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乡民的培育途径研究

2019-01-15 12:39傅芳
西部论丛 2019年1期
关键词:培育途径

摘 要:乡村善治是通过治理农村社区以实现农村社区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动态管理过程。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中国传统社会信仰正在逐渐瓦解。一是宗族宗法制度正在逐步消散,新农民对于宗族宗法的认同和心理归属较之父辈祖辈明显下降;二是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社会道德伦理规范体系正逐渐分崩离析;三是现代基层治理更加注重自由自治、自主自觉,乡民们较之前辈更加现实,基层政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比较低。生活中发生矛盾纠纷,出现了“不讲理、讲歪理”的乡民反而赢得争论的滑稽现象,“搞事情、凑热闹、聚众闹事”的人不在少数。一方面可以看出社会信仰的缺失带来了浮躁的社会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乡民中存在空虚、迷茫的情绪蔓延。因此,引导民众向上向善、遇事诉诸法律、讲究法理不仅有助于实现乡村善治,也是构建全社会成员尊重法律、懂得法律,守护法律的法理社会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乡村善治 理性乡民 培育途径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2018年2月4日公布。 《意见》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素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农村美才会中国美。实现美丽中国战略目标必须实现美丽农村。而美丽农村并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美和山清水秀风景美的层面,相应地,农民应该培养美丽素质,形象美、心灵美,实现乡风文明。受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农村村民较为重视传统礼俗,法治观念淡薄,遇到矛盾纠纷诉诸人情、“有理寸步不让、无理争三分”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在解决邻里纠纷时,诉诸权威、经验和习惯,本着息事宁人的宗旨,拋开法律法规,却治标不治本。加上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等一系列因素,乡村善治的目标一直迟迟未能实现。

一、乡村善治的困境

(一)传统小农经济思想对乡村善治有一定程度的束缚。农民身份的弱小性、多重性和依附性,在合理规划乡村、科学治理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中,正越来越阻碍乡村善治进程的推进。传统小农经济思想没有随着封建小农经济体制的瓦解而消除,农民农村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弊病依然存在。乡村善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联合、互助互惠。实现乡村善治必须首先破除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已由传统农耕农业转向现代化大农业方向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农业还存在“靠天收”现象。加上农民社交范围有限,其自身抵抗风险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相当弱;农忙务农,农闲进城务工,既是第一产业主力军又是城市发展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农民的身份是多重的,但多重的身份又依附于社会其他枢纽而存在,诸此种种增加了乡村善治的困难。

(二)乡村社会缺乏吸引力,产业产能落后,乡镇政府财务运转不周,严重影响了干部工作积极性,加之农民教育、医疗、卫生、生活等负担沉重,乡民之间弥漫着不稳定因素,乡村善治更加无从谈起。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走进基层,制定各种方针政策吸引人才到田间巷头,在为基层谋福利的过程中锻造自己,实现人生价值。但不可否定的是,相较于城市,农村的生活工作硬性条件远远落后;加上农村生产较为单一,产能落后,农村越发留不住人才。人才的流失引起农村管理缺失,观念退化,反过来作用到农业农村,产能更加落后,观念更加陈旧,乡村社会吸引力更加缺乏。基层干部往往把农村当做工作晋升的跳板,升迁无望的干部则消极怠工,农村社会弥漫着不稳定因素。然而乡村善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完成的,需要较为稳定的环境和长远规划,需要一批又一批能干事肯干事干好事的人才和干部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三)外部监督力量缺乏,农村权力运作不规范,家风、乡风不端正,乡贤文化缺失,也严重阻碍了乡村善治工程的构建。乡村善治不仅仅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工程,乡村善治更是家风民风乡贤文化的传承弘扬。目前,我国还有你很多农村地区外部监督力量抑或缺失抑或监管不力,农村权力运作往往不按规定操作不按规范运行,很容易滋生贪腐风气。加之小团体主义、宗族势力等因素影响,乡村人治色彩较为浓厚,成为乡村善治一大难题。

二、不讲理乡民的成因

(一)农村宗族势力百足不僵。新型乡民较之于父辈祖辈而言对宗族的认同虽有所下降,但遭遇涉及自身利益的事物时,凭借身后强大的宗族势力干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运作的不讲理情况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党政国家政策方针的落实和实施,也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发展进程。

(二)乡村两级机构关系不顺,村民自治机制尚待完善,农民民主政治素质亟待提高。乡镇府和村委两级关系处理不够顺畅,在乡村选举中存在贿赂选举、干预选举、盲从选举、短视选举和利益化选举的现象,助长乡民不讲理气焰。

(三)人才流失,“空心村”“老龄村”乡民观念落后甚至没有“法理”概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年轻人多外出务工,乡村里留守的大多是儿童和老人,他们的观念较为落后,处理事情依靠经验,较少诉诸法理,加上年龄特性,讲道理的乡民为数不多。

三、理性乡民的培育途径

(一)道德育村,紧盯“三美”目标,实现善治。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实现乡村善治需大力弘扬孝德文化,树立孝德典型和模范榜样,通过朋辈影响、祖辈父辈代代相传树立优良家风,并且融入孝悌、睦邻友好、互助互利等传统文化构建文明乡风,培育新型乡贤文化,通过文化引领、文化熏陶、文化育人治村实现环境优美、人文纯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二)法律影视助力新常态下初级法理社会构建。乡村善治需要理性乡民。而理性乡民的培育需要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遇事诉诸法律讲究法理而非人情和非常手段。农村农民的独特性质决定了理性乡民的培育不可能依靠文字书籍讲座短时间实现,但影视作品特别是法律影视作品却可以事半功倍。影视以其无可替代的视觉冲击和传播优势将特定社会环境下的观念生动深刻地传递给观众,观众在观赏过程中潜移默化消化接受该观念。影视作品反映的生活技巧和问题处理具有逻辑真实性,这一点在专业题材,如司法律政、医学、保险等影片中体现十分明显。影视作品易于保存,方便回放和记忆,画面生动,不仅能够为培养理性公民提供必要的理性知识储备支撑也可以助力乡民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和智慧,认知新的社会现象,通过观赏影片,围绕专业知识大讨论、学以致用巩固提升等环节从而提高发现问题,甄别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技巧,久而久之,理性思维、讲理观念便会逐渐培养起来。

(三)招贤反哺,培育新乡绅。基层政府要在认真调研基础上反映真实情况,上级政府针对基层不同问题,因地制宜制定方针政策,加大政策吸引力度,招贤纳士,留住能干事肯干事干好事的人才,区别对待各领域、各层级人才,为真心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的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发挥大学生村官和新型乡绅的模范示范作用,引领乡民讲道理、懂法理,遵伦理,培育社会主义理性乡民实现鄉村善治。

(四)提高政治素质推进乡村民主进程。理性的乡民一定是珍惜手中权利的乡民,一定是懂得并愿意遵守你权力规范的乡民,一定是风气纯正朴素的乡民。社会、政府要加大外部监督力量,规范乡村权力运行机制,净化乡村选举风气,根除乡村人治土壤,引导乡民重视并规范选举权利的行使。将宗族势力纳入现代化民主进程之中加以规范引导,与社会主义民主相融合,建立健全乡村权力运行监督机制,鼓励引导乡民参与到监督队伍中来,提升乡民政治素养,增强乡乡村善治主人翁意识和地位,提高村民自治机制水平,让乡民在乡村善治过程中增加生活厚度,收获成就感收获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陶学荣,陶叡著. 走向乡村善治 乡村治理中的博弈分析[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11.

[2] 孙林,吴惠芳主编. 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治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12.

[3] 杨菊平著. 非正式制度与乡村治理研究[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06.

[4] 傅建林主编. 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80例[M]. 宁波:宁波出版社, 2016.03.

[5] 刘俊生主编. 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6.08.

[6] 史柏年主编. 社区治理[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06.

[7] 邸晓星.政府与社会协同促进乡村善治的路径探讨[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第5期).

[8] 郑志桐.实现乡村“善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治理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商,2015,(第22期).

[9] 刘佳敏,唐华陶.乡村善治的现实困境与出路之刍议[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0,(第3期).

[10] 殷玉芳.从约制到认同:乡村社区环境治理路径研究——以D村环境综合整治为例[D].华东理工大学,2015.

作者简介:傅芳(1988——)安徽广德人,法学硕士,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辅导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猜你喜欢
培育途径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课的实践探究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
中学合唱教学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途径
南宁市现代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探索
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基于顾客价值的网络消费顾客忠诚培育途径探析
教师教学个性缺失的原因探析与培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