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学科的增多,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学生的化学学习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部分学生越来越喜欢化学,部分学生越来越害怕化学,甚至放弃了对化学的学习,班级的成绩分数分化也因此特别大。因此,分析导致班级化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并为改变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供途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两极分化;兴趣
初中化学具有一定规律性和阶段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在熟记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去理解归纳总结规律,并学会运用知识。但是,初三学生在感知、记忆和思维以及理论性综合学习中不同,很多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欠缺。同时初三的学习压力大,学习科目多且烦琐,依赖性较大,导致了他们在新学科教学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形式,特别是进入下册学科学习中两极分化形式更加明显,甚至有些学生放弃学习化学。
一、初三学生在学习化学中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
1.学生的智力因素对学习化学的影响
初中化学很大一部分需要记忆,例如化学物质、化学反应等基本概念,初中生学习压力大,依赖性强,记忆性知识过繁,以至于学生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同时初中学生思维能力和微粒观的想象也有差异,这两种都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出现了化学学习的两极分化。同时,男女在智力和记忆两方面的理解上存在的差异性也会导致学习的分化。正常情况下,很多女学生都比较刻苦认真,而相对的男学生就比较懒散,因此在上册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比较好的大部分是女生,但是随着知识点的深度和灵活度,女生的成绩就会慢慢下滑,基础较好的男生的成绩慢慢会稳步提升。
2.教师教学策略差异影响了学生化学学习的两极分化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还是处于以班级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面对一个大约45人左右的班级,学生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表现出对教师的喜爱、对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认可会涉及其对该门学科的兴趣。相同的认知水平可能也会存在不同程度或不同阶段上对教学策略的偏好;同一种教学策略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知识也不同;这就是教学策略和学生认知水平的矛盾。教育者要在课堂教学上平衡这种矛盾,才能达到高效课堂。
3.家庭教育的差异性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两极分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重要的导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态度和兴趣。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程度也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重视不同。相对来说,学生受更有担当的父母的影响学习会更具有主动性。而如果父母忽略具有心理叛逆的学生,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排斥,或者放弃学习,同时在班级里也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
二、减少初中化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策略
1.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发挥学生的个性,寻求共同发展
初中学生存在心智差异,这是不可避免的,教育者应该接受这个现状,不能排斥,应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身上感受到一种被重视的力量。特别是班级的特殊学生如特长生,教师对于这一类学生更不能有负面情绪。其实特长生如果特长特别优秀,他对文化课也会很努力,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化学实验就是兴趣的来源,很多生活中简单的化学实验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人体吸进的二氧化碳和呼出的气体;例如蜡烛的燃烧、铁生锈、燃烧的探究等。这些简单的实验可以提前在课外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法去思考、设计、实验,然后课堂分享。这样很多学生在最初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就会爱上化学,学生分工合作,思维好的设计实验、画画好的画图、动手能力好的进行实验。初中生对这个物质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这种好奇心,发挥学生的个性,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兴趣。
2.认真研究化学教材,创造一幅多彩多姿的化学世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基础,下册内容较难。很多学生刚开始对化学很感兴趣,但是到后面学习到微观粒子、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物质的探究就放弃了,认为太难了。为此应该着重对初中化学教材,特别是难点认真研究,得出最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法。例如认识物质的微观性,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展示常见物质的粒子模型,如果没有,可以画图形象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画,自己真正认识微观微粒;再例如化学式,可以让学生板演很多常见的物质符号,学生会自己归纳出来,这样就从整体上降低了难点。教育者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多角度展示化学难点,特殊情况下可以涉及高中内容。例如乳化剂,可以让学生了解物质亲水和疏水部分,从本质上区别溶液和浑浊液。化學来源于生活,适用于生活,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现象离不开化学。
3.分析后进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未来
众所周知,初中升高等中学学生的竞争特别激烈,让每一位九年级的学生顺利进入高中,是初三全体教师最基本的任务。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家庭情况、社会原因、学生的思想等。如何让一个学生主动学习值得每一位教育者的思考。教师也可以针对后进生进行一对一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基础,更是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学生会从其中受到鼓舞,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1]毕华林,卢巍.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分析[J].化学教育,2004.
[2]冯华.初中化学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6):25-27.
[3]钱伟华.化学认知结构及其教学构建[J].化学教学,1999(9):1-4.
作者简介:张燕(1981.09—),女,汉族,甘肃榆中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育教学。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