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综合实践是重要的德育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与特点决定其具有德育功能,其价值追求直接指向立德树人,因此,综合实践可以“寓德于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德育可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生制宜,让德育内容动态化、德育载体多元化、德育目标差异化。同时,可以通过目标指引让学生自主体验,通过过程引导让经验自主生成,通过评价督促让内容自主内化。
【关键词】综合实践;德育载体;寓德于动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19)90-0044-03
【作者简介】苏惠平,江苏省苏州市教育考试院(江苏苏州,215000)院长。
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和“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名言时隔多年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现代教育强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德育是教育的永恒话题,也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一、充分发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功能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与特点决定其具有德育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是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方案研制、活动开展、过程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的实践性课程。作为实践性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连续性等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新实践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为课程目标。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经验性课程,具有开放性的课程特点。面向学生的全部生活,生活中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红色资源等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的课程资源,也都可以转化为德育资源。因此,相对学科课程,综合实践领域更为宽广,内容更为丰富,学习形式也更为多样,这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优势,也是综合实践的育人优势。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直接指向立德树人。
教育部《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德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价值追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含着德育的功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德育的重要载体。
二、充分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时空
1.因时制宜,综合实践让德育内容动态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可以根据不同时间确定活动主题和教育内容。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区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的原产地,春季是出茶的好时节,学校就根据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开设了碧螺春茶文化研究课程。学校聘请资深茶农现场指导和讲解,学生走进茶园,自己采摘、自己择叶、自己动手炒制。学生在走进茶园前教师就要考虑活动的教育指向是什么,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如何在活动中渗透德育等,只有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活动才更有教育意义。
2.因地制宜,综合实践让德育载体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课程,要挖掘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把地方资源转变为课程资源和德育资源,纳入综合实践的教育领域内,以此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方特色和资源特点。如笔者所在学校地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山有水、有洞有穴,学校就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综合实践教育资源和德育资源,依托这些资源开设了喀斯特地貌考察、古村落考察、水乡文化考察、农耕文化考察等体现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在大自然中、在山水间学习,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
3.因生制宜,综合实践让德育目标差异化。
学生作为德育活动的主体,在课程内容和实施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级段、性別、地域等差异,努力做到差异化设计、差异化教学。笔者所在的学校有专门为学生提供农业实践体验学习的农场,在农业实践课程的设计中,学校根据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认知特点,确立了小学生学农、初中生识农、高中生研农的梯度化课程内容。小学生从事简单的农业劳作如育苗、移栽等活动,初中生则进行果树、蔬菜的嫁接、水培等活动,高中生则进行农作物对比实验等探究活动。
三、充分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体验
1.目标指引,让学生自主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从而实现知行合一,实践、参与和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探究、设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有目的地玩、有组织地玩、有收获地玩。
2.过程引导,让经验自主生成。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作为活动组织者的教师要充分考虑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关系,确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巧妙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开展活动。比如,全社会都在关注环境,都在提倡环保和低碳,如何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如果只让学生坐在课堂里听讲,那效果并不好。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环境状况的调查,比如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垃圾去哪里了”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通过自己的探究,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以及生活中乱丢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3.评价督促,让内容自主内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而言,要树立“实践没有失败”的观念。许多教师认为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或没有完成预期的计划,活动就失败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活动中的预设固然重要,但活动的过程更重要。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或许是失败的,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宝贵经验,这是学生重要的认识成果。所以,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活动中的亮点,从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和判断,树立整体的评价观,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