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01-17 04:44陈建军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陈建军

摘 要: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的重要素质和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掌握运算法则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培养加强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2B-0108-02

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但在数学的学习中,许多学生在数学计算能力上存在欠缺。计算错误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最大问题,虽然有的是粗心导致计算错误,但绝大多数的计算错误是因为学生对题目的不理解,对计算方法运用不当造成的,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也就成为数学教学的一大重点。

一、小学生数学计算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

当前,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计算教学时,还存在许多问题。调查发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很多,有的是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有的是计算方法存在错误,更多的是计算结果错误。如何帮助学生纠正计算错误,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也就成为数学教学的首要问题。

数学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

很多学生没有比较科学的学习方式,还没有学会基础的计算,就要急于求成去解决综合数学问题,结果可想而知。

第二,小学生在计算时缺乏耐心和细心。

当前社会充满了诱惑,电子产品、网络平台等大量涌现,许多学生在成长中受其影响,导致其学习态度更加浮躁。另外,很多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大量枯燥的计算题作业,长此以往,在解题时,学生会失去兴趣,丧失耐心。

再加上教师没有重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其在运算时粗心大意,不能细心地审题和解题,如此造成错误率过高,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过多的计算辅助工具使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除了计算器外,当前网络学习工具增多,很多小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借助网络解题工具的行为成为常态,导致其无法真正地提高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主要表现在审题能力、计算速度以及计算结果准确程度等方面。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重视锻炼对学生的运算能力,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而当前的计算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单一,在方式和方法上不够科学,也不具有针对性,忽视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情况,造成很多学生只会简单的套用公式,一旦遇到灵活变化的题目,就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

所以,教师要改变当前的现状,丰富教学方式,通过各种科学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传授合适的技巧,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审题能力

正确审题是学生习题正确的前提。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正确审题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考。

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计算能力的训练中,假如小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便能够加深其对知识点的运用和理解。如果教师只是在讲台上将计算公式传达给学生,学生通过反复的背诵将其记忆下来,如果不经过任何的强化训练,在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便会完全忘记该部分知识。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地将数学理论和实际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引发学生自主思考,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教师要发挥其教学引领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例如,在“进位加法”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在黑板上列出“8+4=?”让学生进行计算,即便学生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写出答案,却并未深刻掌握和理解进位的具体含义。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点计算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在运算过程中运用“凑十法”,结合计算道具帮助学生理解。例如给学生发放火柴、圆纸片等工具,指导学生将8根火柴摆放在一排,然后再将4根火柴摆放在一排,然后让学生数出火柴的总个数,最后获取12根的答案。然后,教师让学生第二排再拿出两个火柴放到第一排,这时前一排的火柴数量为10根,后一排的火柴数量为2根。教师可以列出多个类似例子,比如“8+5”“8+6”等,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进而推进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深刻地掌握数学规律。

(二)在实际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法则

在小学数学法则以及定理的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计算法则换算比较抽象理解。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入到教学之中,加深学生对于该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小数点位置”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学生耳熟能详的人民币换算规则,比如1角=0.1元,使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点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进而很快地消化掌握小数点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采取运用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计算教学的方式,达到教学具体化。

(三)寻找計算规律,提高迁移能力

数学计算类型千万种,掌握相关的规律能够让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迅速提升。所以,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规律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基础。比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计算整数的除法,再示范被除数是小数的计算例子。如果发现学生交流分析中出现了许多错误的算法,此时应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并从理论上去分析错误的原因,让他们了解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实质差别,然后再通过几个小数除法的例题训练,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并提问:“在小数除法中,应该注意的不同点有什么?”很多学生都会回答“需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这也证明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规律。可见,在计算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有助于他们提高计算能力。

另外,数学计算是生活中必备的一种能力,除了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解决计算题,还要帮助他们将计算能力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将理论知识迁移到实际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解决数学计算应用题时,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能力,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单纯地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确保在计算过程中得到正确的答案。对小学生计算过程研究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认真审题便直接计算的现象,以及由于粗心大意导致计算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其计算习惯培养的工作足够地重视:

第一,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在做题之前,认真审查题目的具体信息和要求,重点审读小数点和计算符号。然后按照计算规则和顺序进行计算,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由于学生的年龄特性以及对运算掌握的不熟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通过验算能够及时发现题目中出现的问题并更正,保证正确率。在完成题目之后,可以运用重算等方法检查,通过对比,分析两次的结果是否一致,假如结果出现不一致,要再次进行验算,直到得到正确的答案。该方面习惯的养成能够起到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作用。

综上所述,计算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也是学生必备的技能。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需要從各方面加强学生对理论的把握、对思维的强化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传授科学的计算技巧,更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时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2018,(10).

[2]张志芳.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2,(9).

[3]尹伟成.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22).

[4]吴英君.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31).

[5]雷福明.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的得力助手[J].亚太教育,2019,(10).

[6]朱存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

[7]张铎.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8).

[8]方丽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内容呈现方式的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9).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