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源流、内在逻辑及实践启示*

2019-01-15 03:37宋高鹏尹文嘉
山西青年 2019年14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思想

宋高鹏 尹文嘉

(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源流和内在逻辑,有利于我们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发展的脉络和国内的生态问题,便于采取科学的策略,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也为世界各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提到了要像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法制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营造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的氛围;坚持生态民生思想,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自然环境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自然生态环境也遭到一些破坏。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提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1]等观点,自然界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自然加以利用和改造,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保护自然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社会指日可待。

(二)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并举

习近平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他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生态环境,会带动经济发展。在生态环境中开采的能源,为经济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过度的资源开发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需要长期的修复。良好的生态环境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经济的大发展又为生态环境的治理带来支持,将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解决生态问题大有好处。

(三)加强法制建设

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造成了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从制度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存在较多的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只有加强和完善生态文明法制化建设,去除机制的障碍,健全法制,建设法治中国,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在法律上保驾护航。

(四)弘扬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有生态文化的支持,将人们头脑中旧的价值观,转变为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维的新的价值观,这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功不可没。在人民群众中,弘扬生态文化,要贯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挥社会主旋律的带动作用,让生态文化走进大众的视野,形成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的氛围,让生态文化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五)坚持以民为本

生态民生思想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提到“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习近平把以民为本的民生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相结合,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民生的发展,以民生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进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源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有其来源。它主要遵循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和顺应自然的规律,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们持续发展的思想,综合了邓小平关于控制人口和加强法制的思想,吸收了江泽民的生态方面思想,借鉴了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来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生态文明思想

在儒家文化中也提倡掌握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生态文明的文化渊源。它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共处的关系,人既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又是大自然的朋友。

(二)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容

首先,它告诉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去解决生态问题。其次,要转变发展方式,将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结合起来。最后,培养人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重要内容。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问题由来已久,如何正确的利用自然资源、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发展,这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积极的改造自然。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不仅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延续

1.毛泽东的生态文明思想。1958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南方水多,应当尽量发展水电,水永远用不完,煤总是会挖完的。”这说明毛泽东已经看到,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的,出于为后代长远发展的考虑,必须综合利用。毛泽东在建国初期就已察觉到,自然资源在人类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生态资源对经济的发展来有重要的影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才能够满足人们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节约资源,发展清洁能源,对减少过度消费的自然资源做出贡献。

2.邓小平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邓小平综合考虑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人口多那么人均所拥有的资源就会相对减少。邓小平强调要合理调控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减轻对于资源的需求和社会的经济压力,使人与自然资源环境实现更好的发展。邓小平在谈到水土流失问题时,认为要辩证对待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问题,这两者的结合,对于“两山”思想产生了影响。

用法律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从而引导人们,树立法律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在实践中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在邓小平的推动和各级部门的努力下,关于生态文明的法律进一步完善,内容更加丰富,社会主义生态建设法制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在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点上,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保护环境的一系列的重要的思想,提出将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相结合,以科学技术支撑,法律保障生态安全等新思路,在考察人与自然关系时,将“社会”这一因素也加入其中,这利于更深层次的把握和解决生态问题。

3.江泽民关于环境生态方面问题思想。江泽民生态思想主要内容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思想、生态与经济人口协调发展的思想、生态民生化安全化和生态节约化法制化并举的思想、还有针对这些基本内容而升华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思想中,人类生存的根基就是自然,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中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江泽民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提出了人类是自然之子的想法,人是其产物,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界,对于自然界的破坏就是伤害人自身。自然界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基础,如果破坏自然界就无法保证人类正常的生存和发展。自然是人生存的根基,因此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生存的根基。

辩证地看待人的能动性,实行保护自然的有效措施。江泽民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中指出,发展“都坚持以生态良性循环为基础”。因此,我们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树立环保意识,才能推进生态循环的良好的运行。其次,重大的工程建设也要采取保护生态环境的策略。既需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也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此外还提到利用法律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利于其发展。利用科学技术保护生态环境也无可厚非,但要趋利避害,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江泽民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思想,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而且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江泽民对于邓小平同志的法律思想进行了继承,完善了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也对破环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起到了制约的作用。

4.胡锦涛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胡锦涛生态思想阐述了科学的发展理念和适合国情的发展模式。他的生态发展思想以科学发展为理念,以协调发展为要求,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模式。

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理念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又借鉴了国内外关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思想。科学发展观围绕着发展的主题,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息息相关。将科学发展理念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对于解决我国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起关键作用,促进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多样性的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落实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的。它利于实现我国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胡锦涛的生态文明思想包括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核心的生态文化,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核心的生态社会和以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制度。这是生态社会思想与生态发展思想的理论升华。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正确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有利于深刻的理解这一新的伟大思想。本文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现实逻辑等方面介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逻辑。历史逻辑,指的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实践逻辑在这里指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产力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与生产力共同协调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确立远大目标,建设美丽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现实逻辑是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生态问题,必须要有制度的支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势在必行。还要树立大局意识,将国内值得推广的生态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和合理机制,推广到全球,并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生态保护经验沟通,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历史逻辑: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都有借鉴意义。到了现代,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于生态环境的治理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丰富了生态文明思想。毛泽东认为只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才能实现持续发展。邓小平认为人口数量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减轻对于资源的需求,并通过制定法律保护生态环境。江泽民认为要树立正确的生态自然观。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奋发图强,发挥党的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很大成功,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焕然一新。

(二)实践逻辑:发展生态生产力,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认为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也会促进绿水青山的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实现双赢。协调好二者的关系,调节人们当前与未来生存之间的关系,这为解决保护环境和发展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提供有效指导,让人们立足当下又保证未来的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美丽中国而奋斗,把“美丽中国”建设上升到新的高度。建设美丽中国,在国家层面,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整治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环境污染。在社会层面,要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在个人层面,要树立绿色观念,做到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美丽中国,立足中国国情,使人们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对中国梦的实现有重大影响,建设美丽中国势在必行。

(三)现实逻辑: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全球生态命运共同体建设

治理生态问题必须要有体制机制的保障。习近平提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提供可靠保障”。①“最严格”是一条主线,存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使得人们对于生态文明制度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完善并严格执行生态文明的制度,加强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内的生态治理中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生态恢复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全球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将本国的生态治理与各国生态治理相联系,加强国际合作,为全球生态治理出谋划策,展现大国形象。习近平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倡导全球应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在2015年的巴黎,习近平主席重申中国坚定地作为气候变化的履约国履行责任,积极推动各方通过《巴黎协定》。习近平提出的全球生态命运共同体思想,符合人们的共同利益,为解决生态问题这一世界性的问题,提出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启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的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为解决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保障,营造了良好的生态氛围,生态文明的思想深入人心。同时也加快了我国的经济转型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制化建设,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重要保证。

(一)生态意识武装大脑,形成良好生态氛围

要大力宣传生态文化教育,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用生态观念武装大脑,让人们了解到,美丽中国梦的建设是一项关系你我他的全民参与的运动。呼吁大家自觉加入美丽中国的实践中,倡导理性消费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勿因善小而不为,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我们要让生态题材的影视作品走近大众的视野。弘扬生态文化,自觉接受生态文明的洗礼。在电影《可可西里》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在可可西里,你踩下的每一个脚印,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这句话让人陷入沉思,对于亟需保护的地区,一旦破坏那将是无法修复的,为了后代的永续发展,必须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合适的场合,通过典型的感人事例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对人们进行生态思想的教育,起到启发人和宣传生态思想的作用,让生态思想深入人民群众的队伍当中,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

(二)改变旧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生态法制化建设

我国现在处于生态转型时期,生态文明倡导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将绿色、环保等领域与产业相结合,推动产业结构的再优化,走出一条低耗能、少污染、高效节能的中国特色绿色发展道路。加快科技创新的发展,用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和生态的和谐发展,加大循环经济的产业比重,取得最佳利益,实现最优目标。

我们要用严格的生态法律制度推进生态事业的快速发展。将保护生态环境计入干部考核制度,建立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对于环境问题的追责一定要有法可依,违法必严。明确中央与地方的生态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一定要严格执法,构建合理的交易体系,把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行生态补偿等政策。在人们的生活中实行合适的资源消耗制度,比如电费和水费的阶梯收费等等,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法制保障。

(三)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实现“中国梦”奋力前行

时代和社会都在不断进步,和谐社会的内涵不断丰富,人与自然、五位一体和谐发展。人们的发展离不开资源,不断对大自然资源的过量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相比过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不得不让人思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新时代,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大自然对于发展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用经济发展的红利和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带动生态环境的改善。

“中国梦”为我们描绘出了美好社会的蓝图,它的基本内容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中国梦”的基础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幸福。“中国梦”对于处理我国现代化事务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中国梦”并不是遥不可及。习近平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实现中国梦中,提出可行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扎实推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五、总结

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和总结取得了很大成就,后来还出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的专著,但是也应该看到出现的一些问题:在研究的现状方面,有理论深度的文章不多,缺乏必要的理论提升;在研究的内容上,侧重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某一方面的研究和解读,整体研究缺乏系统性;在研究资料上,要整体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的历史演进过程,主政地方的有关文献不可或缺;研究方法上,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特色的把握,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学科,多方面进行交叉研究。

[ 注 释 ]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04.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思想与“剑”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