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现状及思考

2019-01-17 07:51单春蕾
中国设备工程 2019年15期
关键词:特种设备核电厂法律法规

单春蕾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4)

按照特种设备的定义,核电厂范围内的特种设备,主要是指常规岛及BOP 范围内的辅助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以及厂区范围内的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等符合《特种设备目录》的相关特种设备。

2017 年1 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颁布了《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 08-2017),引起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广泛关注。《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明确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义务与责任,体现了与《特种设备安全法》确立的主导思想“企业承担安全主体责任”的一致性。

在特种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使用环节是跨时最长、变化最多、管理层次最复杂的一个环节。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发生的特种设备事故,大部分发生在使用环节。由此可见,使用环节是特种设备最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使用管理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核电厂作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树立安全的主体责任意识,履行使用单位的义务,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管理措施,重视和加强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切实承担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

1 现状

1.1 法规监管方面

《核安全法》和《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核电厂属于民用核设施,纳入民用核设施的安全监督管理范围。《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也明确规定,核设施不适用其管理范围。因此,长期以来,特种设备监管部门一直认为核电厂范围内的特种设备属于核设施而不予以纳入监管范围。

然而,不论是根据《民用核安全设备目录(第一批)》(2007年发布),还是根据《民用核安全设备目录(2016 年修订)》及其解释和说明,核电厂范围内的特种设备均不属于核安全设备,也一直未被纳入到核安全设备的监管体系内。

(1)核安全监管部门仅将核岛范围内的相关设备视为民用核安全设备并将其纳入监管范围,而无意对核电厂范围内的特种设备进行监管。对于核电厂范围内的特种设备,核安全监管部门没有明确的安全管理要求,也没有制定相关安全管理规范。

(2)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始终认为核电厂范围内的特种设备属于核设施,基本不愿介入监管。据了解,在全国范围内,目前仅有部分省份的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在一定范围内介入了核电厂特种设备的监管环节,但暂未严格依照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全面监管。

目前的总体现状是,由于监管部门的职责尚未明确,核电厂范围内的特种设备,从法规监管层面上,既没有被纳入特种设备的监管范围,也没有被纳入核安全设备的监管范围,仍然处于核安全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监管范围之外。

1.2 自行管理方面

鉴于核电厂范围内的特种设备,均是按照特种设备进行设计、制造、安装,其本质上属于特种设备范畴,与核安全设备基本没有关联性,因此,多年以来,核电厂一直参照特种设备体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实施内部自行管理。

对于核电厂范围内的特种设备,核电厂在实施使用管理的过程中,一般依据自行制定的监督管理导则,以委托检验的方式安排定期检验,必要时实施维护保养。然而,由于从未涉入特种设备监管体系,核电厂在实施自行管理的过程中,虽然已经根据核电站设备管理的传统思路制定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也基本建立了特种设备的技术档案,但并没有严格遵照《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的具体要求,因而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比如没有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完整的组织机构,缺少相应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等。

此外,核电厂对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的认知还不够充分,对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理解还不够全面,缺少实施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主动性,实施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范围不广,这些方面都需要逐一加强完善。

2 思考

2.1 出路设想

在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之前,目前核电厂范围内的特种设备处于政府部门监管空白状态下的总体状况,基本不会改变。核电厂作为企业,始终承担着安全的主体责任,即使在没有政府部门监管的情况下,也不能降低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要求。因此,核电厂需要尽快转换思路,制定合理化的管理制度,建立全面的管理体系,运用有效的管理模式,落实可靠的管理措施,确保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

目前,核电厂已经按照核电站设备管理的方法,采用内部自行管理的模式,对监管机构未纳入管理范围的特种设备实施使用管理,但现有的管理模式较为简单,实施管理的项目和内容较少,明显低于参考执行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且实施管理的水准也十分有限,远未达到全国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普遍水准。

在现有的管理基础上,以现行的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法律法规为主要参照依据,结合核安全方面的相关要求,采用内部自行管理的模式,成立内部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全面提高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水准,是目前核电厂实施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最可行的途径。

2.2 建议模式

各个核电厂隶属的电力集团,均系电力行业的央企。央企拥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具有坚实的管理基础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采用内部自行管理的模式,更容易开展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

(1)由各大核电集团牵头,成立核电领域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建立统一的体系,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实施统一的管理,在整个核电领域内全面负责特种设备的内部自行管理。

(2)由各大核电集团各自成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分别开展监管工作。各大核电集团自行组织集团内的各个核电厂,按照企业内部自行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在集团范围内统一实施特种设备的内部自行管理。实现核电厂特种设备的内部自行管理,必须主动转变观念,立足高处,着眼远处,建立完整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满足核电的长远发展需求。

2.3 改进方向

目前,核电厂内部自行实施的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工作,范围主要局限于建立技术档案、定期检验、维护保养与检查等部分环节。全面推动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各项工作,需要核电厂依据《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的具体要求,并结合核电管理的自身特点,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意识,扩大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范围,不断提高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水准。

核电厂可以自行参照《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的相关要求,全面开展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包括: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确定岗位职责,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技术档案,编制特种设备操作规程,落实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与检查机制,安排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制定隐患排查与异常情况处理的措施,建立应急预案并定期安排演练,等等。

在法律法规明确阐明并突出强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承担主体安全责任的形势下,核电厂作为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是安全责任的主体,应当履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义务,发挥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全面开展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2.4 关注事项

(1)管理的规范化。《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强化了使用单位的自行管理,体现了法律法规对使用环节的重视,明确了安全技术规范对使用环节的要求,强调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的重要性。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关键在于管理的规范化。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否全面落实,是否有效执行,都直接影响到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实行效果。

在法律法规明文规定使用单位承担安全主体责任的情况下,核电厂在实施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时,应当实事求是,做到全面细致、完整规范,不能搞表面形式,不能敷衍了事。

(2)人才的专业化。落实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必须要求相应岗位的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准。使用管理专业化要求与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之间的矛盾,是特种设备使用管理面临的实际问题。

核电厂的管理人员,无论专职人员还是兼职人员,都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必要时还应参加培训取证,才能满足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要求。

短期内,特种设备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不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核电厂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加强已有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必要时引进具有管理经验的专业化人才,逐步实现管理人才的专业化,弥补使用管理中的不足,是核电厂实现特种设备内部自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3)系统的信息化。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中,实现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构建完整的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特有的数据库,可以大大提高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水平。

核电厂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涉及设备信息、人员配置、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需要开展的工作包括基本信息的收集整合以及进一步的分析管理。

核电厂的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可以借助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实现核电厂特种设备管理数据的规范化,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提高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工作效率。

3 结语

《特种设备安全法》已经明确并突出强调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而体现使用单位承担主体责任的主要方面,就是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在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中,使用单位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影响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各类隐患。可以说,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才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的重点环节。

核电厂的社会影响力是巨大的,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方面始终是积极的、自觉的。当前特种设备事故频频发生,核电厂的当务之急,就是依托背后的核电集团,全面重视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并采取内部自行管理的模式,积极开展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各项工作,提升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准,才能有效避免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特种设备核电厂法律法规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重水堆核电厂压力管泄漏的识别与处理
承压类特种设备受压元件壁厚测定问题的探讨
核电厂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
更正启事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我国运行核电厂WANO 业绩指标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