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泥印迹在朱文印创作应用上的发展空间

2019-01-17 05:36刘美汝
锋绘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多元发展

刘美汝

摘 要: 封泥的价值,从印史角度而言,大概经历了两个高峰期。其一是战国至魏晋用以封箴的凭信;其二是在晚清至今封泥资料大发掘下,用于篆刻风格突破上的艺术借鉴。经研究,封泥作为古代玺印的阳文样式,弥补了秦汉印少朱文的缺憾。如今,封泥渐成为印人朱文取法秦汉的一种艺用手段。本文通过分析例证,着重探索封泥运用的发展空间,试图打破借鉴封泥只取厚边的单一模式,找寻封泥印迹在朱文创作中的多元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封泥印迹;朱文创作;多元发展

封泥是古代信验用的实物,是玺印的附属品,由于秦汉时期玺印多以白文为主,封泥作为玺印的阳文样式,多呈现朱文形态,封泥的大发掘对朱文创作取法秦汉有着开创性意义。严格意义上讲,封泥本身不属于印章创作,但由于封泥印迹有反现古代印章的作用,后世印人争相追摹借鉴,这就产生了“封泥印化”现象。封泥从天然钤盖出来的泥胚,到表现在章料上的创作,需要印人在字法、章法、刀法上的综合转换,这也形成了封泥印迹在朱文印创作上的多维应用空间。

1 印边的多样化运用

封泥边随着封检方式的变化有着极为多样的形态。在印齿出现之前,玺印直接按在泥团之上,加之没有槽边的约束,泥面大多呈不规则的圆或椭圆形,边沿擠压突起各具形态。西汉用印齿后边沿形态渐方,上下两边留有木槽截面痕。新莽舌形印上边平而下边宽厚,显得印面重心更加平稳。东汉封泥匣普及后,封泥四边皆受到压力,泥边外溢较少,故边沿形态较方整。

另一方面,封泥边处在封泥最外沿的部分,由于泥胚的特性,断残、破碎是其常见形态。泥边的残缺打破了印文与外界的界限,促进了印章内外的交流。封泥边的形态很大程度是天然附加的,具有不确定性,变幻莫测,利用这些特点,在朱文创作对印边的处理上,可以尝试更多样的手段。

吴昌硕的朱文印风融入了对封泥艺术神理的理解,其治印具有很强的边栏意识。如“无须吴”一印中,印章边栏的处理根据入印文字的疏密进行虚实、粗细配合,印边在印文舒朗的左部、底部实且粗,在点画紧密的“无须”二字处虚且细。此外,底边在字脚拉长处故意做残断,使底部空间的大片空白与外部通气,颇有断边封泥的意味。所谓经典创作,印边是根据内文的需求来配合处理的,而不是照猫画虎,生搬硬套,吴昌硕对封泥边的活学活用便也体现在他对整方印的把握之中。在吴昌硕的许多朱文印中能够明显看出对印边做残的行为,通过对印边有计划的敲击雕凿,虚化印边以突出印文。他的印破败、苍古、粗头乱服,却无所不精,暗合了支离、错落而鸿蒙一体的古封泥意趣。

2 印底的借鉴

泥胚本身具有适当粘性,有的泥胚颗粒较粗,在脱离印面时会带起部分泥质,若加之印文较浅则会在封泥拓片上出现残点,使印面浑然有天趣。自元朱文兴起之后,加之玉印、铸印印底资料的影响,部分印人追求印底的光洁,以达到“光洁无暇,昆刀裁玉”为目的,认为铲平印底会使印章更加精工完美。而实际上,保留部分印底,使之与印文产生呼应,更能平中寓奇,达到完整立体的效果。随着篆刻艺术走向全面独立,如今印底作为印面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渐渐得到重视。尤其是对写意印章来说,朱文留底似乎已经与“白文做残”有了近乎等同的地位,是印人对印章整体性意识的觉醒。而这些封泥印面残点的特性,在印底自然做残方面能给我们带来多样的启示。

3 印文变形的活用

由于封泥泥胚易于变形的特点,在抑印过程中随着钤盖力度的变化,会有点画及印边变形的可能性。近代印人石开先生似乎是受棨信、封泥等多重启发,发掘出朱白文印的点画变形的独立特色。其“朝秦暮楚”一印字间距与印边间距相对舒朗,印文整体倾斜变形趋向一致,在相对规矩的外框内显得自由而轻盈,与秦式变形封泥“高陵左尉”有异曲同工之妙。另一方风格更强烈的“出幽迁乔”中,石开先生利用字法的变形与刀法的舞动营造印面章法的灵动,在印面结构富于变化的同时又通过点画间的呼应达到整体的统一。对变形封泥的活用,能够启发我们对印面动态的探索。

4 对当代鸟虫印及细朱文创作的启发

4.1 汉封泥对当代朱文鸟虫印的启发

汉封泥中,有一部分由于隶变而产生的的很有趣味的字形,不禁使人联想到鸟虫印。当代鸟虫朱文印以装饰意味见长,斑驳古朴一路的鸟虫印较少,或可从封泥所特有的天然的线质中得到启发。

4.2 秦封泥对当代细朱文的启发

秦封泥的大批发掘是在上个世纪末,由于资料相对汉封泥较新,所以晚清到民国一代的印人并没有机会接触大量的秦封泥,也无法想见多数秦封泥是属于雅正舒朗,简洁匀净的风格。时下细朱文创作尤其是元朱文的创作中,以“昆刀裁玉”的质感为最高目标,大大限制了细朱文丰富的线质变化。“篆亦未能至古,而秀则近弱”而秦封泥线质上圆润劲健;章法上匀净阔裕;字法上束下展,并具有秦摹印寓圆于方的端正大气;寓奇巧于平淡,在平稳中见变化,不失为细朱文风格摹古转型源泉活水。

5 结论

本文在归纳封泥印迹形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开拓思考,并利用明清及近现代印人高度自觉的朱文创作中对封泥不同角度的借鉴和表现例证,发掘封泥印迹在朱文创作运用上多种种可能性。抛砖引玉,期望藉此开阔人们对封泥艺术特征的认识视野,开辟朱文创作取法封泥的新疆域。

参考文献

[1]陈道义.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重庆出版社,2006:86.

[2]沈乐平.齐白石印存.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185.

[3]陆明君.簠斋研究.荣宝斋出版社2004:123.

[4]任红雨.中国封泥大系.西泠印社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多元发展
作文教学小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研究
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普通高中特色化多元发展调查报告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中本土资源的利用
影像长证中华梦重振珠影之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