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本位的“精准阅读”教学探究

2019-01-17 04:44马玲玲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生本位小学语文

马玲玲

摘 要: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教师应在“学为中心”的背景下,基于课文重点知识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精准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精准阅读;学生本位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2B-0046-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出了要求,强调教师在实践中采取有效措施来整合教学内容,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为此,可通过“精准教学”来完成,其目的就是要将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怎样使阅读教学达到精准化的目标呢?

一、引导课前预学,为精准阅读“奠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学为中心”为背景,鼓励学生重视预学。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内容,为保证课堂阅读的效率提供保障。

(一)指导预学步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征,细化相应的预学步骤,并提供有效的辅导,以保证学生能有效完成预学过程,并帮助他们养成预学的好习惯。

以教学《荷花》一课为例,在预学阶段可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遍阅读课文阶段,标记自然段的序号;第二遍阅读时,找出生字词,并勾画,而后自主展开对生字词字音字形的学习;最后流利地阅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中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地方进行标注,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习。

通过这样的预学步骤,学生就能通过自主学习,对生字词进行初步学习,掌握其正确的读音和写法。不仅如此,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时,学生通过分段概括,亦能对课文的整体脉络进行把握。有了这样的预学基础,不管是主要内容,还是结构层次,亦或者重难点,都有了大致的了解,为后期课堂阅读的有效性打下了基础。

(二)检测预学成果

除了给学生制定详细的预学步骤外,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对学生预学的效果进行检查。而检查过程中,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并鼓励学生提出阅读课文后的不解之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在考查中贯穿相应的学习方法,以便学生掌握相应的策略和技巧。

通过反馈预学成果,学生在鞭策之下会更自觉地完成新课的预习;同时,其预学的效率也能不断地提高。这样一来,学生在今后的预学中就能以更高效的方法对生字词和课文进行学习。而对教师来说,可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预学情况,把握他们理解的难点,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见,提问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通过有效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掌握提问方法,使他们的提问更有价值。

二、“精設”导读问题,为精准阅读“导航”

对于小学语文新课教学的导读环节,教师也应注意在课文重点的基础上,对导读问题进行设计,确保其具有引领性和针对性。这对“精准阅读”教学的开展也具有良好的铺垫作用,对学生良好阅读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紧扣文本重点,设计针对性导读问题

在设计课堂导读问题时,教师应立足于课文的重点部分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抓住重点,才能保证学生阅读的高效性,进而更快更准地理清课文思路,了解主要内容。

以教学《珍珠鸟》一课为例,课文的重点部分细致地描写了珍珠鸟与“我”从陌生到亲密的过程。只要学生弄清了这个重点,在后续理解全文的过程里,就能大大地降低难度。通过分析课文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在表达主旨时非常注重细节描写。于是,教师以如下导读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文义:(1)作者在描写珍珠鸟与“我”的关系时,主要写了几个阶段?(2)不同的阶段里,珍珠鸟的试探动作有什么变化?“我”对它的试探进行了怎样的回应?有了问题的引导,学生很快抓住了课文重点展开研读,通过细致地体会,学生不仅有效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更对作者的描写手法有了领会。

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抓住了对珍珠鸟与“我”关系变化的重点,进行导读问题的设计,确保学生在学习中更具有针对性。也正是在针对重点段落的学习中,提升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效率,更好地掌握了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法。

(二)基于课文关键,设计导读问题

通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很多都有其关键点,倘若学生能围绕这些关键点展开学习,定能使阅读学习事半功倍。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对课文的关键点有清晰地把握,然后立足于关键点进行导读问题设计,帮助学生实现阅读学习的高效性。

以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为例,一位教师在设计导读问题时,就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具体问题如下:(1)你觉得谁是你心中最亲的人?(2)文中所写的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他们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吗?(3)为什么他们在分别时,心里非常难过?事实上,学生往往认为只有具有血缘关系,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才能称为亲人。而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阅读课文,可以逐渐深化对课文“亲人”的理解,让他们更能体会到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实现对主旨的准确把握。

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立足于课文的关键语句,进行了导读问题的设计,并且每个问题层层递进,带领学生逐渐深入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从而顺利把握课文主旨。

三、聚焦语言训练,为精准阅读“搭台”

语文除了具有人文性,还具有工具性,只有把语言训练融合到教学中,才能更好地推进“精准阅读”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推动学生提升个人语文素养和表达技能。

(一)巧借载体,促进语言习得

任何课文都有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特色时,需要结合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特征。一位具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应该是通过引导来让学生层层深入地体会语言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学会正确有效的表达方式。

以教学《翠鸟》一课为例,对于课文语言的学习,可按如下方式进行。

师:同学们,课文中配有一幅翠鸟的插图,图上的翠鸟具有哪些特点呢?

生:翠鸟的头上有一撮绿色羽毛,就像戴了头巾一般,腹部羽毛是赤褐色的,背上的羽毛也有一些翠綠的花纹,像是在里面穿了一件衬衣,再套上了一件外套。

师:课文中用的哪个短语对翠鸟的颜色进行了描写?

生:颜色鲜艳。

师:那这个短语与后面的语句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生:是总分关系,先总写,再分点描述。

师:大家可以按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对下面这个句子进行具体描述吗?

出示:同学们在课间玩得非常开心。

生:同学们在课间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跳绳,还有的在玩捉迷藏。

(二)巧妙点拨,体会文本用意

除了把握课文基本内容外,教师也应通过点拨让学生领会课文用意,确保他们通过学习能实现“言意兼得”。

例如,课文《七色花》的主要内容为主人公用七色花的七朵花瓣实现了七个不同的愿望,这个故事意在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做更多有意义的事。一位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在完成了课文内容理解后,抓住课文的写作特点:主人公每次用七色花花瓣时都需要唱歌谣,但文中除了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用花瓣之外,其他几次都没有写出具体的歌谣。教师借此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其原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课文内涵进行理解,进而感受到一共做了七件事,如果每次都写出所唱的歌谣,会给读者一种单调重复的感觉。

综上所述,教师应在“学为中心”的背景下,基于课文重点知识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精准阅读”,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卫洪.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J].内蒙古教育,2019,(23).

[2]何其芳.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20).

[3]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策略[J]. 吴巧珍.  西部素质教育. 2019(20)

[4]翻转课堂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J]. 程贝贝.  现代交际. 2019(20)

[5]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微课的探索[J]. 李洁.  基础教育论坛. 2019(29)

[6]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表达内容个性化的探索与实践[J]. 陈欣.  基础教育论坛. 2019(29)

猜你喜欢
学生本位小学语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本位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以学生为本,让个性化阅读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