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璐
一、案例背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许多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正如布鲁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这些出人意料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完全处于教师教学计划之外,这就是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二、案例描述及自我反思
1.引子
这是一节校内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的“线段、射线和角的认识”。在课前我选用了与本堂课主题相关的许多有趣的简笔画让同学们观看简笔画,并且让学生模仿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顺利地切入了本课的主题。学生相当配合,表现得非常积极。
2.人物介绍
介绍一下本节课的另外一个主角——李××,他家有5个孩子,他排行第四,爸爸妈妈做小生意,作业经常不写,上课基本不听,这样的情况使得他每天都在自己的世界里,数学课上从来不发言,每天做小动作。总之,在课堂上老师不提醒,基本都在低头忙,不和同学交流,也不与老师交流。
3.情景描述
画完简笔画之后,导入本节课的第一个内容:线段。
序幕:
(1)因为学生的积极配合,我的心情相当好,对课堂充满信心。
(关于线段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画完简笔画后,让学生观察它的构成,指出其中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特点。我先让学生观察,再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共同总结,最后让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总结。)
(2)讨论结束,李××的那组一名同学第一个举起了手,大声地说:“我们这组的代表选李××。”
沉默,沉默,李××没有站起来,仍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低着头。全班也陷入沉默和等待。当李××以沉默和不起立来作为对别人推选他的反抗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我相信在全班的等待下,在全校老師的听课下,他肯定会站起来的。我并没有觉得这位同学的这个问题会成为我课堂后来的主要问题,由于我的轻视,才有了后面更严重的态势。
我的反思:
古希腊的哲学家告诫我们,“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的,“一个教师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课堂的可能性是多种多样的,出现“突发事件”是很正常的事情,它是对教师的应变能力和把握能力的考验。许多老师都能化解课堂的尴尬,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会使得课堂的气氛立马很不和谐,也许“突发事件”会使老师的预设瞬间没有了作用,但是有的时候它能变为另一种桥梁,使学生更加成为课堂的主人。
师生僵持第一场:
(1)师心境:我以为他只是纯粹地没有注意到该他发言了。
我:李××,请你说说看,线段有怎样的特征呢?
李××:(沉默)(我点了他的名字。他未加理睬,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低着头,一声不吭。)
我:李××,请你说一说。
李××:(沉默)(我以为他只是上课开小差,再次叫了他的名字。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依然没有反应。)
(2)师心境:有点纳闷。
我:李××,请你站起来。(心里有点纳闷他为什么不理睬我这个老师,我开始声音有点高了。)
李××:(还是沉默)(“快点啊。”旁边的同学开始催他了,可他还是没有站起来。)
(3)师心境:有点生气。(这不摆明把老师的话当作了耳旁风吗?我有点生气,走到了他的身边。)
我:站起来!(可能他也意识到我的生气,这回他终于站起来了。)
他终于站起来了,我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总算站起来了,没有太尴尬,我以为他站起来表示他准备回答了,但是我错了,他仍然沉默,并且已经有泪水从他的眼里涌出。
我的反思:
教师的耐心、爱心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会使孩子更加地尊重你,所以应用真诚换取学生的信任。回顾这节课,当李××不站起的时候,我只是希望他能站起来,即使他随便回答、回答错误,我都觉得可以。只是这样的情况太尴尬,让课堂根本无法继续下去,我根本没有去想一想他为什么不肯站起来,而只是希望这样的情况早点结束,这样的心理促使我是那样的急促和那样的咄咄逼人,从而使我运用我的权威命令他站起来,如果我能够缓和一下,给他一定的时间,而不是步步紧逼,也许问题能更好地解决。新课程提倡师生平等,要求课堂明主平等、宽松自由,而这节课让我和学生之间失衡了。
师生僵持第二场:
(1)师心境:我以为他只是单纯地不会。
李××:(默默流泪。)
我:是不是觉得这个问题很难,觉得有难度?
李××:继续沉默,流泪。(考虑到这是一个平常就非常沉默寡言的孩子,现在面对这样一个环境,也许会有点紧张。所以我尽量用非常平和的语气和他沟通。)
我:李××,需不需要同学的帮助?
李××:继续沉默,流泪。(别的同学开始着急了,他们都不希望课堂因这样的事情而中断,因此纷纷喊了起来,可他还是不吭声。)
(2)师心境:非常郁闷。
李××:继续沉默,流泪。(面对他的沉默,全班同学都回过头来看着我,听课的老师也开始窃窃私语,他们也注意到了这个学生的反常表现了。)
我:李××,请你看一看这幅简笔画中的这条线段,你看它长什么模样?(我边说边让他抬起头来,看我比划)
李××:流泪,无言的泪水。
(此时,全班异常安静,所有学生及听课老师都在静静地等候我的下文,每双眼睛都在盯着我,等着我的反应。也许在平时的课堂,我还可以停下课批评他或是把他叫到办公室去。可是这是一节公开课啊!就此放弃吗?如果此时转移话题,不就摆明着我没有能力解决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吗”?所以,我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硬着头皮、坚强面对。)
(3)师心境:有点生气却依然好言相劝。
我:看来李××没有看出来线段的模样,有同学愿意帮助他吗?
(为了缓解他的莫名敌对情绪,我改而面向全班同学。)
(很多同学踊跃举手,我请了一位同学,在这位同学说完后,这位同学对李××说,你愿意和我一起说一说吗?)
(这样突如其来的问话,我发现他的泪水更汹涌起来。)
我:看来有同学对李××发出了邀请,李××同学你愿意和我们一起说一说吗?
李××:(依旧的沉默,但是他终于点了点头。)
我没有再逼问他,而是请他坐下,我让小组之间开始互相说特征,他终于参与到了小组活动中。李××的沉默和眼泪战胜了我的坚持。整整5分钟,一个简单问题,即使他回答出一点,或者直接说他不知道,我都觉得是个很好带过的问题,但是他的沉默、他的泪水,让我无所适从,不能简单地带过,无法继续教学,我心中真是莫名恼火,我在坚持,我的坚持只是在表现我的恼火,怎么回事,这孩子怎么了?
我的反思:
课后,当我把他找来,我才了解到,原来是他们小组在没有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把他推选了出来,他觉得那是故意想让他出丑。一个孩子的自尊受到了侵犯,他在用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自尊,他又有什么错呢?当我高高在上、步步紧逼的时候,我想到的是自己不能在公开课上丢脸,不能让课堂不按照自己的预设去走,我想到过我的学生吗?想到过给学生宽松的课堂气氛吗?没有,我的狭隘让我的学生只能沉默和流泪。我们经常会因为自己的情绪影响课堂,但是我们却很少去考虑学生的情绪。
三、后续发展
后续一:课堂还要继续,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他终于活动了起来,在活动的过程中,我走到了他的身边,摸着他的头问:“下面你愿意站起来说给全班听一听今天学到的知识吗?”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我的心里终于释怀了先前的所有,并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请他总结了一下。总算没有让我失望,虽然他说得很简短,但是每个点基本都说到了。
后续二:在第二节课,我们对这节公开课在班内进行总结的时候,让同学说说哪位同学的表现好的时候,也有同学提出了表扬李××,说他能知错就改,我觉得这是对李××的激励。同样,这也是对我教学的鞭策,我今天的这节课是值得好好反省的,一个老师无法用宽大的胸怀包容自己的学生而在课堂上过多地想到自己,她怎么可能拥有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技巧,又怎么可能得到同学更多的尊重呢?
四、案例评析与反思
就本节课来讲,学生沉默,教师可能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案。
方案一:学生沉默,老师立即换人,长此以往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方案二:课堂上,老师为了完成自己预先设计的教案,对于沉默的学生不理不问,仍然按预设进行,这样久而久之,沉默的学生会和班级越来越疏远,再也不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方案三:学生沉默,老师给予鼓励,老师给予微笑,同学给予机会,老师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先让学生弄清楚问题,再分析学生的“问题”,然后在实在不会的情况下,让同学给予帮助。
当课堂上出现偶发事件时,教师应如何妥善处理呢?仔细分析,还是有一些方法技巧可寻。
1.以变应变法
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变应变”。就像本节课,当学生用沉默来对待你的时候,你应该在你的头脑中有对待处境的方法,而不是意气用事让这个孩子出丑,其实作为老师反而在出更大的丑,老师的严厉和咄咄逼人只会让孩子更反抗,这样对于课堂来说将是更大的困难。
2.借题发挥法
把課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之中,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借题发挥大做“文章”。比如本节课,当这个孩子沉默的时候也许是他不会的表现,也许是他没有听明白题意的表现,而这正是合作学习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借题发挥不仅可以巧妙地避免尴尬,也可以让这位学生重新投入课堂,重新进入学习,重新认识同学和得到帮助。
3.平等相待法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关于课堂的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课堂是动的,是情境化的,也是富有个性的,不存在一模一样的课堂。课堂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教师要在课堂上根据变化的场景,随时注意整堂课的节奏、内容等。真正的课堂是应该出现种种“想不到”的情况。如果课堂的凡事凡物都在教师的意料之中、掌控之内,那么课堂中生命的灵动也就没了。因此本堂课解决了生A提出的问题,导致没有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任务,这动态化地处理课堂,改变教案、教参的状况,不但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可见,在当今的教学改革中,需要给学生一个平等、民主的课堂,需要给他们一个展示自身的舞台。与学生平等地同处课堂是门艺术,同样也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一个思想相互碰撞的过程,如何正确对待并善于处理课堂上出现的不确定因素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无论课堂上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但只要老师确立教服务于学的教学理念,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去处理,任何“突发事件”都能应付自如。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学的魅力也就在于此。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