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悦
(辽宁省朝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朝阳 122000)
在我国医学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医护人员参与到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研究当中[1],微生物的存在与人体的健康存在直接关系。在病症临床治疗中,通过微生物检验能够确定病症的病原体、掌握病症发展的客观规律等,这对于病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生物学技术多被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验阳性检出率,应用作用突出。本文就此展开讨论研究。
1.1 一般资料:本实验选取98例手足口病患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检查人员对所有样本资料均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将所有检验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即可。
1.2 方法:本实验将选取的98例手足口病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先对其进行传统常规RT-PCR法检验。同时再对所选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在检验过程中要将生物学技术应用其中,这要求检验人员能够充分了解生物学技术的相关知识及操作原则,要从该技术的应用原理及特点特征等方面入手,以此保证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3 观察指标:观察不同检验方法的最终检验阳性检出率指标,将其指标数据进行组间比较核算能够最大程度突出实验研究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在研究过程中将SPSS17.0统计学软件应用于本实验当中,其主要作用是对实验结果指标进行核算,其中计数资料如不同检验方法的检验阳性检出率指标数据均用%表示,将指标在组间统计检验过程中以卡方形式表现,无论哪一指标数据均为P<0.05能够论证实验结论。
本实验选取的检验样本共98例,对其分别进行常规RT-PCR法检查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查,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常规检查方法,后者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查检验阳性检出率更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查结果更准确。见表1。
当前,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已经成为各类病症临床治疗的关键环节,开展这一工作能够明确各病症传染源及发病源等[3],有利于制定科学有效治疗方案。在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过程中多将PCR技术应用其中,通常检测人员多应用传统常规的RT-PCR法检验,检验结果一般。
表1 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验阳性检出率情况[n(%)]
本实验共选取98例手足口病患者标本,对其进行常规RT-PCR法检验,同时又将生物学技术应用其中对所有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结果显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阳性检出率更高(P<0.05)。所谓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主要是在PCR反应体系中融入荧光基团,将病原微生物检验过程进行全面、实时监控,最后将检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从生物学技术角度来讲其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生物传感器及另外一项比较常见重要的基因芯片技术等[4],将其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相互配合应用,能够保证整个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全自动化,在提高检验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检验阳性检出率,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性。当前生物学技术中的生物芯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其主要作用于基因组DNA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同时还有微生物检测基因芯片技术,其主要作用于基因、微生物突变方面的检测。检测人员根据检验结果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到病症发病原因及典型症状等,对于病症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明显参考,其应用作用突出。
综上所述,在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应用生物学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检验阳性检出率,提高检验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应用价值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