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娟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感情朗读、涵泳词句、读写结合等阅读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与文字亲密接触,能够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汇聚情感、积淀语感、加深体验,使学生享受到审美之乐,从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与文本对话;言语智慧;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6-0011-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应当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与规范、优美的语言文字的亲密接触中,发展思维、汇聚情感、积淀语感、加深体验,从而享受到审美之乐。教学中,笔者充分关注学生与文本表达之间的落差,引导学生学会多渠道缘文会意,积累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三分文章七分读:在充分的感情朗读中品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直是贯穿于语文教學各学段的教学目标。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实践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朗读的优势,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发展言语智慧,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朗读课文,除了音频或视频范读、教师示范领读、学生自由朗读之外,我们还应发掘出课文语言的内在魅力,进行多样化的朗读呈现。如阅读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6课)时,笔者发现文章的开头极富美感,于是将它浓缩成诗行,供学生朗读品味,感受画面之美:“公路/盘曲而上/映山红/映红了山脉/油桐花/丛丛簇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或浓或淡的新绿/让眼前/一片明艳//一路的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不断变换着调子……”学生看着诗行,一遍又一遍地富有节奏地朗读着,平凡的句子立刻充满了盎然的声色。
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唯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让学生获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才能让他们的审美能力、阅读感悟能力、语言积累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二、一枝一叶总关情:扣住关键词句涵泳体验
在阅读、鉴赏文本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若能扣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感悟,抓住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疏通对整个自然段甚至整篇课文的理解,挖掘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引领学生联系自身的经验积极体会品味,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就能提高学生提取、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促进他们言语智慧的生成。如阅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2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取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并紧扣“看到了当时老百姓的生活情景”一句,让学生体会《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感受张择端化平凡为经典的高超艺术魅力;阅读《花钟》(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3课)时,则扣住“左右”“大致”这些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阅读《蜜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4课),则引导学生发现、品味法布尔打开纸袋后蜜蜂“四处飞散、寻找方向、飞得很低、触到地面、减少阻力”的描写,感受蜜蜂不可思议的本能……
如此,学生就能事半功倍地进行课文的阅读,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阅读的质量,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读写结合中内化迁移
听、说、读、写一直是语文学习不可割裂的四大能力,读写结合对于学生的语言发展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要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教学中,笔者积极关注课文中可以进行读写训练的练习点,积极创造读写迁移的契机,以读促写,以写促悟。
如教学《荷花》(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课)时,笔者设计了两个读写链接点:一是在充分阅读、欣赏了叶圣陶对荷花开放的不同样子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后,先后引导学生仿形(出示桃花盛开的各种姿态,引导他们平面迁移练说)、仿神(出示课间活动时同学们开展各种游戏项目的视频,引导他们仿写);二是在叶圣陶想象自己是一朵荷花的基础上,让学生也放飞想象,假想自己也是一朵荷花,体验心中的快乐。因为学生已经对课文语言有了一定的感悟,并有相应的句式做引领,因此他们写起来也显得格外有趣:“桃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一丛丛,一簇簇,挤挤挨挨的,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它们有的刚刚打开几片花瓣儿,花蕊还没露出来。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细丝一样的花蕊,吸引小蜜蜂迫不及待地钻进去。”“我静静地站在那儿,小鸟从我头顶飞过,告诉我翱翔蓝天的自由。人们聚集在我的身边,大声赞美着我们的洁白高尚……”缘于文本语言而高于文本语言的表达,见证着学生阅读品悟的历程和言语表达的思维轨迹。长此以往,学生的言语智慧何愁不能充分发展和提升呢!
总之,以教材语言为例子,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涵泳体验、读写实践中品读、积累文字,这样与文本展开积极有效的对话,方能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由之路。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