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珍 吴世杰
摘 要: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蕴含德育,德育则融于体育活动中。本学科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立足于体育教学实践研究,以“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和“运动习惯”为切入点,对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有效德育渗透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将体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標上来,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本学科的育人作用,更好地强化体育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有效实践
教育的本质在于“树人”,而为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育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领域,要强化体育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改进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目前,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的浅表式认知现象依旧较为突出,学科整体协同推进不够,尚未形成育人合力。基于此,让体育回归“立德树人”的本源既是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实现体德共建的内在要求。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德育渗透,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
一、在课堂常规中渗透健康行为的教育
健康行为是指学生身心方面所展现出的良好素养,是体育学科赋予学生的独特品质之一;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首堂课上,教师应有计划地在学生内心播上健康行为意识的种子,并在以后的教学中随时提醒、督促和完善,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就会获得健康行为的收获。例如,乒乓球教学场地是由六个室内教室组成,课堂结束后某些班级不关窗户和空调、不将散落在楼道各处的乒乓球归位,且该现象愈演愈烈。只能在每次课堂结束后由任课老师将各个教室的窗户、窗帘、风扇、空调、乒乓球等一一检查、复位,课后整理教室的行为主体存在倒置现象。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在开学之初有计划、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详细分组,在每组内由学生自荐、推荐或选派出一个责任人负责落实以上易忽略的事务,同时由该责任人指定好下堂课的责任人,并形成课堂常规,长久地坚持下去。经过为期四周的观察和统计,所有班级已经养成了课后认真整理教室的行为习惯,使得良性的课堂常规有序保持下去。虽然课堂常规习惯涉及的都只是细微琐事,不关乎运动能力,但却能以小见大,是学生责任心的体现,反映出一个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养成教育。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体育品德的教育
体育品德包含积极进取、勇于突破自我的体育精神和团结合作、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体育品格。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处处都需要渗透体育品德的教育。能坚持、守规则、善合作是体育品格的重要内涵,是体育育人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例如在“青春魅力组合套路”中有一组动作需要两人以上合作完成,老师利用手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采用该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分解和慢动作视频分析研究组合动作。为了在学练过程中渗透善合作、守规则、能坚持的体育品格教育,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将课堂交给学生的原则,制定了合作考核制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两人或以上的合作伙伴。但在自主合作选择时,有一名学生落单,我本想直接出面帮她选择合作团队,就在此时学生甲在征得其他成员意见后主动要求她加入所在团队(该团队人数由三人变为四人)。看着她脸上绽放的笑容,很欣慰学生懂得合作互助的重要意义。在接下来的团队学练中,由于四人难以在脚步上配合统一,转体时总出现踩脚的小事故。我告诉她们:“总踩脚说明四人脚步不协调,必须以这个为突破口,先求得脚步一致才能突破难关。”于是她们将训练重心转移到步法练习上,在不断的失败和改进中越挫越勇,终于求得了脚步一致的漂亮转体。在考核总结中,我表扬了这个小团队的行为:同学之间主动邀请落单者参与合作,不抛弃;由于人数增加导致动作难度上升,却仍然团结坚持训练,在最艰苦的时候不放弃。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合作互助的意义和践行能坚持、守规则和善合作的体育品格。
三、在课余生活中渗透运动习惯的教育
运动习惯是指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在“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中,掌握若干运动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把体育运动中产生的优良品格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如同在课上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例如,课上讲解“平板支撑”的动作要领,秒表计时测试每个学生所能坚持的最大时间阈值并记录下来。要求课下学生以自己的时间阈值为基点,每15秒为单位依次递增,灵活掌控递增次数。两周后测试结果显示,每个学生平板支撑的时间不仅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学生父母也一同参与了学练,每周都要和父母比试比试,输的就做家政卫生。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后,就会用心投入、长久坚持,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运动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至今学生仍坚持每天晚上洗漱前练习平板支撑,学生的核心力量得到了提升,课上肌肉感知与控制力量都得到提高。
四、小结
利用体育教学中丰富的教育元素,紧密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规律,将德育渗透进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并以实际反馈的教学效果作为评价指标,才能将抽象的德育形象化、具体化、可操作化,是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实践。在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言传身教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2006(7):29-33.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