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也是新时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根本途径。破除创新的功利主义导向,避免创新流于形式主义,需要激发创新精神,涵养创新智慧,提升创新能力。把握开拓创新时代要求,扎实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在充分认清开拓创新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开拓创新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而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开拓创新;自我革命;战略定力;问题导向
[作者简介]刘光育: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文化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对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从科技创新到人才创新,从实践创新到理论创新,从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到创新国家发展战略,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渗透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开拓创新,也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精神标识,成为打开工作新局面,推动实践新进展,拓展理论新境界的重要精神引擎。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激活创新精神,如何在实践中增强创新能力,用创新智慧引领发展,推动工作,成为新时代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关键问题。
一 充分认清开拓创新的重大意义
开拓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面对新时代滚滚向前的变革创新大潮,提高党在新时代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持续弘扬勇于开拓创新这一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增强改革创新的本领能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立身之本,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成功之源。
(一)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将实践作为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和发展基础。作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创造性则构成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实质。人类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在不断地创造着新的事物。哪怕旧石器时代的一个粗糙的工具,也是一个创新活动的产物,因为那不是自然界直接提供给我们的,而是人类创新智慧的体现。正是通过实践这种主体能动性、创造性活动,人类不断地改造自然,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类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的实践史,也可以说就是一部创造史。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出发点的实践观,内在地包含着对创新精神的肯定。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理解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6. 这句话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使命责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使命和远大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这样的崇高使命和理想,意味着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不断改造,其内在逻辑前提就是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进行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列宁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原因就在于“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革命就意味着与旧制度、旧观念的根本决裂,以及新制度、新思想的不断创新,其中内含着最彻底的开拓创新精神。
(二)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我们党从建党之初只有几十个党员,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领导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带领十三亿多人口走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近百年奋斗的历程中得出一个深刻的认识:要不断强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就的重要政治优势。我们党从一开始就自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继承者,更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者和发展者。我们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实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的事业就能取得胜利,什么时候忽视了创新,我们就会走上“教条主义”“固步自封”的道路,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所以习近平同志在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时说:“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创新是推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立身之本,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成功之源。
(三)開拓创新是新时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根本途径
这是适应世界变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01(02).“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0412(03).“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02). 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技术创新的趋势和速度越来越快,创新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类被动适应的过程,而成为人主动引领推动的选择。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则成为新时代推动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这是应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既有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自豪,也有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题;既有人均GDP不断跃升的可喜成就,也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深层问题;既有人民对反腐败成就的高度肯定,也有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更高期待。新时代面临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矛盾错综复杂,问题繁复多样,需要我们以开拓创新的姿态破解矛盾,推动工作。创新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方、一个企业,创新都是破解矛盾、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这是面临“四大危机”、应对“四种危险”的迫切需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党要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必须更加自觉地深化自我革命、自我革新的历史进程。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有没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有没有自我净化的过硬特质,能不能坚持不懈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作斗争,成为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
二 准确把握开拓创新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对于我国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专业过硬、能吃苦、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干部队伍”
习近平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N].人民日报,20190119(01).,并把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当前,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违背创新规律、干扰改革创新的现象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形式主义”的虚假创新和“功利主义”的指标创新。
少数部门把“形式主义”的东西当做工作创新。有的追求轰动效应,注重文字游戏和外表包装,不在实际工作上花心思、费工夫。有的只在形式上变花样,搞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变来变去面貌依旧。有的在数字上做文章、树典型、立示范区,营造虚假繁荣,制造“景观政绩”。有的不顾本地实际,好大喜功,大兴“形象工程”“盆景工程”,劳民伤财。有的只关注新情况、新问题,对摆在面上的老问题熟视无睹、置若罔闻,迟迟不去解决,导致新做法不少,老问题依旧成堆。这种花样翻新的虚假创新,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忽视了创新内在的求实创优要求,其实质是我们坚决反对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有些领导干部政绩观不端正,视创新为换取个人政绩的捷径。有的为了赢得先机,博得上级认可,抢着立典型、搞创新,出虚假政绩,现场会过后典型就熄火。有的一味追求数量和规模,以增成绩、出彩头,不顾及基层承受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率。有的热衷做快餐、求速效,只追求短期见效、一任即出成果的“显绩”,不考虑可持续发展,寅吃卯粮,对那些需要长期投入、久久为功、不能立竿见影见效的“潜绩”缺乏动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之所以难以杜绝,根源在于少数领导干部只算计个人得失,不关注群众利益,只对自己的官位负责,不对实际工作负责。背后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心理在作祟。
这些创新上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归根到底是不想创新、不会创新或不敢创新的心理在作祟,可以从经验路径、思维定势、担当弱化三个方面找到其思想根源。
一是路径依赖不想创新。路径依赖是道格拉斯·C·诺斯将人类技术演进过程中的自我强化现象的论证推广到制度变迁方面的新解释。他认为,制度变迁和技术变迁一样存在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既定的路径是经过大量经验被证明有效的一种应对方式,沿着既定的路径,可以大大简化人们思考评估的过程,降低人们选择决策的成本,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帮助人们更好更快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但是随着环境和问题的根本性变化,原有路径的那种简洁高效的优势就会变为僵化刻板的套路,在具体工作中,就表现为“万年不变”的老黄历、老套路。在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面前,老黄历过时了,老套路不灵了,而一些领导干部还在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习惯于一药包治百病,一招包打天下,以不变应万变,最终被锁死在一种恶性循环的无效率状态。这种对老经验、老办法的路径依赖,最终导致不顾实际情况,只图方便省事,不思进取创新,只想敷衍了事的懒政行为。想要脱离这种路径依赖,往往需要借助外部效应,必须引入外生变量,这种外生变量,就是创新的力量。
二是思维定势不会创新。路径依赖之所以形成,一方面在于原有路径本身的客观有效,另一方面在于人们思维方式的主观固化。而随着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的出现,路径的有效性已经荡然无存,而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固化却无法随之消失,这就成为了路径依赖很难摆脱的主观性根源。要跳出路径依赖,首先需要打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以已有的观念和经验去认识和对待新事物,对于经常性、常规性问题,思维定势能够起到驾轻就熟、省时省力的作用。但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囿于思维定势就会使人偏离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实际情况,产生不符合实际的错误认识,进而影响正确工作思路的形成和展开。当前,治国理政的能力不足是我黨面临的最为突出的四大危险之一,本领恐慌成为党员干部开展工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导致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维定势。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仍然用旧观念、旧思路去盲目套用、照搬照抄,不去摸索新情况,不去思索新问题,不去探索新思路,就只能在工作上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无法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开展工作。
三是担当弱化不敢创新。创新的本质是进取,改革就是要敢为人先,没有勇立潮头、勇挑重担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正是凭借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当今世界,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改革的潮流滚滚向前。我们面临的爬坡过坎的风险与挑战与日俱增,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领导干部锤炼敢于担当的品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执政环境下滋生的政治惰性,导致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的缺失,深入反腐和执纪问责的高压态势也衍生出一些“为官不为”的非正常心态,不少党员干部不敢突破、不敢创新、不敢作为。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样子。有的甘当太平官,安于现状、甘于平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落实上级部署敷衍塞责,开展工作消极懒散;有的甘当逍遥官,遇事难字当头,遇难退字当先;有的甘当滑头官,只想捞好处不想费力气,只想出政绩不想下苦功夫。这些太平官、逍遥官、滑头官,本质上都是不负责任、不敢担当的政绩观在作祟。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任务面前不敢担当,甚至妥协退让,信仰上迷茫,理论上糊涂,立场上摇摆,不敢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方向,甚至在方向问题上不坚定。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如果党员干部不敢担当,不敢碰硬,不敢创新,应对挑战不敢斗,碰到问题绕道走,面对风险就躲开,遇到机遇慢半拍,就不可能取得工作的创新,事业的进步。
三 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路径
开拓创新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智慧。只有以创新的精神激活创新行为,以创新智慧引领创新方向,以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方法,才能确保改革永远在路上,创新永远是进行时。
(一)创新是一种精神,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勇于自我革命
创新开启于解放思想。创新有三个层次:物质层面的创新个体、制度层面的创新体系、观念层面的创新精神。吸引眼球的常常是物质层面的创新个体,但决定创新个体的是其背后的创新体系。如果说创新个体是绚烂的花,创新体系就是支撑花的树,在枝繁叶茂的根系和枝叶之上,才能不断开放出绚烂的创新之花。离开创新制度这个基础,创新个体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体系比个体更关键,精神比体系更重要。创新制度这个根系和枝叶,离不开日常的浇灌、施肥、修剪和养护,正是日常养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思想观念,孕育了创新的文化氛围,最终推动创新制度的体系形成和创新行为的不断涌现。行为以思想为先导,文艺复兴之后的意大利,16—17世纪蓬勃兴起工业文明的英国,18—19世纪作为欧洲文化中心的法国,都是先有了思想上的解放和觉醒,才有经济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历程,也同样开启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思想解放运动。离开思想的解放、创新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实践和制度上的创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新首先是一种精神品质,表现为思想的解放和创新的意识。
创新有赖于自我革命。创新包含内外两个不同层面的内容:一是对外的开拓进取,二是对内的自我革命。能胜强敌者必先自胜。对外部世界的不断拓展,首先建立在不断自我革新、自我改造的前提之下。创新的创也是创伤的创,这意味着,创新一定会包含着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甚至割舍。我们把这刀刃向内的自我否定、自我割舍叫做自我革命。只有自我革命,才能对抗思维鈍化,不断在修正错误中推动实践的不断进步。理论走向僵化、思维走入惯性,是思想天然的本能和可怕宿命,也是所有实践由盛转衰、事业由胜转败的内在根源。但无产阶级革命与其他革命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首先是一场自我革命,是自己批评自己,并靠批评自己壮大起来的。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习近平.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G]//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81.从星星之火到燎原大地,从建党之初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并没有一成不变的药方,也没有一劳永逸的“万能公式”,重要秘籍就是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始终不断修正错误、坚持真理。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秘钥。只有自我革命,才能壮士断腕,不断破除利益藩篱,推动改革深化。改革创新很多时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说到底就是利益关系深刻调整的过程。它需要打破旧的利益藩篱,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它需要革除深层次的体制之弊,要去腐剜肉,触动既得利益。敢不敢向积存已久的顽障痼疾开刀,能不能坚决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关系着改革创新事业的成败。而这就需要有自我革命、壮士断腕的勇气。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我们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已久的顽障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共产党人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其他任何私心私利。这是我党始终能够做到勇于自我革命的根本缘由,也是我们党始终能够以不断进行的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的必然逻辑。
(二)创新是一种智慧,需要坚持正确方向,保持战略定力
开拓创新必须要解放思想,但是解放思想不等于没有方向,如果没有了向好、向新、向善的价值目标,解放思想就变成了标新立异的口号。开拓创新必须自我革命,但自我革命的目的不是要自我否定、改弦易张,而是进一步巩固发展自己。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作为一个成熟、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既要有解放思想的勇气,更需要有坚定方向的智慧;既要有革新自我的魄力,也要有坚守自我的定力。
要拥有战略智慧。创新的目的是发展,我们推进改革创新的目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搞其他的什么主义。改革创新也不是什么都要改,而是要坚持改与不改的辩证统一。改什么、不改什么、怎么改、怎么完善,要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这就需要有历史性、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智慧。“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创新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必须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要透过表象把握背后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要站在历史高度、价值高点、世界广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才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在方向问题上坚持原则,在改革问题上义无反顾。
要保持战略定力。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生慧。战略智慧来自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才能确保创新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成就伟大事业,需要择善而固执,择善即选择方向,靠的是战略智慧,固执即坚守,靠的是战略定力。方向一旦择定之后,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乱花迷眼、浮云遮望往往不期而遇,见异思迁者有之,知难而退者有之,要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朝向正确方向,就必须保持清醒而坚定的战略定力,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三)创新是一种能力,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工作实际
创新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改革创新本领列为新时代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八种能力之一。创新的本质是要解决矛盾问题,推动事物发展。因此创新决不能漫无目的,无的放矢,而必须针对现实问题,聚焦工作实际。这也是增强改革创新本领的关键所在。
要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矛盾运动永无止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问题在事物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创新实践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我们党之所以不断取得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始终能准确把握新矛盾,持续创造性解决新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進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是要面对新的形势任务,把握和解决新的矛盾问题。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能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就成了一句空谈,创新也就成了花架子。只有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深层次矛盾,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担当起直面问题、解决矛盾的使命责任,才能持续推动改革创新,才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
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对于推动工作来说,善结合就是最好的创新。“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要把中央的指示、上级的指示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当收发室,简单地照抄照转。”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8.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当收发室,关键就是要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物质第一性原理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只有如实地反映和体现事物的本来面目,揭示现实世界的本质规律,才能树立正确思想,展开正确行动,取得工作实效,推动工作创新。结合工作实际推动工作创新,就是要从具体情况而不是一般原则出发,反对“教条主义”地生搬硬套;就是要从客观规律而不是感性经验出发,反对“形式主义”的蛮干盲动;就是要从发展变化而不是僵化不变的情况出发,反对“经验主义”的路径依赖。只有彻底破除工作上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形式主义”,才能将创新落到实处,才能打开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