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清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1-2]。卫生与健康事业涉及每个人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是一项极其崇高的事业。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路线图,文章总结浙江在探索和发展现代化健康管理体制过程中所得的实践经验以及由此总结形成的理论价值,为以后进一步实践习近平同志的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构建健康浙江提供有益建议。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委省政府在习近平书记的领导下提出浙江省发展的“八八战略”,在此基础上,“卫生强省”政策应运而生,并提出了六大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公共卫生建设工程、社区健康促进工程、科教兴卫工程、强院工程和中医药攀登工程。“十二五”期间,该六大工程发展为新六大健康工程,即:全民健康推进工程、公共卫生强化工程、基层卫生完善工程、卫生科教创强工程、公立医院优化工程和中医药提升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浙江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全力打造以“健康浙江”为新目标,让人人享有更公平、更多样、更安全、更有效的健康服务体系,着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大健康思想,努力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回顾浙江省卫生事业的发展,从“十五”到“十三五”卫生事业的战略目标,卫生政策的发展从“十五”期间的卫生现代化发展纲要到“十一五”的卫生强省政策,从“十二五”期间“卫生强省、全民健康、幸福家庭”政策,到“十三五”期间的健康浙江政策,一步一个脚印,铸就了人民健康的坚实防线。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大健康思理念的总体架构,契合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和健康中国建设五大重点,研究者按10个部分探索习近平大健康理念在浙江的实践启示。
2003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浙江省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八八战略”。“十一五”期间,“卫生强省”政策主要举措包括实施六大工程。在“十二五”期间,六大工程发展为新六大健康工程:全民健康推进工程、公共卫生强化工程、基层卫生完善工程、卫生科教创强工程、公立医院优化工程和中医药提升工程。
2.1 干在实处,实施“六大健康工程”,卫生工作要走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 浙江省干在实处,实施的卫生强省“六大健康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要本着对人民的健康问题“有心”,为人民提供健康服务和保障“用心”,发展我国卫生事业“创新”的精神,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用发展的观点、用“工程”思维,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干在实处,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2.2 走在前列,建设“卫生强省”,是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具体实践 “卫生强省”是习近平在浙江提出的“八八战略”的一部分,也是首次提出将浙江省医疗卫生工作作为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看待。人与自我、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正是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的最高境界,浙江省把这一目标确定为医改的最高目标,提出“健康浙江”的战略目标,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浙江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吸取“非典”灾害带来的教训,在卫生改革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果: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结核病人规范化管理率达到95%,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四苗”和乙肝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在全国最早完善疾病网络直报系统,建立“国家级卫生应急示范区”;率先开展全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提高到40元,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达到60%;率先实施农民免费健康体检。
3.1 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建立公共卫生体系 浙江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下移工作重心、前移防控关口[3]。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完成卫生监督执法和疾病防控体制改革,构建了省、市、县三级疾病防控、应急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坚持科学防控,针对不同疫情阶段及时调整防输入、缓扩散、减危害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有效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轻了疫情对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从生产生活的影响。
3.2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公共卫生体系 浙江省2005年和2008年分别率先启动农村和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0年实现城乡统筹整合。之后不断提高筹资标准,扩大服务覆盖面,增加服务内容,强化基础性服务,努力提高项目绩效。充分体现了坚持预防为主,重视重大疾病防控,重视少年儿童健康,重视妇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建设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预防控制传染病和慢性病的蔓延,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3.3 贯彻“预防为主”方针,优化公共卫生体系 浙江省统筹规划公共卫生资源,注重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疾病控制、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等各专业领域的协调发展,做好医防结合,提升应对突发卫生事件能力,构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体系等,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在疾病防控中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行群防群控、联防群控的策略。疾病防控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加强合作、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在信息互通、快速响应、联防联控、应急处置、后勤保障和经验交流等方面形成协调合作的应急机制,有效提高了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防控能力。充分的动员社会力量,群众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应对公共卫生问题。
浙江实施中医药攀登工程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全省中医药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浙江采取一系列做法强化治未病理念,发展中医药:推进中医药改革,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创新中医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促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动中医药文化养生;全面参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设立专项研究基金,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立足大健康,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加强国际交流等方面成果显著;因地制宜,发挥当地优势发展中医药,如杭州、磐安、丽水、宁波、义乌、绍兴等地都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之路[4]。
4.1 政策导向,落实推动,绘制中医药事业蓝图 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干在实处,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为中医药发展提供财政、技术、人力物力的支持,倡导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当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并完善相关激励机制。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境界,造就了当代的功绩,更创造了利在千秋的潜绩。
4.2 创新模式,人民共建,注重中医药文化建设 中医药发展要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注重协同推进,创新服务模式,鼓励多元投资,加快市场培育,充分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潜力和活力。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充分激发并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构建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在开展治未病工作的同时,注重中医养生文化建设,要加强群众中医药养生文化熏陶、教育和引导。
4.3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贯彻中西医结合 浙江省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管理体系,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切合当地实际,量体裁衣,精准施策,坚持继承创新,遵循中医药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充分挖掘中医药科学内涵,加强自主创新,努力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农村卫生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浙江全面持续推进健康浙江建设,在健康城市方面确定了“七个人人享有”的总体建设目标和“六大建设任务”,2007年起,杭州市作为全国唯一的省会城市开展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工作,2016年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作为中国的健康城市样板之一进行成果汇报。全民健身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省级体育强县(市、区)”,在对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建制市的健康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中,杭州连续两年入围前十强。具体做法是以建设健康杭州为突破点,建设成果起到示范作用;加快健康促进战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5.1 面对亟待解决的民生健康问题,勇于从实处实践 2016年11月,浙江省在上海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作为健康城市的代表,向全世界汇报成果及经验:(1)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怀着对人民事业负责任的态度,勇于面对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敢于担当挑战未知领域的困难,更善于结合自身当地的经济与社会、文化特色,勇于创新;(2)在项目开展前,需要坚持以人民的健康为中心,努力统筹健康城市的综合建设,坚持顶层设计、统筹兼顾,明确“科学理念引领、高效机制建设”正确思路,构建独立、科学的管理及保障机制,通过艰苦实践形成“大健康理念引领、顶层设计先行、组织机构保障、项目研究促进”的健康城市建设模式。
5.2 总结健康城市建设经验,勇于发挥示范作用 浙江在建设健康城市,坚持深入实践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也不断总结经验,与国内外同行及兄弟城市积极交流,浙江一直坚持面向世界,敞开胸怀,在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方面,为国内外同行提供具体详实的实践经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5.3 探索实践工作,满足人民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生活需求 浙江的系列思考与实践表明,在建设思路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城市建设各领域的实践工作均首先考虑“健康”这一重要要素的设计与融入,坚持全民参与健康城市的建设;落脚点是普及全民健康生活,人民共建共享,最终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生活需求。10余年来这一思路的积极实践与努力探索,已成为我国健康城市建设的宝贵经验,更为我国2016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形成作出有益贡献。
2003年12月1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视察浙江省卫生厅时,提出要继续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建设好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综合、便捷、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2012年底,浙江省委作出“双下沉、两提升”的重大决策,着力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务人员下基层,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补齐民生短板,成为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民生工程;创建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健全分级诊疗机制,构建区域紧密型医联体,作为最早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省份之一及社区卫生服务重点联系省份,浙江省已成为国内社区卫生服务发达省份,初步构建了城区二级、农村三级的层次清晰、定位明确的分级诊疗体系,建立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
6.1 加强基层卫生服务,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随着政府对基层卫生投入力度的增强,硬件、软件建设的日益完善,浙江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全面推广,广大居民对家庭医生的知晓度和认可度逐步提高,有利于促进广大居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有利于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提升广大居民的获得感。
6.2 创新举措,完善分级诊疗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随着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广大居民对社区医生的信任感和满意度日益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比例逐渐增加,社区医生正在转变为名副其实的健康 “守门人”。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有利于加快建立“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是健康中国规划的关键目标。浙江省多举并重,率先实现新农合全覆盖。积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创新新农合工作机制,探索多种保障方案,创新费用结报模式,探索适宜的筹资方式;统筹衔接,推动新农合协调发展。浙江的新农合参合率稳步上升并保持在97%以上;农民医保受益面持续扩大,浙江省从2003年开始新农合试点医疗,截止2014年,共有5.7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为农民报销医药费用685亿元。
7.1 以农民为重点的策略是保障全民健康的基石 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而健康保障制度的对农民小康的至关重要。把农村卫生作为卫生强省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新农合在浙江的实施是我国全民医保的开端,是全民医保理念的真正的一次全新的尝试。历史告诉我们,实现农村居民的全面医保异常艰难,领导的意志和决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新农合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蓬勃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是秉持习近平总书记大健康理念的结果。
7.2 政府的主导是新农合取得成功的关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体系中,政府自上而下主导、推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党委政府扮演着组织者、执行者、监督者等诸多角色,甚至将新农合作为各级政府重要的政治任务去实施,以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能动性,切切实实地将新农合作为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政府在筹资上摒弃了以往旁观者的身份,是政府投入较高的一个省份。发挥了政府的主导性作用。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人员、物资、设备、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7.3 因地制宜是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全面推进,离不开适应时代和地区特点的特征,在“健康中国2030”进程中,全面健康保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覆盖地区广、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差异显著等。只有将制度与时代和地区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确保全民健康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凸显,环境问题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两山”重要思想成为浙江新时期发展的主要思路。主要做法:营造绿色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基层自治,自下而上推进“清洁浙江”;改水改厕,科学整治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现卫生城镇全覆盖。2015年,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设区市国家卫生城市“满堂红”的省份;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
8.1 体制创新,打造新型全民爱国卫生运动项目典范 浙江省爱国卫生运动高潮离不开群众高涨的积极性,由政府牵头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问题,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群众作为主力军开展推进爱卫运动,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爱国卫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8.2 科技创新,推进农村健康环境建设 浙江省坚持改革创新,在农村推广三格式厕所、沼气式厕所,推进无害化厕所建设,及时将粪便进行处理,杀死或减少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既能预防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主要措施,又能增加肥源,是保障农村人民健康、推进农村整改的有效途径,如今浙江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使用“四格式生态厕所”、沼气池等技术,因地制宜推进规模化集中供水,通过城市管网延伸、联村并网、供水管网改造、制水工艺改造等工程措施来改善农村饮水安全条件。
2004年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再创浙江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新优势,并把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做法: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政策供给侧创新;贯彻大健康思想,构建健康产业结构生态圈;依托健康小镇,推动健康多业态跨界融合发展;把握机遇,实现智慧健康产业跨越式发展;优化区域布局,构建“一核三极三带”健康产业格局。
9.1 坚持政府主导,激发市场活力 浙江省政府在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中,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政策规范,强化规划引导,构建管理组织等一系列政府作为,同时“有作为”但“不越位”。在非基本健康服务领域,放宽民间资本准入,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浙江省的实践发现,在健康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加强政府规划和引导,可以更好地避免健康产业简单追求数量扩张的盲目重复性建设,避免健康产业集群陷入内生性发展危机。政府通过积极搭建不同健康业态交流合作的平台,发挥健康产业集群知识共享、协同创新等规模经济优势,可以更好地引导健康集群向高附加值的 “微笑曲线”两端发展,培育健康产业的区域品牌价值。
9.2 突出地方特色,促进多业态融合 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展健康产业时,突出“浙江特色”,实现产业化发展,关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根据浙江本省健康产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围绕着“医、养、健、智”四大板块,将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和文化、医疗装备和器械、药品和健康食品、体育健身八大领域,定为浙江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品牌建设、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互联网+”等措施,以健康小镇建设、健康产业集聚区、健康制造业开发区(园区) 为主要依托,初步探索出了健康产业与市场互动提升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政府规划引导型、价值链整合提升型等转型升级的路径。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中强调健康产业链各业态的融合发展,依托浙江省块状经济优势,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与特色,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根据区域产业基础,建设健康产业“六个一批”产业平台,政府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对健康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将其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去,在资金、场地、装备等方面予以支持,并为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探索公共服务平台供给与企业需求互惠互利、紧密合作的持续发展模式。
9.3 推动城乡协同发展,共享产业建设成果 浙江的健康产业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协同发展的新路,健康小镇建设就是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在浙江相互融合的生动实践。浙江作为经济发展快、人民生活水平高、城乡差距小、健康需求大、老龄化水平高的省份,通过积极谋划,挖掘中心城市周边小镇在气候、水源、农产品、绿色植被、空气状况、地理位置等一系列自然健康要素上的优势,同时积极推进资金、人才、管理团队、技术等要素的聚集,推动了健康产业实现了城乡统筹,协同化的发展。
在积极推进健康中国的新背景下,浙江省政府快速响应,推进健康浙江建设。2016年8月22日,夏宝龙书记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研究部署健康浙江建设工作。《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紧密衔接中央精神,充分运用卫生强省和健康浙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按照“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着力突出浙江了特色,在发展目标的设定上,既体现与国家规划纲要主要目标衔接,又按照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的要求,拉高标准、丰富内涵。在主要任务的设计上,按照好操作、能落地、可衡量的要求,将国家的“五大健康领域”具体化为11项国民健康行动,同时,明确各行动的实施依据、重点举措、工作载体和行动目标。
10.1 加强社会整体联动,大健康要靠大处方 健康中国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各归其位、各担其责、共同发力。在强调政府统筹协调责任的同时,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健康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共治格局。
10.2 彰显地方特色,差异化探索需要精准处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健康中国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差别化探索”。从健康中国的浙江实践可以看出,统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各地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方针和政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健康基础设施不同,人口健康素质不同,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差别化探索,因材施教,用具体举措落实好健康工作。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精准处方,而地方应该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精准之花。
10.3 狠抓推动落实,健康中国需要责任处方 健康中国建设需要责任处方,应该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奔着问题去解决,向着实效去努力。以存在的问题作为靶心,以人们满意度为检验标准,精准发力、靶向治疗,着力提升健康中国建设质量和水平;在发展目标的设定上,既体现与国家规划纲要主要目标衔接,又要结合各地实际,按照科学性、综合性、系统性以及指标数据可获得、结果可衡量的要求,细化指标;强化落实,用事实说话。围绕各地的行动纲要提出各地各部门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措施,排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表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八八战略”为总纲,联系浙江实际,推进浙江的各项工作。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取向:2003年12月习近平同志就强调,没有人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明确了全面小康的价值取向,揭示了小康社会的真谛所在;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2004年浙江省率先提出建设卫生强省,明确了主攻目标和工作重点。目前浙江省委的目标是努力建成“浙江版”的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归结起来就是“富裕、幸福、美丽、普惠”;强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如今浙江省走在前列的一些做法,为健康中国的建设提供了样板,健康中国的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就是全面实施“八八战略”的生动实践。浙江省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致谢:感谢在研究立项和研究过程中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有关专家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刻苦努力,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顺利完成该项研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