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农村地区的高中因为城乡差距的存在,在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上存在各种问题,内容是从其具体表现说起,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以推动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现状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在基础教育领域,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初中都实现了均衡化发展。然而农村地区的高中在教育教学上仍然与城市高中存在差距。笔者长期耕耘在农村高中,担任政治学科教学,下面结合自己教学谈谈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强且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还承担着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以及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为必修课,思想政治课还是国家教育考试选拔人才的重要工具,对学生个人前途命运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义务教育均衡化在农村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不论从硬件还是软件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城乡差距的客观存在造成城乡教育教学上差距的存在,尤其表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方面,突出表现在农村高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家长不重视,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落后等方面。
1.学生方面
中考后農村优质生源都考到县城高中上学了,留下来在农村读高中的基本上都是学习成绩低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习惯上缺少课前预习,学习态度又不端正,很多学生把思政课当成所谓的“副课”,导致在该门课上花费的时间精力不够多;在学习能力上又不高,对课本理论的理解能力较差。比如在讲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相关商品需求量会有怎样变动的时候,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2.家长方面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很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谋求发展。一方面家长没有时间及精力在学习上照顾学生,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村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在思政课对学生重要性的认识上不到位,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错误思想驱使下,导致思政课的教学活动得不到家长的支持。比如在思政课教辅资料购买上,在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上很少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
3.教师方面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农村高中,制约思政课教学的除了思政课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不足外,随着年轻教师考试进城的流动,留在农村的思政课教师普遍年龄偏大,有些思政课教师思想保守,教学理念落后,在思政课教学上缺乏创新精神,在个人魅力上不能吸引学生,因此,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上比较沉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社会环境方面
城市学校周围一般都会有书店,比如平凉一中旁边就有新华书店和几个民营书店,店里面的学习资料,教辅读物非常丰富。据笔者在农村高中学校周围观察很少有书店,基本上是文具店里面捎带经营着品类不多的辅导资料,而且还以语数外居多,政治学科的教辅资料很少,这更加造成农村学生课外学习思政课缺少学习资料的困难。
三、提高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
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留在农村读高中的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低,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尽可能采用贴近学生身边的案例进行教学,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样容易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同时这些学生上思政课的积极性不高,为了鼓励他们上好思政课,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多表扬,多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放大十倍进行表扬鼓励,这样可以调动他们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
从教师方面来说,要深化农村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培训。这种培训既包括校内校外的培训,也包括网上专业课的培训。要为农村思政课教师创造各种条件积极实施“走出去”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听听外面专家的讲座,来开拓思政课老师的视野和思维,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教学方法和育人理念。
从教育管理层面来说,应加大对农村思政课教师的招聘,就笔者所在高中而言,近十年来基本没有分配来专业的政治学课教师,在农村高中,思政课所教非所学专业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教育管理层应该借助习主席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的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的精神,多组织些优质思政课教学观摩课、竞赛课等,吸引思政课教师积极参加,相互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业务能力,达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效果。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耕耘农村高中思政课堂的沃野,让我们洒下辛勤的汗水,播下希望的种子,静等收获的果实吧。
参考文献:
石进仪.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5):117-118.
作者简介:陈永刚(1980—),男,汉族,甘肃平凉市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