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碧云 郑卫峰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誉为“活的教育学”,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笔财富。在教育的初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背景下,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对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物理教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引言
2016年9月,教育部召开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研究成果发布会,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 1 ]。在早期,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念 [ 2 ]。
尽管与苏霍姆林斯基时代相比,当代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他的教育思想的先进性、闪光性和语言的精辟性,对我们的当代教学依然有借鉴意义。站在当代教育的背景下,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作品,我们又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本文从物理教育教学的角度,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四大要素出发[ 3 ],探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在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方面的启示。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物理观念的形成创设真实的情景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观念是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4 ]。而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其物理观念的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第21条 “兴趣的秘密何在”和第22条 “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5 ]” 建议,其实质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他所说的,所有老师都希望学生对他们的课感兴趣。然而,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教师仔细思考推敲的问题。物理学科的教育功能之一是保持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和产生求知欲。因此,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时,可设计一些演示实验或学生亲手动手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或操作。例如,演示“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样[ 6 ]”实验,如果水停止沸腾后,再浇冷水后还会沸腾吗?在学生的原认知里,一般认为只有提高温度,才会使水沸腾;而冷水通常是用于降温,因此会觉得水不会再次沸腾。但是,当浇上冷水后,学生却真真切切观察到水再次沸腾。这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不符,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这对学生后续沸点与大气压强的关系的相关物理概念的形成大有裨益。
2 教给学生观察和可视化思维,为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打下基础
2.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17条建议:教给学生观察,这就涉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 ]。他所强调的观察主要是指教给儿童去看世界的各种现象,比较偏重于看。在物理中,“观察”是指有目的的观察,不同于与平时的“看”。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假设学生的对“观察”的正确认识。例如,教师演示滚摆的运动之后,提问学生观察到滚摆是如何运动的。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一些学生不注意的问题,比如滚摆的运动快慢是如何变化的、摆轮转向有什么特点等问题。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观察滚摆的运动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和有计划地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带着问题观察物理现象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观察,学生才能发现自己没懂的问题,或与已有认知不一致的问题,继而提出质疑和萌发出新的猜想。
2.2 引导学生建构模型,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
第37条 “培养学生对画画的爱好”和第59条 “识字教学应当与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5 ]”,这两条建议都提到了“画画”。他认为儿童在画美的东西或者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板画,会激发学生的思维觉醒。虽然这里所说的对象是儿童,依然值得物理学科借鉴。例如,“新思维具象法”便是在传统“思维导图”的启发下,结合认知科学、可视化理论、思维科学、绘画等学科研究成果提出的[ 7 ]。它借助拟人或拟物,把原来看不见的,抽象的物理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思维路径转化为看得见的、具体的图形表达,使学生可以通过看图或看画,理清知识形成的思维路径和方法[ 7 ]。如图1所示,这是教师在建构体积测量的计算和测量的演变过程所用的具象图,其将知识生动地呈现在一只“蝴蝶”上,帮助学生建立合理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提升物理思维[ 8 ]。
3 重视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 4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第30项建议是“关于直觉性” [ 5 ]。他谈到了在运用直观性的教学原则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确保实验现象直观明显。直观明显是指课堂上所有学生直观地都能够看清楚物理实验现象,这就要求物理过程要显著,仪器的尺寸要大,要使得观察的主体对比强烈。如果无法做到仪器的尺寸足够大,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台放大。实验现象的直观性直接影响了师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否获取直观的证据。例如,探究热传导是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内能比较抽象,如何把抽象变的直观是关键。教师可以演示热传导的教具,如图2所示(将两条带孔的铜条支撑起来,在小孔上添加平常使用的平安膏,使火柴能够固定在上面。平安膏熔点低(40℃)。室温下是蜡态。(温度高于40度时,便会溶化。)教师点燃酒精灯5分钟后,熄灭。请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实验现象?
学生会直接观察到平安膏熔化,火柴由内而外掉落,实验现象很明显直观。经过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将整个物理现象的本质描述清楚。铜条热端(靠近酒精灯处)温度高,平安膏先熔化,使得内端的火柴先掉落。同时,将热量传递到铜条冷端(远离酒精处)。因此,会看到火柴由内而外掉落。从而得知,即传热的实质是内能由高温向低温传递。经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证据意识,而且能够运用所获得的证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4 从物理走向生活,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与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第9条中,“如何引导学生从事实到抽象事实”[ 5 ]中,苏霍姆林斯基谈到学生通常可以很好地记住公式、规律和定律等。然而,经常有学生反映不理解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此时,我们应该利用相应的知识安排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作业。同样,在物理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为此,我们可以借鉴该做法。例如,学习了噪声的危害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小组作业: 调查学校周边地噪声来源和防治途径。这可以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走向社会,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5 结语
在中学阶段,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认识和了解自然,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考的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达到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 ]。在这样的时代教育背景下,再去研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我们会发现,他的先进思想对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依然有很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1992.
[3] 胡卫平.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15):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8.
[5]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6]王小彦. 如何用自制教具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课[J]. 中学物理(初中版), 2017(3).
[7]王素云, 陈祖标, 陈健俤. 基于“双核构架模型”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研究[J]. 物理教学探讨, 2018, 36(11):17-20.
[8] 蔡碧云,邵邦武,郑卫峰.基于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物理课堂建构——以上海科技版“體积的测量”一课为例[J].中学物理,2018,36(20):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