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STEM科技竞赛活动激活学困生学习力的个案研究

2019-01-16 13:56李小丰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自我认同学困生

摘 要:通过社团或比赛的形式开展STEM科技教育活动是目前开展STEM教育的主要形式。通过对学困生参加STEM科技教育活动的个案研究分析,归纳了学困生的成因,并采用兴趣、鼓励、关注、交流、引导等方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荣誉感,从而实现学困生学习力的提升,个人价值标准的提高。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学习乐趣和自我认同感,认识到自身的潜力,激发自身能量,从而建立学习的自信,提高学习的能力,从而起到转化学困生的作用,也是拓展学困生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STEM;学困生;自我认同

一、引言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STEM教育正逐步在全球普及推广,STE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但现实问题常常不是STEM中的单一学科能解决的,往往需要依靠多学科知识综合。如何综合运用STEM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种能力就是STEM能力,也就是STEM素养。近几年,在开展STEM科技教育竞赛活动指导,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笔者开始关注到STEM科技竞赛活动在学生德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根据笔者的经验和体会,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开展STEM科技竞赛活动,对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是有其心理学基础的。

二、个案

2015学年上学期,笔者指导的STEM科技模型社团开始招新工作,为了准备每年的四模一电STEM科技竞赛活动,社团成员一般都在开学后开始招新,然后针对性地组织训练,高一3班的小李同学进入了我们社团。第一次社团活动课开始了半节课,这个同学才抱着篮球满头大汗进来,冲到空调前面享受,毫不怯场,被正在后面指导学生的我发现之后,才在要求下找到一个位置坐下来。经过询问,原来他体育课后打篮球打得忘记了时间,通过与他的简单交流,我感觉这个同学应该比较难管理,在后来和班主任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他的学习基础非常不好,成绩在班上排名垫底,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态度差,上课经常打瞌睡,课下也不写作业,即使勉强写出来的作业,也都是敷衍了事,错误连篇。对该学生,班主任采用批评、说教、谈心,甚至电访、家访等教育方式,但是都收效甚微。

三、归因分析

每个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虽然学困生在班级里是少数,但是他们影响很大,不仅影响班级的成绩、纪律、卫生,拉低班级平均分,还会形成一批后进生团体,增加班级管理的难度。因此,学困生转化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工作,一般造成学困的非智力因素有:

1.学习能力的不足导致学习困难,想学而不能学。这类学生在学期初有一定的学习动力,但由于以前的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在现在的学习中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讲的东西根本不懂,如果教师没有关注到,则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就会丧失学习的动力。想学而不会学,这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还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或者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入高中后,随着学科的增加,他们缺少学习的计划,都会导致学习困难的情况。

2.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学习困难。部分学生因家庭原因或个人生活环境的影响,如家庭情况复杂、父母关系不佳、学习无用论或自卑心理等带来的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学生不想学习。也有部分情况是师生关系不佳带来的学习力不足,在初中阶段常常会出现因学生不喜欢某学科老师,从而不学习某学科课程的案例,这是青春期的孩子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情况。

3.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的双重缺乏。一般由于原因一或者原因二导致的学困生,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家校共同关注,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就会进入这个阶段。这部分学生的情况,想要得到改善的话,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但往往他们对整个班级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经过重申和严肃社团活动管理纪律(三次迟到或一次无故旷课不请假取消活动资格,根据我校的社团活动管理制度,不参加社团活动可以留在课室自习),不知道是真的对模型社团感兴趣,还是实在不想待在教室自习,在后来的活动中,小李同学反而非常积极,没有缺勤,经过几周的交流和观察,该同学表现出对航模遥控的极大兴趣,行动上表现得胆大、好动,具有冒险精神,但耐心和专注力不足。

根据了解,该生属于学习动力和能力的双缺学困生,初中阶段因为家庭父母忙于生意,缺乏对他学习的关注,导致以过低成绩进入高中,随着高中学科增加,学习压力增大,他在主要学科上基本上跟不上老师的教学,主观上也没有学习目标,浑浑噩噩。然而,个人精力旺盛,在模型遥控上有一定的灵气,基本上指导一下方法就能自己进行训练,所以最终我们还是把他选拔进了STEM科技模型比赛参赛队。

四、激活学困生学习力

1.让兴趣打开学生心门:虽然该生在学习上困难较大,但在STEM科技模型社团,很多知识都是从头学起,基本上不存在学习基础差的问题,而且,自主报名参加的同学,学习兴趣基本上问题不大。我们在开展活动指导的同时,也会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和基础,比如小李,他以前对车辆模型玩得较多,所以报名参加模型社团。通过个人兴趣这个切入点,我们在交流的时候,该生就愿意和我们分享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在谈到学习方面时,他也表示出想学,但感觉已经落后很多,已经没有希望学得好的这样一种自我放任的心态,虽然表面上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我还是从他眼神里看到了对学习进步的渴望。

2.生活关注、幫助:在生活上予以关注,因为要带队外出比赛,所以我和参赛队成员都加了微信,平常可以通过朋友圈了解到他们的日常包括周末的生活状态,通过他的朋友圈也可以了解到该生对于生活中自己表现较好的一面会展示出来,说明他还是比较注重自身形象的一个人。我通过适度的关注,在微信上以朋友的身份鼓励、提醒他,并且,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我也做一些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分享一些增强学习积极性方面的语录和文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关心与帮助,让学生正确认识并合理接受由老师、学校和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3.鼓励其参与集体活动,提升其自我认同: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青少年阶段的发展主要任务就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这个时期是对自我的认知过程,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不断地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挑战自己,调整自己,尝试各种新方法将自己发展成为一个被自己接受的人。这个阶段是最需要成人引导的一个时期,也是需要成人搀扶的时期。如果青春期的孩子没有得到成人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他们就会变得轻浮、反叛和矛盾。显然,该生在初中阶段以来,因为缺乏家庭父母的引导和关注,导致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受自我,情绪不稳定,敏感而脆弱,表现出容易追求个性独立,针对该生在STEM科技活动上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在STEM科技活动中,在开展小组活动的时候,安排其通过团体赛的形式展开小组竞争,争夺参加更高一级比赛的资格,强化其团队意识,让其融入集体活动,在小组中、团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从而提升其自我认同,既享受参与STEM科技活动的快乐,又获得团队共荣辱的角色体验,融入小组成员的相互指导、学习、帮助和激励之中。

4.交流心得,分享成绩,获得荣誉感:在参加各级比赛之后,因为该生自身的努力和一定的天赋,他也获得了不同级别比赛的奖励,每次比赛之后,在社团活动时,我都鼓励其在成员面前分享自己的训练、比赛心得。经过和班主任沟通,利用班会课时间,在班级上开展颁发奖状、拍照、分享等环节,让其形成符合自身价值的荣誉感。通过这些体现荣誉的环节,根据狄德罗效应,先给他建立一个相对较高的标准,慢慢引导他对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课堂表现也提高要求,然后在班主任的监督下,强化稳定。果不其然,在STEM科技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原本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的小李同学,开始一点一滴地积累成就感,形成更高的学习目标,学习上也开始有了改变,他也开始将自己的学习想法付诸实践,开始主动向老师求学,以努力弥补自己的学习基础。

5.思想引导:在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当中,该生因为在STEM科技活动中的兴趣和成绩,已成长为模型社团的骨干,主动帮助老师指导新社员,并将自己的训练和比赛经验总结传授给新的同学,能够积极融入社团活动,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了,并且,这两年,也在各级比赛中获得了不少荣誉。在我的鼓励下,高三阶段他备战高考,尽力而为,争取不留后悔,有所突破。

五、总结反思

1.理论支撑: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在学生教育过程中,不仅是德育的老师,学校所有老师都可以在学生行为管理中引导学生,将学生学习行为通过适当的任务逐一进行操作性强化,使得学生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学习目标,达成学习任务。

2.推广价值:在这几年的STEM科技活动指导当中,也发现了其他的一些类似案例,有部分学生在课堂的学科学习中已经无法找到学习的乐趣,反而对课外的一些活动很感兴趣,这其实也是学生教育很好的一个支点,对这一点进行合理的利用,可以起到很好的德育作用,可以将部分学困生引导到正常的课堂学习中来。通过在STEM科技教育中,获得学习技能,获得成功感,获得荣誉,给他们一件“华丽的袍子”,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学习乐趣和自我认同感,认识到自身的潜力,激发自身能量,从而建立学习的自信,提高学习的能力,从而起到学困生转化的作用,既可以拓展学困生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也是科技教师自我发展,提升在学校教育中自我价值的一种有益尝试,值得我们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献林.学困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吴樱花.遭遇学困生: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1).

[3]李小丰.浅谈通用技术实践型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以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为载体的教学实践活动[J].新课程(中),2017(8):10-11.

[4]李小丰.以案例教学構建通用技术生态课堂的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18(31):1-2.

注: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以通用技术项目式教学践行stem教育理念的实证研究——以大岗中学为例》课题研究成果。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自我认同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强制个体化的风险:女性自我认同危机与生活困境
学校场域中的教师标定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炫耀性消费对中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