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瑞
摘 要:众所周知,高中化学在理综中占据着三分之一的比重,其地位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但是由于化学知识相当零散,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非常盲目。鉴于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学习;教学方法
化学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无须多言,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学得更加轻松、更加高效。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学化学、没有掌握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给教师带来了很大困扰。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呢?本文将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围绕此问题展开进一步论述。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任何知识与技能时的基础动力,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着重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前提。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学生学习
随着时代的改变,社会各界对于教学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为当代的化学课堂教学手段带来了诸多变化。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走进了每一间教室之中,但很多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利用不到位,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教师不能仅仅将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作学生休息时的“播放器”,更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声、光、形、色”四位一体与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的优势,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构建合适的学习情境,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辅助学生学习。
(二)重视并加强实验教学
当前的化学课程大多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我们都知道,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视实验的学科,其科学性均有实验为之一一验证,而轻视化学实验的教学显然是错误的。教师想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将实验教学重视起来,并逐步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化学实验能够让学生亲眼见证物质通过实验而产生的变化,非常容易激发学生对于实验之外的各种物质能够产生怎样的变化的认知欲望,而这种认知欲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兴趣的促使下,学生会更投入地学习,从而达到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高效利用课堂时间
传统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多为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能够吸收多少、理解多少全凭学生自己,师生之间没有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因此,改变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高效整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互相整合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而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相整合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都知道,当前信息技术已经高度发达,在此基础上,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相互整合能够达到高效利用课堂时间的目的。首先,传统课堂模式为“粉笔加黑板”,教师在讲授知识时,需要使用大量时间在黑板上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公式等内容,而通过信息技术的渗透,能够节省大量课堂时间,将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填得更满,让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
(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前文提到,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与“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非常容易出现“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赶进度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是错误的。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所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能使学生通过实验对抽象的化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促使学生的化学成绩有所提高。由于教学实践活动拥有极强的参与性,学生在参与的過程中能获得极强的参与感。因此,教师要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如此一来,课堂的时间也被更加高效地利用起来。
三、实行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每个班级中都存在一定数量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一些教师在面对这些学生时总是没有耐心,也时常感到非常头疼,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使成绩较差的学生有所进步。
(一)避免“一刀切”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难免出现教师对班级内所有学生“一刀切”的现象,具体指的是教师对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水平与层次没有详细的认知,仅凭成绩做出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认知水平进行分层,并将学生进行分组,同时确保小组中每个层次的学生均匀分布,也就是说,一个小组中既要有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要有成绩中等的学生,更要有成绩相对较差的学困生。我们都知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直接与便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帮助成绩一般的学生转优,让学习较差的学生有所进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也可以将层次不同的学生分组,即学困生为一组,中等生为一组,优等生为一组,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方法,布置不同的课后练习,避免“一刀切”,但由于此方法相对来说较难实现,故不建议采用。
(二)制订可行的学习目标
可行的学习目标是实现分层教育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目标,但要注意这个目标的可行性,为成绩较差的学生拟定的目标切不可盲目冒进,使其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在面对学习时畏首畏尾,不能拿出全部力气投入学习当中,如此一来,不仅目标无法实现,更对学生的自信心产生了很大的打击;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制订的目标不能过于保守,从而失去挑战性,使学生产生“化学没有意思”的消极心理暗示,对待化学学习的态度产生松懈。在目标制订中,也展现出了以学生为主、层次分明的特征。
四、重视情感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教育工作的本质即是师生之间真情实感的交流活动,但很多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盲目地将知识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育是病态的,对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没有任何有益之处。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
在高中的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教师将知识教育或能力教育视为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中心,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世界,造成了种种问题。新课标中所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综合性素质的人才,而情感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想要使高中阶段的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首先,自身的情感修养一定要过硬。学生在课堂中每分每秒都受教师影响,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带着个人情绪,学生势必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降低。如果教师面带微笑,精神饱满,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悦之情油然而生。教师以自己的积极情绪来影响和刺激学生,引起他们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变化,就会使学生敞开心扉、思维活跃,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教师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学生学习情感是否积极向上的决定性因素,当教师能够将学生的情感向好的方面引导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相应地提高。
(二)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师生授受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命令与服从关系。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会不由自主地以“权威者”的身份自居,要求学生无条件地信服教师,无视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现实处境,导致应当充满爱的教育活动变得机械化、没有生气、枯燥而刻板。这种毫无情感交流的教育方式很显然是错误的。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师生平等”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议题,由于学校环境的特殊性,师生平等更多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过程并非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动接受,而是一种真实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想要营造一种师生平等的氛围,就要放弃以往“在高位者”的姿态,用一种与朋友相处的心态去对待学生。
五、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化学虽然是一门自然科学,看起来与日常生活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化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生活与化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生活之中处处都有化学,它与生产、环境等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关事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划分自主学习小组,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例如塑料是通过怎样的手段生产的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随手可见的物品,进一步对化学产生认知欲望,当学生的认知欲望逐渐被激发出来,学生就会不断质疑。而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不断喷涌,让学生在奇思妙想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思考,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创新也是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方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師要通过自身演示,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创新,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并不断地鼓励学生,促使其产生更多的思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其科学思维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化学,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愿意投入化学学习当中,从侧面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其次,对传统课堂模式进行优化,使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利用率更高,让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接触到更丰富的化学知识;再次,实行分层教学,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使学优生更上一层楼,中等生转优,学困生也有所进步,实现因材施教;又次,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是重中之重,教师要通过不断加强自身情感修养、构建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方法去感染学生,使其在学习时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后,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不断质疑、不断创新,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润明.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9(17):200.
[2]赵艳阳.浅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6):127,168.
[3]杨晓昇.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A].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编辑 李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