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翠
摘 要:构建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始终是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内化数学知识,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教育只有密切结合生活,才能培养出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场景、经验以及符合学生认知的事物、道理等给予学生引导、启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现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早已不再局限于知识层面,而是迫切地需求实用型、技术型,具有综合素养的高端人才。这种对人才需求的转变,要求老师的课堂教学同样不能仅限于知识层面,而是要加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让知识服务于生活。
一、生活化的课堂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几乎已经决定了教学的成与败。生活化的初中数学课堂,课堂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重要手段,更是一堂优秀数学课的良好开端,为后續的教学活动、新知识的引入奠定良好的基础,更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指明了方向。
生活化的课堂导入,主要是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事件拉开本堂课的序幕,营造符合学生认知经验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怀揣浓厚的热情去主动钻研,主动探究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的本质内涵,改变对数学学科枯燥、抽象、难懂的印象,体验数学学科生活化和实用性的一面,发自内心地热爱生活气息浓厚的数学课堂。
老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事先收集与之相关的生活化的材料,比如通过向学生展示双杠、剪刀的图片来引出相交线、平行线的知识,再让学生找出可以代表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学习用品,还可以在教室、学校等大环境中去寻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放进真实、直观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明白,原来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就蕴藏在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知识脱离了生活和实践,那么也就丧失了知识原本的意义。初中数学教学中涉及的几何图形、有理数等知识,其实都能很好地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创设符合初中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学习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时,老师便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思考某些建筑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图形。除此之外,初中数学还涉及概率、统计学、航海中的三角函数等各种问题,老师可以采用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和事件,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知识简单化,培养学生用数学模型描述生活现象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难度大,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有机结合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就像在涉及“函数”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以函数的特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变”的现象中去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寻找“变”的规律。让学生思考判断函数的方法,生活中是否有无法用式子来表示的函数,比如物价指数和股市的走势;还有出租车计费是否属于函数?用生活化的问题去带动学生的思维,使之对函数的本质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三、提高逻辑思维,拓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数学知识不仅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数学教学中涉及的各种问题也是具有挑战性的,解决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一件让学生有成就感的事情。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感悟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全面、深入的生活化教学,老师需要细致地分析教材内容,保证数学知识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新课改之前的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选取十分严格,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涉及的知识面也非常全面,学生解题时,基本不需要考虑或者质疑教材的权威性,只需要把数学问题带入相应的公式就可以得到答案。这种套用公式的解题方法也许严谨,但同时也会限制学生的数学思维。所以,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将更具有创新性的内容融入教材中,让数学知识更加开放,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观察以及分析能力。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始终推荐和提倡的教学模式,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老师需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用符合学生年龄的生活化情境和事件开辟思维的殿堂,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师生双方共同打造高效、生动、充满趣味性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家勇.生活化教学点亮初中数学课堂[J].数码设计(上),2019(5):34-35.
[2]胡德胜.丰富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J].中外交流,2019,26(16):152-153.
[3]陈廷亚.引入生活化教学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J].家长(上旬刊),2019(2):94-95.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