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医院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分析与探讨

2019-01-16 05:02刘玉霞魏怡真庞海玉欧阳明刘绍金
中国医院 2019年12期
关键词:研究型科研人员管理人员

■ 刘玉霞 黄 辉 魏怡真 陈 恔 庞海玉 朱 玲 欧阳明 徐 辉 刘绍金

科技创新是创建研究型医院必要条件,也是生命线和竞争力的基本要求[1]。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研管理格局也从研发管理层向创新服务转变。科研管理人员在引领、组织和管理科技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坚定依靠广大科研人员,切实有效地将繁冗的审批、繁琐的事务性工作科学简化,充分调动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2]。

医学科研过程涉及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其他资源,是集复杂性与不可预测性为一体的研究活动。科研管理人员作为医学科研的重要构成部分的能力与素质,对医学科研活动有深远影响[3]。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多信息的科研管理,才能使整个科研系统达到正常运行和最佳协同效应,从而产出最佳的科研成果。在相同条件下,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往往限制了科研成果的规模、转化效果和产出效率。因而具有过硬能力与素质的科研管理团队是研究型医院有效实施科研活动和引领科研工作的重要因素[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全国地域划分(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和医院医疗、教育和科研的综合实力水平,从2017年发布的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前100所医院中选择32所研究型医院(包括华西医院、301医院、瑞金医院、西京医院、中山医院等)。调查对象为医院科研管理部门正式职工,旨在了解我国重点医院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瓶颈,就如何培养和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建设精干的科研管理队伍展开探讨。

1.2 方法

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设计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结合问卷调查和研讨会两种方式进行调查。根据每所医院科研管理部门人员基数调查2~3人,其中至少1位处室负责人,共分发电子问卷81份,回收81份。

2 结果

2.1 人员构成

调查对象中全职科研管理人员占比91%,7位兼职人员均为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为临床医生兼职。调查对象中科研管理部门领导占47%、普通职员占53%;高级职称占比35%,初中级职称占比65%。调查对象中女性偏多,31~40岁年龄段的中青年人员占主体,专业上以管理类和临床医学领域居多,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79%。

2.2 工作职责

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所需的高效科技支撑和良好的科研环境,主要依靠科研管理队伍所提供的各项服务。目前,科研管理部门业务内容不断扩增,任务繁冗,除了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平台管理、成果奖管理、科研绩效评估、论文管理、专利管理外, 随着近几年各大医院临床需求转变,还纳入了新增的成果转化管理、著作管理、科研人才管理、科研伦理管理、学术兼职管理、科研诚信管理、学术培训、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生物安全管理、干细胞研究管理、期刊杂志、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甚至研究生培养、科研社会捐赠等。

3 研究型医院科研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3.1 任务多,人员少

医院科研管理部门担负着大量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在整个科研管理过程中需联系医院各学科的科研人员,管理任务周期长,责任重大[5]。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研究型医院间竞争日益激烈,临床需求不断增长,获批科研项目越来越多,科研管理人员工作范畴不断拓展、工作量与日俱增。但是由于事业单位人事编制的限制,科研管理队伍并没有等比例扩增,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88%科研管理人员反映人员不足,49%科研管理人员每周都有加班情况。繁复的科研管理工作使得科研管理人员常常乏于应付一般行政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反思、总结以往科研管理工作得失。因此很难建立起符合当前科研发展道路的科研管理体系,进而导致科研管理和服务很难到位,使得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怨声载道。

3.2 重使用,轻培训

调查结果显示,仅64%科研管理人员有过培训,而这部分人的培训形式也仅限于学术会议、讲座、短期培训班等,有国内或出国进修机会的凤毛麟角。可见科研管理人员还停留于重使用、轻培养的状态。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培训机会少、形式较单一,不能真正地开阔科研管理人员的思想和眼界,无法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综合素质,就使得创新服务科研活动的道路愈发艰难,难以适应新常态下的科研发展。虽然许多医院都非常重视科研,但大多只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认为科研管理人员只是服务于科研发展,缺乏对科研管理队伍的培养。科研管理人员培训的缺失以及培养的不重视,使得科研管理人员只能自己在工作中进行实践和探索,且业务素养水平和职业技能也很难提高。造成当前的科研管理人员日常工作困于简单的上传下达,遇到棘手难题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习惯于用过去的惯例来解决问题或凭个人经验办事,最终导致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低下,严重阻碍了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进程[6]。

3.3 无激励,少规划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医院的科研管理绩效考核系统只评估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如申请专利、发表文章和申请课题等。整个科研管理绩效考核评价系统并不能反映科研管理岗位的工作价值。随着科研需求的增加,各大医院陆续出台了多项科研人员的激励政策。比较普遍的奖励政策包括:SCI发表奖励、项目经费配套奖励、成果转化奖励等,但是对于大部分科研管理人员仍然按照年资、职务、职称等因素分配医院平均奖,缺乏一定的激励政策。而且在职务和职称方面晋升空间也相对较小,职业规划前景可见一斑。科研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激励政策以及职业规划前景的缺失导致在岗职员无法避免地产生职业倦怠情绪,毫无主动创新、开拓服务的意识和动力,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降低,创新管理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随之丧失[7]。

4 医院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措施分析与探讨

4.1 建设学科管理,利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工作质量

4.1.1 扩大管理者范畴,与科室科研助理形成管理网络。实施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依靠广大科研人员,还动员民间创新,鼓励企业创新,营造全社会良好的人人创新环境。对于研究型医院也一样,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要发动各科室科研助理加入到管理队伍,由正式员工轮值或者合同聘用,与科研管理部门形成辐射网络,加强沟通和培养。科研助理在辅助科研团队承担和实现重大科研任务、展开高水平科技创新活动和全面提升科研团队的科研水平和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8]。作为科研管理和临床科研的纽带,科研助理分解细化了科研管理部门的任务。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可以为科室培养具有本专业背景的管理人才,协助科研;另一方面,科研助理及时向科研管理部门提出新的临床要求,可为科研管理部门的服务创新工作找到目标方向。

4.1.2 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简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加强研究型医院信息网络建设,利用科研管理系统网络版和手机版优势互补,打通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人力、教育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壁垒,在科研项目评审、信息推送、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简化事务性管理工作;同时优化审批流程,丰富科研人员信息获得方式,提高科研管理服务质量。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科研信息管理时代的必要产物,科研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科研管理系统的实时性、完整性、准确性,探索隐藏在科研大数据中的潜在科研信息,以提升科研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科研决策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持[9]。

4.2 实现培训内容专业化、形式多样化、机制常态化

以全面、快速的方式提高科研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举措是建立科研管理培训机制体系,设计系统培训计划[10],实现培训进修规范化、常态化、系统化。牢牢把握科研管理职员入职关键期,系统性定期组织内部科研管理培训。除了管理学、伦理学、档案学、医学信息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要针对最新科技政策、前沿科技成果以及优秀科研管理服务理念等方面知识进行学习,不断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注重思想素质教育,不断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精益求精的创业精神;不断培养运用管理学理论知识对重大科技创新瓶颈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宏观决策、剖析研判的能力;不断提升管理工作技能水平,对整个工作流程、关节点及细节等方面加深理解和把握[11]。其次为创新服务于科研人员,医院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引进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更需要鼓励科研管理人员“走出去”参加短期或长期培训, 增加国内外研究型机构科管人员间的交流学习,提供去科研管理先进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科技部门挂职锻炼的机会,解放其思想,开阔视野,汲取经验,不断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方面,呼吁研究型医院重视科研管理人员专业培养。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也要加强自我培养能动性、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在提高表达沟通、组织协调能力的同时,注重梳理总结好的管理工作经验,把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困难作为科研问题去思考和研究;积极申请管理研究课题经费,从经验管理向研究管理过渡,通过科学研究的方式制定合理解决方案或管理措施,建立学习型科研管理队伍[12]。

4.3 增加职业规划晋升空间,创新管理绩效奖励制度

一方面,给予良好的职业规划愿景。联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职称、职务方面适当给予晋升空间。除部门负责人外,可下设办公室负责人等岗位,吸引有志之士积极进取。科研管理部门内部设置优秀员工或者其他奖项,对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素质和能力予以认可,以精神层面嘉奖的方式激发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另一方面,绩效到人,按劳分配。以服务数量和质量为导向增加科研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数量指标可参考组织申报项目、文章登记管理、申报成果奖、申报平台等工作量,质量指标可参考项目中标数、文章发表数、成果奖获得数、平台获批数等结果以及医院科研人员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等。从而激发科研管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与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争取更好的科研产出,提高服务质量。

近年来,伴随着医学科学研究不断纵深发展,我国对医学科研院所、高校、医院等科研创新平台和科研项目的资助数量和投入经费都在迅速增加。因此,科研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医学科学创新研究能否可持续发展[11]。当前科研管理任务的新常态,要求科研管理更加重视科研规律,建设科学的科研管理平台,以利于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活动[6]。科研管理人员是研究型医院科研管理日常工作的执行者,具有主观能动性,是直接影响医院科研工作乃至全院整体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型医院科研竞争力日益激烈对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瓶颈问题和难点问题也随之凸显。如何实现科研管理创新服务,需要分析当前发展新形势,明确工作新要求,这是时代赋予科研管理人才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研究型科研人员管理人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
中国研究型大学经费筹措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