫩江流域生态体育开发提出如下相应对策:强化生态体育理念,生态体育类型的合理规划,优化生态体育设施、完善管理制度,打造高校生态体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