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巍 陈志刚
摘 要: 本项目在研究中,针对新时代“思政课”中加强学生意识形态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运用逻辑推理进行了理论解释和理论推导,以推动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构为目标,以我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积极探索新时代“思政课”中加强学生意识形态的教学方法,以期为我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进而推动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新时代;思政课;意识形态;教学方法
研究新时代“思政课”中加强我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必然选择,必将有助于我们丰富和创新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维模式,有助于提高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抓住高校学生的具体阶段性特点,有助于我们将我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有效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增强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1 新时代“思政课”中加强我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是塑造人、引领人、培养人的有效阵地,我们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做好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环节至关重要。本研究能够为我校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也必将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增强服务能力、落实立德树人、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创新研究新时代“思政课”中加强学生意识形态的教学方法,对于我校乃至体育院校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将会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提供较大的借鉴意义。
本研究将对如何在新时代我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为解决目前国家提倡的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途径提供可靠保障。因此,可以探索出一条加强我校學生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途径,为学校的后续发展提供经验,在实际工作中体现指导意义。
2 新时代“思政课”中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极为重视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不仅体现于学工部、团委、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教育引导,更体现于思政课中对于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加强和引导。我校始终极为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院校的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的特点不同,我校学生活泼、好动、专项技术好、进取心强,但对于理论课兴趣不足,在课堂中,多数学生听课非常认真、紧跟老师思路、积极回答问题,但仍旧有部分学生动力不足,注意力难以持续集中。因此,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我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高我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性发展,使新时代体育院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更具深度与广度,更好地发挥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3 新时代“思政课”中加强我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3.1 在“思政课”中加强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
目前,大学生比较关注一些有趣的新闻、抖音、一些社交媒体等,但是对于央视或其它地方台新闻的关注相对较少,因而对于国家的方针、政策的了解不足。我们可以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授课、视频教学、加强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并引导学生关注央视新闻,下载主流媒体的APP,每日了解一些重要的新闻,以增强对于学生意识形态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3.2 通过“道德模范”进课堂,使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目前,我校思政课主要采用传统的教授的形式,配合实践教学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请国内、省内的道德模范进入课堂中,通过亲身经历、言传身教、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自觉向榜样学习,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校园内也有道德榜样,我校部分师生有过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事迹,并且有些已在新闻媒体报道,这些人都可以走进课堂,对学生意识形态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3.3 通过对于“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丰富“思政课”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的意识心态的教育、引导,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在教师的讲授后,在课堂中的某一个时间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翻转课堂、网络教学软件的互动,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产生较好教学效果。
3.4 以实践应用案例,进一步检验教学方法改革成果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真正从被动的听众,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在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其中一个内容就是情景剧排练、表演,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表演校园内外的案例,以揭示一定的道理,有一个班的学生表演的主题是《关爱残疾人,从我们做起》,学生自编自演了一个情景剧,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团队的合作,将其做成了一个视频,并且最后将主题升华。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切实促使教学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也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通过这些方法,真正实现对于我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拓宽思政课的授课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小云.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1).
[2]李宗建.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精神品质[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