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四策略

2019-01-15 07:54罗晓喻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积累引导

罗晓喻

[摘要]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回顾反思、联想激活等策略,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6-0025-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还要通过恰当的策略,使学生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得到内化、升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呢?

一、在动手操作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这充分说明动手操作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刚才大家通过亲自观察、触摸长方体的盒子,对长方体已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如果让你用小棒搭建一个长方体框架的话,你认为需要用几根小棒?为什么?这些小棒的长度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学生由于已有先前的观察为基础,所以能很快答出“需要12根小棒”,并且知道这些小棒在长短上也是有要求的。于是,教师追问:“那么,对小棒的长短有哪些要求呢?(出示下表)如果用12根小棒代替长方体12条棱的话,你准备选择哪一组小棒?理由是什么?”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很快展开动手操作活动,探究后交流汇报。有的学生说:“我选择第一组小棒,搭建了一个长9厘米、宽7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也有的学生说:“我选择的是第三组小棒,搭建出两个面一样的长方体框架。”还有的学生说:“我选择的是第二组小棒,由于有一根小棒太长了,没法用,所以没有搭成长方体框架。”“那如果要搭成长方体框架的话,小棒需要怎样的条件?”……这样,在动手操作中,学生既习得了新知,又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由此可见,教学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二、在动脑思考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只有经过思维碰撞、心灵感悟,才能真正内化积累的活动经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要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去发现,引导学生用心感悟、体验数学,帮助学生真正内化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烙饼问题”时,在学生回答“烙3个饼要花12分钟或9分钟”后,教师提问:“这时间是怎样节省出来的?为什么用第二种方法能少3分钟呢?”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第一种方法之所以花费时间多,是因为第三次烙饼时只烙了一个饼;第二种方法之所以节省时间,是因为每次都把锅装满,没有空余位置。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利用空余位置?”学生经过思考后明白:采用第二种方法烙饼,为了使锅没有空余位置,在第二次烙饼时把第三個饼和第二个饼的位置进行交换,这样就可以保证每次锅里都有两个饼。经过这样的思考后,学生对“烙饼问题”的认识更深刻了。

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帮助学生探究、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三、在回顾反思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反思是重要的学习活动,也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与动力。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学生虽然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但这些经验大都是零散的、模糊的、粗浅的,需要教师恰当地引领学生回顾反思。通过回顾反思,促使学生内化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一内容后,教师出示这样一道练习题(如右图):“求出梯形绕轴一周后所形成的图形的体积。”经过思考后,有学生这样列式:3.14×6×6×8+3.14×6×6×(12-8)×1/3。教师问:“这种解法对吗?”学生意见不一。这时,教师可以先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求出这个图形(如右图)所围成的体积。要想解答这道题,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围成图形的面积与体积之间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想象它们各自围成的图形分别是什么。经过想象与思考后,学生很快明白虽然是同一个图形,但由于旋转围绕的轴不一样,因此得到的立体图形也是不一样的。在形象直观的示意图指引下,学生得出结论:第一幅图,经过旋转后得到的是一个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12厘米的圆柱,然后减去一个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4厘米的圆锥体积;第二幅图,经过旋转后得到的是一个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8厘米的圆柱,再加上一个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4厘米的圆锥体积。这样教学,学生很容易发现自己解题中存在的问题,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由此可见,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指点和提示,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这样教学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更加丰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四、在联想激活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服务。但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一般以内隐的形式存在,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予以唤醒,激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教师出示这样一道习题(如图1):“求出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由于不知道三角形的底面边长是多少,所以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求解。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还记得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时,我们是怎样推导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吗?用的是什么方法?(转化)那么,大家想一想,求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时能不能采用这种方法?”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已有的经验被激活。一学生说:“可以把图中左边的三角形转化为与它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如图2),由于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样经过转化后的三角形就与原来图形右边的三角形拼成长12厘米、高8厘米的三角形,因此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2×8÷2=48(平方厘米)。”在这位学生发言后,其他学生纷纷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中,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可通过提问等策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真正经历从混沌到清晰、从碰撞到融合的过程,让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

综上所述,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责编 杜华)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经验积累引导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