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华
(衡阳幼儿师范学校,湖南 衡阳 421008)
以人为本是一种与“以物为本”相对立的观点,“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教育学生,要求教育者能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以此达到提升学生的自身价值的目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是注重于当下的发展情况,更多关心的是学生们的未来发展和如何用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化了大众对师德的认识,让老师们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从而培养出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不仅对于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素质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重大意义。
自一九七八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突飞猛进,因此,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不少人外出打工,以谋得更好的薪资和生活条件。而向大城市涌进的人,大多数是来自中小城市,他们背井离乡,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在家中,而这些幼小的孩子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长大,缺失一定的爱与温情,缺少情感交流。他们为了抒发自身的压抑,变得叛逆,变得暴力,对学习产生厌恶,久而久之,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很容易走上歧途,对他们自己,对他们的家庭,对社会都会产生不可小觑的危害。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从学生的内心情感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他们进行管理,有利于帮助他们进行情感的抒发,从而使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这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而又系统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也深刻指出:“思想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可见,“以人为本”理念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去真真正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着想,让老师不再是简单地管理学生,教授学生知识,而是能够用适宜学生发展的方式去教导学生,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和谐,还符合我国中国特色社会发展道路的需要。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社会技能人才的实施者,在实践中仍存在忽视“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现象。主要表现有:首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把教育者放在高高在上的地位,导致教育者不满意学生,而学生也憎恨老师的情况发生。其次,教育模式仍然遵从传统教育模式,老师在课堂上讲自己的内容,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让教学质量大大降低。中职学校应多跟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充满积极性和动力,由此,中职学校的教育才可能取得明显进步,教育质量也会有大大提升。因此,中职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模式是促进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举措[2]。
教育学是需要在一切关系上来培养一个人,所以它应该去了解一个人的所有关系。因此,在教育中,了解一个学生是多么重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因材施教”,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世界上是找不到的,同理,在世界上也找不出两个完全同样的人。在快节奏的今天,每个人的个性化也更加明显。因此,教育者要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做出正确科学的方案,并且要让方案落到实践中去,让家长和社会都能真正看到学生的积极变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然成为时代标语,在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模式时更加需要注重思维创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现在大多的教育方法都是纸上谈兵,以至于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走向社会后,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到底有什么用。所以中职学校应该加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设立相应的时间基地,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如今的课堂大多是“一对多”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老师成为主导者,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让学生成为主导者,实施“高效课堂”,促进大脑思维的开发,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栋梁,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切实地从学生角度出发,不仅有利于当代中职学生的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