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现代化管理途径

2019-01-17 07:51赵峰
中国设备工程 2019年15期
关键词:医疗器械器械管理制度

赵峰

(大庆油田五官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16)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医疗器械的发展,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使得医疗器械在医疗诊断与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就诊过程中,通过机械器械的诊断,医生能够快速且准确地找到患者的病症所在,并及时、准确地对患者身体的缺陷进行诊断。因此,要做好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这将直接决定着器械的使用精准度,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参考指导。

1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缺乏完善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器械在医院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大,但是医院在此方面的管理制度却存在落后的现象,尤其是对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更是存在很大的空白。一些小型的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制度是明显不完善的,所以在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后,相关的工作人员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维修设备不完善等都直接地影响了设备维修的效果,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如果经常出现设备故障无法得到专业化和准确性的修理,就会增加机械的受损频率,进而使机械设备无法很好地满足医疗诊断与科研的需求。在部分大医院中所购买的医疗设备维修技术、工具以及经验等都是从厂家购买得来的,所以与小医院比在维修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维修费用较高。

1.2 缺乏先进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设备及技术

医疗器械在应用中是不断发展和革新的,相应的维修设备与技术也应进行更新,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医疗器械应用的需求。但是目前在很多医院中医疗器械维修工具的更新并不到位,所采用的维修方法仍然是老旧的,无法及时并准确地找出医疗器械设备中存在的故障问题,甚至还会出现损伤医疗设备的现象。另外,有很多医院不愿意在医疗设备维修设备与技术上投入过多的资金,认为对设备的维修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这将严重地影响医疗设备维修质量的提升。

1.3 没有定期提供医疗器械维修监管与服务

由于医院普遍存在不重视医疗器械维修的现象,所以在日常维修与保养中,不能及时且准确地对故障问题和设备损坏等问题进行发现和解决。同时,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工作人员不按规定操作等现象,这也将严重地影响设备的使用效果。

医院普遍存在患者多,医护人员少的现象,所以医院人员平时工作非常繁忙,没有空闲的时间去照顾医疗器械的日常管理工作,即便有些工作人员发现了医疗器械存在问题,也没有精力去管理,这都会影响到医疗器械的使用效果。医疗器械在现代医学中已经处在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上了,所以医疗器械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其功能的发挥。可见,医院没有定期提供医疗器械维修监管与服务工作,导致维修人员、工作人员对这方面的认识都不到位,进而影响了医疗器械工作效果的发挥。

2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途径

2.1 从医院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器械维修管理制度

不同的医院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医疗器械维修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现代化管理制度,以为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对不同医院医疗器械的购买、使用、维修与养护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从中发现使用的不足之处,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对医疗器械的维护周期进行明确的规定,而养护周期的确定需要与医疗器械的属性、使用情况、安全性能、物理风险等综合考量。在一般情况下使用率较高的医疗设备需要制定短期的养护计划,而对于一般性器械则定为一年保养几次。同时,在制度中还应该将器械维修管理人员的工作和责任进行明确,使他们能够按照制度的要求规范化开展器械的养护工作。另外,在制度中应该对器械管理进行全面性的规定,其中包括维修日志、日常维护措施、维修人员的绩效考核、维修人员的管理、维修人员的晋升与奖惩等。通过全面的具有约束性的维修管理制度规范,对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进行管理,以促进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

2.2 加强医疗器械维修的科学化管理

医疗器械维修人员在开展维修工作时,主要是依靠以往的维修经验,或者听从他人的指导,这两种方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够严谨,很可能会影响到维修的效果。因此,医院应该加强医疗器械维修的科学化管理,吸收和引进专业化的管理人员,使他们能兼顾维修管理的工作,以此来提升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专业性的维修人员在开展维修工作时,不会盲目性地展开,而是会先询问使用者器械平时的使用情况,然后从外到内进行检查,找到故障的关键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维修工作。另外,在医疗器械维修中要根据规定的操作流程,对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规定,并根据器械的特征和使用频率进行保养制度的制定,并做好器械的维修与保养的工作。

2.3 对医疗器械维修的方法和技术进行革新

在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要采用现代化的维修方法与技术,需要进行先进维修设备的购买,以提升维修的质量。在维修中要经常性地采用现代化的维修方法,提高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现代化程度,提升器械的维修质量。

技术的发展促使人员不能单纯地依靠维修人员的脑力和经验开展维修工作,而是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维修管理技术。要依托器械自身所具有的技术进行档案的建立,然后对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和保存。这样在对器械进行维修时就可以根据自身所具有的记录开展维修工作。同时,还要为医疗器械建立状态库,将维修工作全部记录下来,这样能够为后期维护与诊断提供依据。

2.4 强化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医疗器械的质量将直接关系着医生诊疗工作的开展效果,所以医院要加强维修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与提升工作,要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资金投入,并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维修管理人员人身水平的提升,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维修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重视自身能力的培养,并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同时要根据医疗器械的实际特点针对性地开展维修管理培训工作,提升设备维修的精准度。另外,医院要加强高级维修人员的引进,提升医院维修队伍的整体素质,并要加强器械维修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以提升器械的维修与保养质量,提升器械的使用性能,避免发生危险事故。可见,在医院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开展中,必须要保证其科学性,要做好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以确保器械维修的顺利进行。

2.5 建立医疗器械维修与保养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在信息化社会中,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与养护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利用好数字技术,建立起数字化的管理平台,对医院内的医疗器械使用情况、维修情况以及养护情况等进行记录与完善,为日后的查询提供便利,提高医疗器械的维修与养护水平,延长其使用寿命。

3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医疗器械发展向着先进化方向前进,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器械的维修难度。因此,医院要结合当下的环境和发展趋势,认识到器械维修管理的重要性,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看进行维修管理工作的更新与完善。同时,医院要加强维修人员的培养,提升他们的维修技能和专业素质,使医院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开展与现阶段的工作需求吻合。另外,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工作要建立在数字化平台基础上开展,建立维修档案,以便于随时观察器械的运行与维修状况,以提升器械的使用效果。

猜你喜欢
医疗器械器械管理制度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医疗器械检验数据修约问题的探讨
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