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婷婷
摘 要: 本文基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学生的实际需求,探索并设计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沙龙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评价三个阶段,逐步实现了课堂从教师向学生的转化。实践结果表明,沙龙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关键词: 沙龙式教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
1 前言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加强高等教育建设发展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工作之一。其中,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第一环,是提高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基础,本科教育培养了高素质人才的最大群体,其教育水平直接影响我国人才培养能力的高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8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意见强调了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要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过去的本科教育中,传统的以老师教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被动地知识吸收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都较差,培养出来的学生容易成为考试机器,而缺乏自主思考,主动创新的能力,与本科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为此,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不断创新,提出了小班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沙龙式教学等新形式和新手段。其中,沙龙式教学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展现出一定优势。
沙龙式教学模式最早应用于研究生教学,它充分地吸收了学术沙龙灵活多样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自由、平等和独立进行讨论交流的形式,以此调动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随着本科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实践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工作者开始尝试把“学术沙龙”形式运用到本科教学中,并对其教学理念、形式、手段,教学效果、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探讨。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沙龙式教学方式在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开展得比较晚,很多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但从目前已有的实践教学效果上来看,沙龙式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等方面效果显著。由此可见,继续深化开展沙龙式教学模式在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完善该形式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并通过不断创新继续提升其教学效果,对于拓展现有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教师团队在学习和借鉴前人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本科课程为实践对象,对沙龙式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手段进行了设计和实施,并对实施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学习内容、教师、学生和资源在沙龙式教学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发挥的作用,并对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2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沙龙式教学课堂组织与实践
2.1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物流工程和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能力和专业知识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该课程属于物流管理与信息系统交叉学科领域,涉及的知识点分布较广,且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理论、实务和技术方法,并能应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由此可见,这门课程的教学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还在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这类课程中,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将传统“以老师为主”的课堂模式转换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是该类课程改革的主流方向。学术沙龙式教学模式正好契合了该类课程的特点。因此,本文教师团队针对课程特点,通过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梳理,将沙龙式教学方式融入到日常教学体系中,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
2.2 学术沙龙式教学课堂的设计
由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知识点分布较广,且具有交叉学科性质,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存在明显差异。并且,作为一门本科生课程,对知识点的系统教授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文教师团队在设计学术沙龙式教学模式之前,首先将该课程的内容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在理论教学部分,采用以传统教授方式为主,沙龙式互动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而在实践教学部分,则主要以沙龙式教学方式为主。这样的课堂形式设计基于教师与学生课前的良好沟通,广泛吸取了学生和课程组的意见。该形式使得两种教学模式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既保证了知识的系统传授,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沙龙式教学方式为主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评价三个阶段:
(1)课前准备阶段。良好且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沙龙式教学实施效果的关键。首先,教师需要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对实践教学的内容、阶段有一个综合的考量,即确定在完成了哪些理论教学后,需要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部分。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阶段实践教学的目标,设计合适的沙龙主题。比如在完成信息系统设计部分的理论教学以后,教师可以提供案例资料,让学生针对案例开展讨论,完成系统设计方案。除了教师需要做课前准备工作,必要时学生在开展沙龙式讨论之前也要提前准备。教师可以提前1-2周时间将沙龙主题以及学生的课前任务布置下来,让学生分组围绕主题进行资料的搜集和准备。只有学生在对主题有了一定准备和了解的基础上,开展沙龙式主题讨论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课中实施阶段。本阶段是沙龙课堂教学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开场白部分。由沙龙主题的主持人(教师或学生)来完成。开场白除了需要对主题背景、讨论流程进行介绍外,最重要的是营造一种轻松、自由和开放的气氛,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二、分组展示部分。由各组学生将其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及设计的初步方案向大家展示并分享,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发起问题并开展讨论。三、自由讨论部分。各组在展示完设计方案后,可以就尚未解决的问题向大家发出疑问,针对每组的问题,各组在经过讨论后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且,针对提出的方案,其他组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并对方案优劣进行自由讨论和辩论。四、观点凝练部分。在自由讨论和辩论后,由问题发起组对讨论中提出的建议和观点进行筛选和凝练,形成最终改进方案,并陈述选择该方案的理由。五、总结部分。由教师对各组的表现以及沙龙讨论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建议方案和观点,进行简要的、全面的点评和分析。
(3)课后评价阶段。为检查并总结沙龙式教学实验的效果,在每次沙龙教学结束后,会让学生在网上填写《沙龙式教学意见反馈表》,反馈表分为结构化问题和非结构化问题两部门,主要内容包括参加这次沙龙教学收获度、对内容满意度,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内容;根据学生反馈表的分析,吸收其合理化的建议,为以后的沙龙课堂教学进一步提供借鉴。
3 沙龙式课程教学方式的实践总结
本文通过在本科教学课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实践沙龙式教学,分析了该方式在本科教学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践结果表明,沙龙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具有优势互补的作用,其优势主要表现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且沙龙课堂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效果的舞台。学生可以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独创性的理解。不管这种理解对不对,是否具有合理性和挑战性,都可以通过沙龙课堂得到证明。同时,沙龙式教学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当然,沙龙式教学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应用沙龙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应该因“课”制宜,以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最终导向,以“学习”与“思考”的有效结合为前提,以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为基础,开展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已达到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吕厚轩,刘金华.学习小组与学术沙龙——地方高师强化本科历史教学的新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87-88.
[2]吴宏梅.浅谈学术沙龙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方案[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4(2):43-44.
[3]杨先保.大学沙龙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课程为例[J].學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89(22):49-50+53.
[4]彭晓娟,乔雪,黄雅璐.沙龙教学模式在高职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商业经济,2011,(11):121-123.
[5]崔春生.基于翻转课堂的《IT项目管理》课程实践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7,(6):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