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际贸易形势下广东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2019-01-15 04:21彭四平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35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

彭四平

摘 要: 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40周年,广东省凭借其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存在出口商品附加值低、区域外贸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力弱、民营企业规模小产业创新能力弱等问题。面对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外部市场需求低迷,美、欧意图重建新国际贸易规则的新形势,广东外贸企业亟需企业体制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推进产品升级、生产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升级。

关键词: 新国际贸易形势 广东外贸企业 转型升级

一、广东外贸经济的历史演变

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40周年。40年来,广东省凭借其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华侨众多的人脉特色及政府赋予的特殊政策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绩,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一面旗帜和活生生的教科书。特别是在外贸领域,跨越式的发展成功带动了广东经济的起飞。40年的时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了630多倍,从1978年的159亿美元攀升至2017年的101万亿美元。在全国的外贸比重也由77%提升至245%。[1]回顾广东对外贸易4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4个阶段,见表1。

1978—1991年:起步阶段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广东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以加工贸易为主,至1991年,广东加工贸易占比重超过70%, 国有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其进出口总值达到了广东进出口总值的87%以上 以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地区为主,其占广东外贸的比重达到八成以上 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1992—2001年:平稳发展阶段 国家对改革开放政策充分肯定,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 以加工贸易为主,至1998年广东加工贸易比重达到755% 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广东第一大进出口经营主体 以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地区为主,其比重有所下降 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2002—2008年:科学发展阶段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广东积极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 一般贸易规模攀升,加工贸易比重回落,但仍然保持在60%以上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值占广东进出口值的比重超过五成,最高达到了655% 以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地区为主,其比重下降为55%左右,外贸伙伴呈现多元化趋势 开始向机电、高新技术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型升级

2009—2018年:全面竞争,综合发展阶段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美贸易纠纷及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化 一般贸易比重超越加工贸易比重。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兴起,为广东外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广东民营企业成为进出口经营主体,2008—2017年,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值实现了年均149%的增长,其占广东省进出口的比重达到了461% 外贸伙伴多元化趋势显著,与东盟、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增速不断降低,而机电等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额快速增长,年均增长达48%

二、广东外贸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规模大,但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低

1978年至2017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了630多倍,从159亿美元增长至101万亿美元,占全国的外贸比重也由77%提升至245%,但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偏低,与欧、美、日等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12年我国每1000美元货物出口增加值为649美元,美国约为860美元,欧盟和日本约为700—800美元。[2]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之初广东主要是凭借低端要素和成本优势以加工贸易的形势开展对外贸易,并且一直在广东外贸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与其他贸易类型相比,加工贸易最大的劣势就是附加值低。以2012年为例,我国每1000美元加工贸易产品出口增加值为400美元。这导致了广东对外贸易规模快速攀升但利润没有同比增长的“虚高”局面。中国商务部2018年的研究报告《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贸易顺差反映在中国,但利益顺差反映在美国。以2017年为例,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59%来自加工贸易。中国从加工贸易中只赚取少量加工费,而美国从设计、零部件供应、营销等环节获利巨丰。[3]

(二)区域外贸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

广东是外贸大省,但其地区间外贸经济发展極不平衡。改革之初,珠三角地区凭借地域优势和政策红利,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抢得先机。其贸易规模一直占全省总规模的九成以上,最高达到了961%。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此后,广东省一直加快引导和推进东西地区和山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但由于其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资源缺乏等因素的制约,虽然增长速度略超过珠三角地区,但其占全省外贸进出口的比重仍然低于5%。区域外贸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制约了广东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制约了广东由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的转变。

(三)转入低增长阶段,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力弱

美国学者波特(Michael Porter)认为,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一般按四个阶段依次推进,即生产要素推动阶段、投资要素推动阶段、研发创新推动阶段、物资财富推动阶段。[4]

改革初期,广东正是凭借丰富且低廉的原材料、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形成的成本优势,创造了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成功嵌入了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广东外贸结构不断完善,产品不断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过渡。但是产品、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仍然很弱,导致了技术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反而更低。研究表明,如果以增加值作为衡量标准,广东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有皮革制造产业、造纸印刷产业、木材家具产业和电子电器设备产业,其中前三个产业均为劳动密集型,只有第四个产业属技术密集型,从全球价值链来看,广东外贸结构整体上仍处于中低端。更糟糕的是广东很多技术密集型产品,其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都掌控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公司手中,这些外国公司凭借其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不仅分走了这些产品的绝大部分利润,甚至掌握这些中国企业的生死大权。2018年美国对中国中兴公司的制裁及后果就充分说明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脆弱程度。

(四)民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但面临规模小,产业创新能力弱等的困境

2008年金融危机后,广东外资企业进出口增长明显放缓,其占全省外贸的比重也不断下滑,而民营企业凭借其灵活的经营方式及快速反应能力迅速崛起。2008—2017年,广东省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增加了33143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149%,而同期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速仅为43%,其占全省进出口的比重也由194%提升到了461%,而同期广东外资企业进出口总值占全省进出口总值中的比重由641%降至468%。广东民营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竞争力和其在广东外贸总值中的比重及对广东经济发展的贡献,无可争辩地占据了广东外贸经济活动的主导地位。

广东民营企业后来居上,发展强劲,但是在新国际贸易形势下也面临很多的困境和发展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广东民营企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基本上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的价格低、利润少,品质也很难保证。对我国产业和技术起不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十分有限。而且廉价的产品又容易引起外国的反倾销调查,容易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

2产业规模小,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步削弱。广东民营外贸企业主要以小规模形式集中于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营规模化水平低。另外,国内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土地成本、融资成本及环保成本等不断提升,这都使得广东民营外贸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不断丧失。

3研发、创新能力不强。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就能获得很高的利润,所以忽视了对新的优势的培育,形成了一种粗放式经营的习惯。再加上政府在政策上没有进行良好的引导,政策本身的不稳定性以及民营企业在获得高新技术人才方面的劣势,使得很多民营企业缺乏长远的研发创新规划。低成本优势不断削弱的同时,以创新为特征的高新技术竞争优势尚未形成。这是广东外贸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也是广东外贸经济发展急需要突破的瓶颈。

三、新国际贸易形势对广东外贸经济的影响

国际贸易形势对我国外贸经济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外部市场需求依旧低迷,二是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新的贸易规则对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外贸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受2008年金融危机及世界经济发展周期性因素等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开始放缓,经济增速开始回落。2010年之后,尽管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但进展依旧缓慢,外部市场的需求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这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难以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某些发达国家的市场还在进一步萎缩。一些新的主要代表美、欧等发达国家利益的贸易规则出现,由于WTO规则对新兴发展中国家有更多的优惠和保护条款,美、欧等发达国家认为长期以来自己的利益一直受到损害,并且目前该规则难体现美欧自身的优势,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则成为最大受益者。[5]所以,美欧等发达国家希望重新制订新的国际贸易规则,以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如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等。

美、欧通过重建新国际贸易规则,必将使我国外贸企业在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劳工保护等方面受到严格约束,削弱我国企业对外出口。广东省作为中国的外贸大省,必然首先受到冲击。自2018年以来,广东外贸增长速度不断放缓,外贸总额不断下降。所以,广东外贸经济必须面对挑战,通过提升自身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来融入和参与国际竞争。

四、新形势下广东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策略

转型升级实际上包含“转型”和“升级”两个概念。其中转型又包括企业体制的转型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而升级则包含产品升级、技术升级、经营模式升级及产业链升级等内容。

(1)企业体制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按照企业产权的所属主体,我国的企业可以分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广东改革开放前15年,对外贸易活动中的主导者是国有企业,中间15年,外商投资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近10年,广东民营外贸企业迅猛发展,超越了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广东外贸经济的主导者。但是广东外贸企业包含了大量的中、小规模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有限责任公司,导致经济规模化水平低,创新能力弱,先进技术的引用能力差,也使得这些公司的利润空间不断萎缩,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不断削弱。所以,产业内中小企业的有机整合、协同发展,向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转型,打造行业龙头企业,引领行业高水平发展,不失为现有中、小规模外贸型企业突围的路径之一。

另外,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土地成本、融资成本及环保成本等不断提升,低成本竞争优势不断丧失。所以经济发展方式也必须由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型。

(2)产品升级和生产技术升级

目前广东出口的产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的价格低、利润少,品质也很难保证,又容易引起外国的反倾销调查。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创新研发出更好的产品,替代原有产品。在确保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也可以有计划地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发展。生产技术升级的前提是生产规模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而高水平、规模生产又必须依赖生产技术的升级。性能和效率更高的生产技术不仅能有效降低产品的成本,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以更低的价格竞争,同时也能确保产品质量的优质和稳定。目前,传统产业生产技术升级的大方向是生产共享化、专业化和智能化。

(三)產业链升级

从外贸结构来看,广东主要是参与全球价值链下游环节生产,价值链上游环节生产分工的参与度很低。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主要参与价值链的上游环节分工。广东要从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化必然要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环节向全球价值链的上游环节拓展延伸,全方位、深度的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具体到广东传统优势产业来讲,就是要由实体性的加工、制造、装配、生产活动向非实体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网络活动升级。

目前全球价值链发展进入重塑阶段,发达国家都加强了技术创新,如美国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德国大力推进“工业40战略”、英国实施“高价值制造”战略以及法国实施的“新工业法国”战略,[6]其目的都是为了在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时期,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广东外贸行业也面临着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有利时机。广东民营企业是推动广东外贸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自然承担了引领广东外贸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任。但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问题,以及我国经济体制因素的影响,广东民营企业要引领广东外贸经济的转型升级还存在很多的困难,还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提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数说改革开放40年广东对外贸易[J].广东经济,2019(1)

[2]杨广丽推进外贸转型升级提升广东全球产业分工价值链的对策建议[J].广东经济,2018(3)

[3]央视财经商务部:贸易顺差反映在中国,但利益顺差在美国2017—05—26http://wwwsohucom/a/143732460_498893

[4]陈庆飞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及提高对策[D].云南大学,2015

[5]黄志飞广东科技创新要素与外贸经济増长的实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

[6]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推进外贸转型升级提升广东全球产业分工价值链的对策建议[J].广东经济,2017(4)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项目“新国际贸易形势下广东外贸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WTSCX17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试论集团公司如何实现财务转型升级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