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祥民 , 郭婷婷
(江苏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征的创客运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浪潮,将实现全民创造,推动新工业革命(Anderson,2012)[1],并将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创客空间作为创客、创意、创新、创业活动的空间载体,是集聚创客资源、开展创客活动、培育创客文化的重要平台,是实现创业主体“由小众向大众”转变、创业理念“由技术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创业活动“由内部组织到开放集成”转变的关键[注]董碧娟《众创空间如何克服“成长的烦恼”》,《中国中小企业》2015年第11期。,对创客运动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与促进作用。
政府高度重视创客空间的发展。在政策的刺激下,创客空间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16年底纳入“火炬”计划统计的众创空间就有4 298家,数量和规模均跃居世界第一[2]。虽然创客空间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毕竟还是新生事物,在实践运行中,暴露出定位不明确、盈利方式不清楚、市场运作机制尚未建立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包括众创孵化空间地库、孔雀机构、MadSpace等在内的知名众创空间都已无力支撑,甚至关门歇业[3]。政策目标与效果之间的差距需要学界反思政策部分失灵的原因,探究众创空间运行的内部机理,以提升政策效能,促进创客空间健康发展。
创客空间理论相关研究者发现,众创空间具有社区型、数字化技术实现型、商业机器商店型三种不同形态[4],具有企业平台型、投资驱动型、媒体依托型、垂直产业型、开放空间型和新型地产型六种不同类型[5]。以“共享、开放、分散、免费和创造”为核心精神[6]的非主流、DIY、山寨[7]等文化因素和有利于创意实现的互联网、开源软件、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因素被认为是创客空间出现的主要原因。创客空间不是由单一原因形成的,而是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以及精神空间的融合体。创客空间内有丰富的创业生态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自然选择、优胜劣汰,可以自发缔结成网络并动态演化,无论是资源的多样性还是组织方式,都具有自组织的生态学属性[8]。陈夙等认为,创客空间是由“众创精神、创客生态圈、资源生态圈和基础平台与众创政策”构成的创业生态系统[9]。戴春等认为,创客空间是由“政策、市场、人力资本、金融、文化和支持”六大要素构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创业生态系统[10]。对于创客空间具有生态系统属性的结论在学界已达成共识。
从创客空间的实践来看,创客空间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出现了同质化、空心化[注]王延斌《众创空间要先解决自己的生存》,网址http://tech.163.com/16/0308/09/BHKGO5LP00094O5H.html。问题。其本质是创业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失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由于创客精神的缺失,我国创客群体仍处于基于兴趣和创业激情支撑发展的起步阶段,创客群体在国内仍属小众,创客生态系统尚未形成[11],仍然缺乏创客的基因[12],创客数量不足,导致部分创客空间工位闲置;第二,由于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和政策拉动,创客空间的发展呈现政绩指标化倾向[13],不同于美国“技术+市场”的发展模式,中国创客空间呈现出“技术+政策”的特征,“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发生扭曲;第三,由于专业人才供给落后于创客空间的人才需求,多数创客空间仅能提供基本的场地、设施、政策等服务,而对于金融资源对接、产品策划、团队辅导等专业服务显得力不从心[注]张力《透过美国看中国众创空间问题》,《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年4月10日14版。。
综上可见,创客空间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失衡是影响创客空间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已得到学界认同。但以往研究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从研究内容来看,以往研究属于静态的描述性研究,对于创客空间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驱动因素、系统演化等动态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从研究方法来看,以往研究属于宏观理论分析,是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描述性研究,而创客空间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存在,是创客空间的创建者在对外部环境、自身条件进行综合判断基础上的决策行为。基于创客空间创建者的微观视角,以案例研究的方法,窥探创客空间的形成过程,探索创客空间形成的内在机理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因此,笔者拟在创客空间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探索创客空间生态系统的形成机理。
按照双因素理论,环境对创客空间创办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保障和激励。一是表现为保障作用,便捷的交通、完善的产业布局、鼓励创新的氛围等为创客数量、创客活跃度以及技术和物资设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二是表现为激励作用,政府对创办创客空间的资金扶持、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政府领导的现场指导提高了创办者的经济收益和个人成就感,对创客空间创办者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创客空间的成立是创办者理性的决策行为,根据期望理论,人们从事某项行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所谓期望值是指成功创办创客空间的可能性。根据资源基础理论, 这种可能性取决于创办者掌握的资源,创办者的经验、人际关系、资金、技术、物资设备等资源,这是创客空间成立必备的资源条件。所谓效价是指成功创办创客空间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而人的需求又分为经济需求和精神需求,获取经济收益以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创办创客空间的双重动力。
双加工理论认为,创办创客空间是具有风险性的决策行为,创办者的思维和决策必然会受到情绪(如害怕失败)的影响,创办者的决策是理性和情感交互作用的结果,需要从熟虑和冲动的双重视角去探讨创办创客空间的行为。熟虑系统是理性决策的结果,是在衡量得失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发生的行为。冲动系统是由情感负荷、有说服力的情境特征所驱动,是利用由相似性或相近性构成的联结,自动或在前意识中发生。因此,创客空间生态系统的形成不仅需要资源和动力,还需要诱因促使其由意向向行为转变。
综上,笔者提出以下概念模型,见图1。
图1 创客空间生态形成概念模型图
案例研究注重回答“如何”与“为什么”的问题,强调现象所处的现实情境并能够对其进行丰富描述。本研究的任务是探索创客空间生态系统的形成有哪些驱动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是如何影响创客空间生态系统形成的。这些属于探索性研究问题,具有较强的情境性特征。因此, 本研究选取案例研究的方法开展研究。本研究遵循Yin[注]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25页。所提出的案例研究方法,收集了包括新闻报道、内部资料在内的各种文本,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从中确定创客空间生态系统形成驱动因素的维度,并分析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对概念模型进行验证。
本研究收集的资料具有信息量大、内容繁杂、无结构化等特征,为了将这些资料转化为可识别、可处理的信息,需要采取文本研究的方法,使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维度和结构呈现出来。
创客空间生态系统既能为创客提供培训辅导、融资对接、活动沙龙等服务,实现孵化创业者的目标,还能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以维持自身运营。选择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作为案例对象,是因为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已经发展成为由创客、创客空间、政府三大主体构成的具有良性互动特征的生态圈。从创客子系统看,柴火创客空间吸引了将近6 000名创客会员,已经形成由玩家、创新者和创业者构成的庞大创客群体。其中,玩家以个人兴趣和爱好为主要驱动力,单纯为了休闲而从事手工制作活动,虽然玩家具有不稳定性和业务性,但可以营造创意、创新、创业氛围,可以培育创新者和创业者;创新者不仅仅是为了消遣,还需要将创意变成产品,创业者更需要将产品推向市场,实现其经济价值。从创客空间子系统看,深圳柴火创客空间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到访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共接待海内外来访人员12万人次,举办了超过200场的创客活动,已与全国47所中小学共建了校园创客空间。2017年,柴火创客空间又获得新发展,在深圳南山区万科云城成立了设计公社,占地面积超过2 000平方米[14]。柴火创客空间不仅仅提供了3D打印、激光切割等硬件设施,而且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营造了创意、创新、创业氛围,同时还通过创客教育活动,塑造创客文化,帮助更多的创客实现了创客子系统与创客空间子系统的良性互动。从政府子系统看,深圳市作为年轻人最青睐的城市,每年吸收了大量毕业生,为创客数量奠定了较大的人口基数,世界级创新中心的战略更为创客和创客空间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相关鼓励创客运动发展的政策为创客和创客空间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见图2。
图2 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生态圈
选择深圳创客空间作为案例分析对象的另一个原因是资料较多,便于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柴火创客空间后,其名声大噪,受到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仅知网上就有相关文章12篇,各大网站相关报道19篇。为开展更深入的研究,笔者关注了柴火创客空间的微信公众号,并注册成为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的会员,对其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研究。
1. 柴火创客空间形成的环境分析
从柴火创客空间成立的社会环境来看,深圳自2006年1月颁发“1号文件”——《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到2008年成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在《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等一系列政策刺激下,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4%,高科技企业数量和产值、国际专利申请量在国内各大城市中居首位。正是由于其浓厚的创新氛围,深圳成为年轻人青睐的城市,高达22.53%的年轻人净增长率,使其年轻指数远远高于其他城市[15]。2014年深圳市政府成为Maker Faire 赞助商,并成为世界上第七个举办Maker Faire的城市。同年年底,深圳市政府与行业协会联合全球创客,发表了《全球创客深圳宣言》。Maker Faire 的成功举办,既为创客们提供了创意、产品的展示平台,也为创客们提供了技术、信息和经验的交流平台。这对于营造创意、创新、创业氛围,塑造和传播创客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元旦,李克强总理访问了柴火创客空间,不仅使柴火创客空间名声大噪,吸引了众多创客关注,而且还为创客们注入了一支“强心针”,大大激发了创客的创意热情。同年,深圳出台了《关于促进创客发展的若干措施》,决定给予创客空间一定的资金支持。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社会力量创办创客空间的热情。
从柴火创客空间成立地点来看,深圳华侨城创意园是在老厂房改造基础上成立的融“创意、设计、艺术”于一身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每年这里都会举行创意节和多场创意活动,有着浓厚的创新、创意氛围,集聚了一大批创新、创意人才。创新、创意人才既是创客空间服务的对象,也是创客空间得以出现和发展的基础。另外,从柴火创客空间到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仅10公里距离,大约半小时车程,而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是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电子市场,也是世界中小型电子企业的采购批发中心。创客们在这里可以轻易购买到所需要的各种零配件和工具,这为创客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柴火创客空间具有良好的创意、创新、创业氛围,集聚了大量创意、创新、创业人才,为创客提供了完备的设施、设备和材料,为创客活动开展提供了人才资源、物质资源保障。
2. 柴火创客空间成立过程分析
从柴火创客空间创办人的个人经历看,在深圳柴火创客空间成立前的2008年,潘昊就成立了矽递科技。矽递科技是一家专门从事开源硬件研发的公司,为国外创客提供模块化的快速开发工具,帮助国外创客实现由创意到产品的转换。当时,在国内创客氛围尚不浓厚、创客尚属小众的情况下,潘昊就已经为国外创客提供产品与服务,嵌入国外创客的人际关系网络,积累了丰富的创客经验。矽递科技为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的成立提供了技术支撑、资金支持和资金保障。从矽递科技的业务类型来看,矽递科技是一家从事开源硬件研发的公司,要打开国内市场,就必须培养国内客户,而创客空间是推动创客运动发展的重要方式。从潘昊个人经历来看,他从小就喜欢捣腾各种硬件,多次参加各类DIY创意大赛,成立矽递科技和柴火创客空间也是为了满足其内心的兴趣和热爱。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在柴火创客空间成立之前,创始人就已经积累了创客技术、经验、人际关系网络和资金等资源,这些资源提高了创办创客空间的自我效能,增强了创始人创办众创空间的信心。另外,创客空间的成立具有双重动机倾向,它既受个人兴趣驱使,也受经济效益驱使,同时也是为了完善原有产业链条、培养国内创客、开拓国内开源硬件市场的需要。
从柴火创客空间成立时间来看,2010年潘昊参加了由美国杂志Make举办的全球最大的DIY聚会——Maker Faire。其间,他参观了有“美国创客教父”之称的Mitch Altan 创办的创客空间“Noise bridge”。潘昊被热闹非凡的场景和琳琅满目的创意作品深深打动,2011年他就将位于深圳华侨城创意园的旧办公室改造成了创客空间。
综上所述,在“Noise bridge”的所见所闻是一个关键事件,对潘昊的心理产生了很大触动,而这一触动影响了他对创客空间的态度,进而对其创立创客空间的行为产生了影响。创客空间的成立由意向向行为转变,不仅需要资源保障和动力,还需要特定事件的激发。关键事件是一个重要的应激源,它可以引发潜在的创客空间创立者的情感心理反应,而情感反应会进一步影响创客创办创客空间的行为选择。
通过对柴火创客空间形成过程的深入分析,笔者不仅验证了创客空间生态系统形成的概念模型,而且对变量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为了使理论模型更清晰,更好地指导创客空间实践活动,笔者将理论模型予以以下修正。
图3 创客空间生态系统形成修正模型图
笔者从创客空间形成的驱动因素出发,依据期望理论、双加工理论和双因素理论构建了创客空间生态系统形成的机理模型,并以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的形成作为案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创客空间生态系统的形成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创客空间生态系统的形成是由环境、资源、动力、诱因等诸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创客、创客空间、政府等相关利益相关者的协同互动。单纯依靠任何一方力量,创客空间生态系统都无法形成。创客需要创客空间提供必要的场所、设施、设备以及必要的辅导和支持,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而创客空间也需要一定规模的创客群体、必要的经费来源;政府在支持创客运动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创客为科技发展、创业就业作出一定的贡献。
第二,创客空间生态系统形成的驱动要素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创客空间生态形成系统的形成驱动要素包括环境、资源、动力、诱因四大类,这些要素对生态系统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环境对创客空间生态系统的形成发挥间接性作用,它通过对资源的保障作用以及对动力的激励作用间接影响创客空间生态系统的形成;诱因发挥调节作用,影响创客空间生态系统形成的速度。资源与动力既对创客空间生态系统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还发挥着环境对创客空间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中介作用。
创客空间生态系统形成机理模型的构建为创客空间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了提高创客空间的质量,促进创客空间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创客空间基础建设。创客空间生态系统的形成需要以浓厚的创意、创新、创业氛围为基础,需要以一定规模的创客群体为前提,需要创客技术和设备。毫无基础、一哄而上的创客空间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创客服务,无法维持创客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各地政府应改变过分重视载体层面的创客空间建设的做法,把精力放到对创客文化的塑造与传播上,放到创客教育上,放到创客技术的学习上,为创客运动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提升创客空间服务水平。创客空间作为创新、创业的载体而存在,为创新、创业提供基础性、专业性的服务是其存在的价值与理由。创客空间的价值主要体现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提升创客空间的服务水平,有效增加创客空间对创客有效资源与服务的供给是创客空间生态系统形成的重要条件。因此,应从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不断提升创客空间的服务水平。
第三,严格审核创客空间资格。创客空间生态系统的形成,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还需要具有一定经验、技术、资金、社会关系网络以及对创意、创新的创业由衷热爱的创办者。政府有关部门应提高创客空间的创办门槛,严格审核创客空间的资格,让不掌握相关资源和无资金承受能力的创办者回归理性,避免创客空间一哄而上,避免资源浪费。
第四,建立协同管理机制。科学合理的协同管理机制是创客空间协同发展的保障,科学的协同机制由协同动力机制、协同决策机制和协同约束机制构成。在协同动力机制方面,应坚持在“共建、共赢、共享、共荣”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制度设计和股权设计,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同。在协同决策方面,各地应成立众创空间协调发展委员会,充分听取包括创客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在协同约束机制方面,应制定众创空间协同发展行为规范,对不履行行为规范的主体采取惩罚措施,通过约束主体行为提高协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