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腾明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主要因外界暴力因素及机体运动过激所致,且在骨科疾病中较为常见[1]。临床通常采用关节造影、关节镜、CT等方式进行检查,但存在一定的检查难度,如定位及定性差等。而低场磁共振对软组织具有较高分辨率,具有多平面成像特征,可充分显示患者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具体情况,且定位与定性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治疗依据[2]。为此,本研究则着重探究低场磁共振在诊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其目的在于为临床诊断与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医院实施诊治的30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2.35±247)岁;左膝关节为14例,右膝关节为16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膝关节不稳、膝关节疼痛、肿胀、下肢活动受限等;且患者均有膝关节外伤史,多以扭伤、车祸及摔伤所致。②排除标准:妊娠3个月内的早期妊娠者、合并动脉夹层瘤、金属假体以及需要行生命支持系统的危重症患者。
1.3 诊断方法 ①使用设备:0.35T磁共振成像系统;使用膝关节线圈,常规行矢状位T1WI、T2WI,冠状位T1WI及T2WI、T2STIR序列。②参数设置:矢状位T2WI行FSE序列,T2WI、TE及NEX分别为3200 ms、120 ms、4;矢状位T1WI行SE序列,TR、TE、NEX分别为550 ms、18 ms、4;冠状T2WI行FSE序列,TR、TE、NEX分别为4000 ms、121 ms、4;冠状位T1WI序列中,TR、TE、NEX分别为460 ms、20 ms、4;冠状位T2STIR序列中,TR、TE、NEX分别为3300 ms、30 ms、4;FOV为20 cm、层面厚度为4.0 mm、矩阵为1.0 mm。且所有患者确诊后均实施保守治疗。
1.4 诊断标准 ①分级标准:Ⅰ级:内侧副韧带形态显示正常,信号无变化,与周围近邻脂肪的间隙清晰明显,皮下平行于浅层侧副韧带,有高信号出现;Ⅱ级:内侧副韧带处有部分被撕裂,且呈不同程度的增粗,周围存在不规则水肿情况,且边缘分界较为模糊,但韧带整体性较为完好;Ⅲ级:内侧副韧带出现连续性大面积中断或全部中断,韧带正常形态全部消失,信号主要以弥漫性混杂信号存在,且韧带呈挛缩变形状态。膝关节磁共振图像见图1、图2、图3。②疗效评定标准:研究结果均采用改良Lysholm-Scale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估,优:95~100分,其膝关节功能接近正常;良:84~94分,经体育活动后出现不适症状;可:74~83分,日常活动后出现不适症状;差:<73分,日常活动后不适症状较为严重。
注:图1:内侧副韧带Ⅰ级损伤;图2:内侧副韧带Ⅱ级损伤;图3:内侧副韧带Ⅲ级损伤。
2.1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诊断分级结果 30例患者经上述扫描检查后均得到较为理想的显示结果。其中,经低场磁共振诊断后,有5例患者为Ⅰ级损伤、有22例患者为Ⅱ级损伤,有3例患者为Ⅲ级损伤。在5例Ⅰ级损伤患者中,低场磁共振成像结果主要表现为内侧副韧带形态无明显转变,且冠状位主要表现为平行于骨皮质的带状低信号影,且与周围相近的脂肪分界较为清晰与明显;而高信号出血灶平行于浅层内侧副韧带的患者为2例,且在T2WI韧带内有条形高信号存在。在22例Ⅱ级损伤患者中,低场磁共振成像结果主要表现为内侧副韧带部分有明显的纤维撕裂,且其韧带已发生移动,不与皮质相平行,其T2WI韧带有高信号出现,且出现出血及水肿情况,致使其韧带与周围近邻脂肪分界不清晰。在3例Ⅲ级损伤患者中,低场磁共振成像结果主要表现为韧带发生连续性中断,且韧带已全部撕裂,断端挛缩后呈团状的形态,其T2WI为弥漫性高信号。3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有6例患者合并半月板损伤,有9例患者合并骨挫伤,有12例患者合并关节囊积液,有5例患者合并交叉韧带损伤。
2.2 临床保守治疗的效果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经临床保守治疗后,内侧副韧带Ⅰ级损伤临床优良率均高于内侧副韧带Ⅱ级与Ⅲ级损伤。见表1。
表1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疗效情况 (例)
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且最复杂的负重关节,主要由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4条韧带来保持机体的稳定,但胫侧副韧带是最为薄弱的韧带,当机体在过度活动或遭受暴力因素时则极易发生损伤[3~4]。
本研究30例患者经低场磁共振检查,发现有22例患者为韧带部分撕裂,经手术证实,有23例为部分纤维撕裂,1例为假阳性,其原因在于患者曾患有膝关节外伤史,故在手术过程中则发现其韧带周围结构已发生紊乱,且合并纤维化。经低场磁共振检查,有3例患者为韧带全部撕裂,经手术证实,有4例为Ⅲ级损伤,且有1例呈假阳性,其原因在于患者曾有手术史[5]。低场磁共振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均高于90%;故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采用低场磁共振诊断,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而在低场磁共振扫描中,冠状位最能显示内侧副韧带的损伤情况,采用FSE序列可更好的显示出血与水肿情况。
本研究30例患者还存在合并其他结构损伤的情况,主要为关节囊积液,其次为骨挫伤、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与外侧副韧带损伤。但由于内侧副韧带损伤表现较为隐蔽,若操作医师在检查过程中不仔细,则易出现漏诊的情况。故在对患者实施检查时,需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如手术史、外伤史等,避免假阳性情况发生[6]。
综上所述,低场磁共振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提供重要治疗依据,故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