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的现实问题与应对策略

2019-01-17 02:15胡天明李国泰王春顺
体育师友 2019年6期
关键词:群众体育体育项目电子竞技

胡天明 李国泰 王春顺

摘  要:电子竞技是互联网时代的特殊产物,当被纳入体育新兴项目后其发展也面临诸多的现实问题。研究认为,我国电子竞技运动与网络游戏的场域观念存在误识,与传统体育的身体实践存在分异,此外电子竞技与电子竞技产业的政策规制,尚存不足。建议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民众自导等“三位一体”途径,合理权衡虚拟与实践的本体自觉,进而有效规范的电子竞技法制体系得以建立,实现电子竞技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体育产业;电子竞技;电子竞技产业;体育项目;群众体育

中图分类号:G8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9.06.022

1 引言

电子竞技是新世纪以来快速崛起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电子竞技运动是人类通过媒介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作为体育运动器械,并于虚拟场域中以既定规则下进行智力性的对抗性游戏运动[1]。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参与电子竞技运动,可以锻炼提升实践者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及四肢协调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意志力和团队精神。时下,在全世界内广泛吸引了大量的观赏者和参与者,当然我国电子竞技运动也得到迅速发展、电子竞技赛事及其相关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与棋艺类似也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专业与职业。因此,国内外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及批示,2003年11月,我国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列为正式体育竞赛项目,并于2008年将电子竞技改批为第78号正式体育竞赛项项目。2017年10月,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六届峰会上同意将电子竞技视为一项“运动”。同时,在2018年雅加达第18届亚运会也将电子竞技纳为表演性项目[2]。就此背景下,电子竞技运动也被社会正式认可,电子竞技产业也逐渐繁荣兴盛。有鉴于此,本文选取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在社会学及经济学的交叉理论视角下,探讨电子竞技运动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应对策略,希冀以此为新时代电子竞技运动及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2 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电子竞技运动与网络游戏的场域观念误识

在未得到权威官方认可之前,民间社会经常会把“电子竞技运动=网络游戏”作为先入之见刻入大脑认知,深入骨髓形成错误的观念认识。伴随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游戏产业场域的不断扩张,电子竞技项目的不断迭代更换,传统的电子竞技摆脱了IP直连或局域网单机游的束缚。虽然网络游戏与电子竞技在开发、营运、付费、受益及平台建构上有所趋附,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部分对抗性与平衡性较强的游戏并入电子竞技项目的限制因素。

理论上,不论是单机游戏(单游)还是网络游戏(网游),只要其符合“电子”与“竞技”的两种特性,都可以称其为广义的电子竞技。事实上,与之不同之处在于,其一,两者基本属性不同,网游归于娱乐游戏范畴,具有虚拟任意性,而电子竞技属于体育運动项目,则需要遵循约束界定的智力对抗法则。其二,电子竞技具有明确的竞赛规则(时间、回合)限制,而网络游戏则缺失有效规制,容易使参与者沉迷于此深陷其中。其三,电子竞技竞赛选手(或称运动员)需要秉承体育精神(公平公正)进行竞赛,通过智力与体力之间的博弈、对抗、比拼来决出最终胜负,而网络游戏仅仅依靠虚拟人机互动、人际交流,未必需要双方之间对抗竞赛来评判获胜。其四,网络游戏可以通过充值等捷径获取明显领先优势,与之相反的电子竞技运动无此捷径,依靠参与者与实践者的思维、反应、四肢心眼协调能力及注重团队协作精神等取胜。

鉴于此,电子竞技长期受到传统社会主流意识的限制误识,民众难以将网络游戏与电子竞技运动做出精准区分,常认为电子竞技运动也如网路游戏一般,类似“电子海洛因、电子鸦片”[3]之列的洪水猛兽,参与了实践了便是不务正业,从而形成错误的社会舆论价值偏向,于此而言,严重阻碍了电子竞技运动及其电子竞技产业的向前发展。

2.2 电子竞技运动与传统体育的身体实践分异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早已在社会大众意识层面得以铭刻。当前,于我国民众来说,如若把电子竞技运动硬要拉入体育运动之列,观念意识上则是难以接受或予以承认的。首先来讲,电子竞技运动基本上不是人与人身体之间展开的整体、实际的较量比拼,只是久坐情况下手眼脑之间进行的单一配合用力。其次来看,传统体育项目是依托硬件实体的场地设施而建立体育活动现实存在的情境环境,反观电子竞技运动是依托电子设备仪器来构建虚拟的游戏场域,仅只获得线上虚构的竞技场景,显然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差异。再者来看,电子竞技运动所具备的体育竞技性,也有待商榷[4]。单作为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能否通过身体练习来促成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是其应有之功能属性,虽有学者指出电子竞技运动为智力性的体育竞技,但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是很多,比如为何棋牌、麻将等活动也具有智力竞技性而并不能归入体育运动,不由值得深思。因此,当前电子竞技运动与传统体育之间存在的身体实践分异所引发的诸多争议与质疑,不容忽视。政府部门、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职能部门对此应当寻求适当的过渡性的平衡点支撑点,研制出有效合理的解决方案或互通路径,逐步消解电子竞技运动与传统体育所存在的身体实践分异与困顿。

2.3 电子竞技与电子竞技产业的政策规制不足

调查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电子竞技用户规模达到2.6亿人,潜在的用户量已达到4.5亿人,而电子竞技产业整体规模将超过400多亿元[5],显然该数据仍然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以此看来,全媒体融合背景下电子竞技不论从用户量规模还是从产业市场规模,都远超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所能达到的峰值水平[6]。但客观不容忽视的是,如此庞大的电子竞技用户群体及产业市场,亟待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予以配套调试控制,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诸如传统网路游戏与电子竞技运动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与社会心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暴力倾向、逃避现实、空虚消沉等)如何去解决;电子竞技游戏对于用户过渡沉迷不能自拔,从而占用过多的休闲娱乐时间而缺乏身体活动参与,视力水平逐渐下降以及长时段久坐而引发的疾病问题等,如何通过行政司法途径去预防与阻止这些问题和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然迫在眉睫。虽然,我国政府部门也从上而下的陆续颁布了系列管制的措施与手段(如:《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但是,由于电子竞技产业所涉及的巨大利益链条间盘根错节,一时之间迅速无法割舍,致使游戏开发商与电子竞技既得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勾连或“狼狈为奸”,导致政策法令无异于“隔靴搔痒”也无济于事,只能当作“花瓶”称其为摆设,从而无法真正对其起到实质性的控制与约束。

3 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的策略选择

3.1以政府引导确保有效规范的电子竞技法制体系得以建立

如前所述,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应该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地方部门将电子竞技法制体系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尽快出台电子竞技发展的政策方案措施,完善好电子竞技的政策保障制度,通过系列专项激励机制来强化督促电子竞技法制体系尽快建设落实。首先,政府应该对电子竞技行业实行征收专项税收制度,并对不同时段、不同项目进行基础考量,以行政手段开展电子竞技的管控工作。其次,政府应该对电子竞技行业发展做出专项规划,适时适度地对电子竞技赛事与电子竞技产业进行宏观调控与防范,权衡其背后利益与社会效应的发展天平。再者,通过政府研制对电子竞技运动的专项考评体系,可以从电子竞技运动及其相关产业对个人健康、社会健康的影响[7],从对企业资本家、开发商及用户三者利益的影响,从国家维持社会稳定与常态运行的干预影响等多方面考虑,建立电子竞技运动对社会影响的调查专项测量指标及评价维度,不断完善电子竞技运动的法制机制,通过健全体育产业法中电子竞技产业的配套政策法规,化解电子竞技运动行业与产业的投资与管理风险,确保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进程得以有效规制与引导。

3.2以市场主导制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电子竞技产业长期规划

当前,电子竞技运动作为我国体育产业的组成部分,已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市场增长的重要一员。从政府层面而言,通过系列的政策法规保障与物质条件激励等举措,在一定范围内为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成长的空间。不过,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不足以实现电子竞技行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于此,还应该积极发挥市场主导的积极作用,为电子竞技产业发展提供长足的施展空间,不断激发电子竞技运动的消费活力,科学有序地引导电子竞技这个新兴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一,从电子竞技的相关厂商(产品制造与人才培养)来看,应该克服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所引发的健康风险问题,例如通过电子竞技选手操或者体育舞蹈的前期编排[8],在高校电子竞技管理课程中加入定期的室外身体素质练习等举措,用来补偿体力活动不足的客观缺陷,同时也要避免电子竞技参与者或实践者完全脱离运动锻炼,对此可调整原有的电子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来加以保障。

其二,从电子竞技的产业市场营销(销售、推广及传播等)来讲,应该避免企业资本家一味出于经济利益的单角度宣传电子竞技运动[9],理应通过社会媒介控制与市场自足调控等举措,对电子竞技产品、内容及服务行业等进行层次递进地宣传,谨防电子竞技传播中出现舆论“一边倒“的情况,同时也应该对其弊端、缺陷与不足予以明确、客观指出,如若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对其开展长效的规划研究。

3.3以民众自导价值取向合理权衡虚拟与实践的本体自觉

事实上,电子竞技作为一个顺势而起的新兴潮流的特殊体育运动,从社会变迁视角下来看,其速度趋势与成长壮大是我们不可阻挡的,而事物发展也总是呈现两面性的特点(利与弊),但作为社会民众而言,在使用、参与、接触或实践从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它尽可能的发挥对社会有益的有帮助的增面,尽量避免或杜绝产生其对社会及个人无益的有害的负面,让电子竞技运动能够科学多元化的渗入到社会生活,用以丰富文娱生活和平衡生活节奏。亦如此,电子竞技方能被社会民众得以悦纳,其自身也得以长久持续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政府与市场的双轨调控之下,民众也应该合理权衡虚拟与实践的本体自觉(意识与非意识),建立电子竞技的运动认知来获取自导(自我价值导向)与自我控制。

第一,树立电子竞技运动的正确认知。人类作为参与电子竞技运动的实践主体,实践之初自身就应对实践客体有明确的科学认知,才能保障身心游走于电子竞技虚拟情境之中不会深受其害,深受其毒。

第二,严格控制电子竞技的参与时间。不论是电子竞技的参与者或者实践者,专业选手或业余爱好者,运动员或教练员,都应该严格把握电子竞技的参与时间,避免因为长时间久坐或竞技而引发的视力衰退等诸多健康问题。

第三,准确把握电子竞技的虚拟真实。电子竞技的虚拟真实性是其他任何传统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各种暴力的宣泄,欲望的释放等无限制约束,是参与电子竞技的独具特色的运动体感。但长此以往,也容易引发社会的暴力与冲突,从而不利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营造。因此,作为电子竞技运动的实践参与者,理应首先明确其虚拟真实性,方可抽身其中自如运用。

第四,适当增加室外体育的活动频次。人类是宇宙自然的创生之物,适时回归自然也是人类找寻真我的途径。在电子竞技运动中,实践参与者往往处于虚拟与现实,虚幻与真实中不断徘徊、持续往复。当然,最简单实效的办法就是回归体育的实践本质,不论是对高校电子竞技后备人才培养,间或是对职业运动选手以及业余爱好者来说,出走室外来感知体育锻炼的魅力,进行体育基础的实践认知,养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10],都是平衡虚拟与现实的有效途径。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竞技运动历经了几十年的风雨曲折,如今正式步入竞技体育与职业体育行列,同时电子竞技产业也为新时代国内市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与新思路。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诸多实际困境急需突破。但是坚信,电子竞技运动发展只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只要遵循政府法律法规、社会伦理道德与体育竞技精神,那么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中国电子竞技运动的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杨越.新时代电子竞技和电子竞技产业研究[J].体育科学,2018,38(04):8-21.

[2] 电子竞技_百度百科[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

[3] 何威,曹书乐.从“电子海洛因”到“中國创造”:《人民日报》游戏报道(1981-2017)的话语变迁[J].国际新闻界,2018,40(05):57-81.

[4] 易剑东.中国电子竞技十大问题辨识[J].体育学研究, 2018,1(04):31-50.

[5] 中国首部电竞馆运营规范发布 电竞用户规模达到2.6亿人_中研普华_中研网  [EB/OL].http://www.chinairn.com/hyzx/20180809/150821690.shtml.

[6] 王春顺.新时代传媒背景下大众体育生活方式嬗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05):41-45.

[7] 王春顺,娄方平,李国泰.新时代我国体医融合双元创新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05):6-11.

[8] 洪建平.娱乐·教育·产业:电子竞技的主流媒介镜像——以《人民日报》(1978-2018)为中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04):9-15+23.

[9] 阳骏滢,黄海燕,张林.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03):201-205.

[10] 王春顺,李国泰.健康中国视域下全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建成路径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9,33(01):51-55.

猜你喜欢
群众体育体育项目电子竞技
一封写给电子竞技的情书
过去回顾
成语魔方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高校学生对电子竞技的认知与参与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河南省高校体育资源开发与社会共享的研究
辽宁省群众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
学校体育对城市群众体育的积极影响及作用研究
专访ChuaN:iG.ChuaN最值得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