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环境的差异化对婚姻的影响及对策浅析

2019-01-15 03:37
山西青年 2019年14期
关键词:婚姻家庭

周 洁

(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一、原生家庭的影响,潜移默化的内在不匹配

(一)双方家庭问题遗留的性格因素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片土地,原生家庭塑造人的性格和品质,奠定安全感,培养情商和价值观,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多半积极乐观,平易近人,懂得去爱,抗压能力强,安全感十足,勇敢坚毅,也是最容易成功的一批人,随之,他们的婚姻也会像其父母的婚姻一样和谐。若一个孩子在父母的争吵中长大,或是在不完整家庭中长大,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其性格会胆小内向软弱,内心脆弱,不敢尝试新鲜事物,害怕与人对立,害怕被抛弃,形成依赖性人格,或者是延续父母解决问题的暴力方式,攻击性强,形成冲动型人格,一旦事情发展超过自己预期或者不受自己掌控,会产生惶恐不安之感觉,或固步自封来保卫自己,或没主见,或善于屈服他人意志而压抑自己,或采取暴力手段(语言暴力,肢体暴力,冷暴力),这类人的婚姻一般存在沟通障碍,从而导致婚姻僵化。

(二)对各自家庭环境的模仿与实践

原生家庭关系模式直接影响我们成人后的人际关系模式。在人际互动中,我们会不知不觉按照我们在原生家庭中习得的模式。譬如,儿子看到父亲尊重母亲呵护母亲,就会以父亲为榜样,模仿父亲的言行和处事风格,在今后会仿照父母的相处模式经营自己的婚姻。原生家庭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思想,进而影响到其长大成人后的做事方式,夫妻相处方式,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比如: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就会引用其父辈教育自己的方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像“你爷爷当初就是怎样怎样我的”,又譬如原生家庭成员若都有“重男轻女”的观念,那么这个家庭的男孩如若未能完全成熟,彻底摆脱原生家庭对其思想上的绑架,那么倘若妻子生的是女孩,就会活在“重男轻女”思想的枷锁里,影响夫妻感情,产生家庭矛盾,导致家庭关系不和谐甚至走向破裂。

(三)具体类型举例分析

1.妈宝男

恋母情结,这样的情况多出现在单亲家庭,或父母双方其中一人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而孩子没有在适当的时候与异性父母适当的分离,譬如父亲经常出差,儿子长期以来依赖于母亲,尤其青春期以后,会将一定程度的感情投射到母亲身上,情结不是很严重的,在择偶反面,会以母亲形象为模板,寻求性格,形态,外貌,气质等各方面与母亲相似的女性,或是在婚后会将自己的妻子慢慢塑造到母亲的“轮廓”里,这类人对另一半要求很苛刻,难以忍受失败,一旦夫妻关系之间出现问题,会痛苦不堪,因为他们需要忍受的是内心深处与“母亲”这个形象的分离。在社会上主要表现为“妈宝男”,而这类人的婚姻矛盾多来自于“婆媳关系”处理不当。只有当他们走出并超越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才能拥有健全的婚姻。

2.凤凰男

“凤凰男”通常家境贫寒,通过自身努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获得成功,这类人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但更害怕失去,内心深处隐藏着成长过程带来的自卑,通常女孩会被其“认真”,“谨慎”的品质吸引,若是没有经过后期学习脱离原生影响,没有强大自己的内心,婚后潜在性的“自卑”性因子会渐渐显露出来,做事容易走向极端,由自卑所引发的不安全感,以强大的“控制欲”和“占有欲”表现出来,企图主宰一切(这是区别于大丈夫情怀的大男子主义的),通常这时妻子会觉得丈夫管束自己太紧,极度自负,甚至是“小人得志”,而丈夫在面对妻子的“挑衅”时,会怒火攻心失去理智,做出伤害妻子或伤害自己的举动,这种强大的婚姻焦虑感和婚姻压迫感最终会让夫妻离心。

二、爱之图——理想型配偶的自我刻画

即每个人大脑深处都有一幅早就绘制好的最相恋对象的形象图,通常影响大脑绘制“爱之图”的人,是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有帮助或启迪的人,影响较大或印象较深的人。羡慕,敬仰,崇拜,依赖等都是“爱之图”形成过程中的心理影响因素,这种形象源体一般是母亲,老师,或是偶像等。若是“爱之图”很大程度上和“母亲”重合,则会出现上文中所提到的“恋母情结”。但是“爱之图”是一幅综合影像,是很多扣人心弦的美好瞬间的高度契合。一旦符合“爱之图”影像的人出现,就会与潜意识里的爱之图产生反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见钟情”,这也是为何有人见第一眼就会觉得熟悉,想让人亲近。这不同于与陌生人的相遇,要接触,观察,试探,在不断了解对方的过程中以判断其是否适合与自己深入接触,而“一见钟情”则不需要这个过程,在“爱之图”的作用下,一见如故,甚至不假思索的信任对方,在婚姻形式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闪电式婚姻,即“闪婚”。

在婚姻关系中,另一半符合自己潜意识里“爱之图”影像时,就会产生一种契合快感和满足感,此时“晕轮效应”得以显现并且开始发挥作用,符合“爱之图”影像的部分会被知觉者放大,甚至是遮蔽图画以外的可视性特征,有似“爱屋及乌”,会形成一种“越符合,越接纳,进而越包容”的连锁反应,这种婚姻状态是美好甜蜜的。反之,当婚姻问题暴露时,会发现原本与“爱之图”相符的形象特征变得牵强甚至是不相符了,会自动与之产生距离感甚至是厌恶对方。因为“爱之图”是美好的集合体,当另一半某些行为与其相悖时,潜意识里第一反应是排斥,以此来维护“爱之图”原本的形象,此时“晕轮效应”被揭穿,更有甚者会引发“恶魔效应”,即与图像相悖的特征会被无限放大,甚至掩盖先前所欣赏的特征,以偏概全,一票否决式的辐射至其他的行为特征,就是看对方“哪哪都不顺眼”,加剧家庭矛盾,最终以“离散”形式收场。并且在婚后,人们依然有机会遇到与“爱之图”不同程度相符的异性对象,对于意志力不够坚定或认知力不高的人来说,容易引起婚外恋情。

三、婚姻力量的不平衡,女性依附心理与人格独立相悖的两种极端

(一)全职主妇

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婚姻里男性作为生产资料的掌控者,将女性的角色设定在既定范围之内,“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1]的婚姻关系将女性物化成男性的所属品,进而被家庭所奴化。“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子无才便是德”,“夫贵妻荣”的传统观念压迫着女性的婚恋神经。有些女性因此而仇视自我,否定自我,接受自己是“二等公民”看法。[2]而传统婚恋对女性的剥削仍然残留,一些女性甚至放弃工作,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家庭之中,把家庭当作自己的全部生活重心,在经济上丧失主动权的不安全感让她们将丈夫的得失看成是家庭的得失,故而辞去工作并没有让其感到轻松,反而抽走了她全部自信,剥夺了人格独立和实现价值的机会,被全职主妇的焦虑心理所打压而感受到委屈,痛苦,社会关系上很容易与社会脱节,逐渐形成自我封闭式的生活方式,从而影响家庭和谐。

美国生态心理学者认为,女性对于具有金钱,权利,地位的男性有选择偏好,这说明女性具有更需要被保护的依附心理。这种依附心理使得婚姻中的女性将自己的命运同丈夫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忽视自己的独立人格,将自己定位在家庭从属品的位置上,需要通过丈夫的认可和关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样的依赖心理,结局是悲哀的,因为渴望得到关注而引发一系列诸如焦虑,嫉妒,占有欲等一系列负面情绪,会让女性变得更加专横,更加无理取闹,要求更多,在婚姻关系中产生更多摩擦,而这种被占有欲所引起的摩擦,大多数情况下会被冠以“爱”之名,对男性,对婚姻,进行“爱”的绑架。

(二)女强人

美国进化心理学者巴斯的研究证实:妻子收入高的美国夫妇比丈夫收入高的夫妇离婚率高出50%,另外,众多美国男性,对于妻子收入比自己高的事实感到愤怒。[3]

在中国,这样的现象也很普遍,现代女性已实现经济上的独立,高学历,高智商,“男女平等”的社会观,以及女性在职场上作用的凸显,使得她们有资本与男人一争高下,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当今社会过度地追求这种事业上的成功而出现“女强人”这类群体。对于绝大多数男性来说,会找一个能力比自己稍低,学历和职位比自己稍低的女性结婚,以此维系家庭的平衡与稳定。就如同雌性丽鱼如果不表现出“畏惧”的形态,雄性丽鱼就无勇气交合。[4]可见男性获得满足感的前提是先获得优越感。

在“女强人”的婚姻中,很容易将事业上的“刚”与家庭中的“柔”对立起来,不懂得二者的统一,她们错误的以为“平等”就不再需要女性的“温柔”,以至于家的“回归”功能在被逐渐弱化。在婚姻中,由于女性的“强大”而导致男性产生紧张和压迫感,从而导致“逆反心理”,加上女性在心理上对男性的轻视,使得男性的优越感被长期打压,一旦在家庭之外碰到让其感到轻松,强大的女性时,就会产生一种征服欲,已寻求一种解脱和爱情自赎。这也是为什么“女强人”的婚姻比普通女性婚姻更容易出现婚外恋等婚姻危机的原因。

四、思维差异引发的暴力沟通

婚姻中的暴力沟通主要是指“语言暴力”和“冷暴力”。婚姻中,沟通问题实际上是男女之间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上的不同所引发的。一是源于两者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的不同导致思维思想的差异化。这也源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异,男性惯用左脑,而女性惯用右脑,也就是说,男人更理性,女人更感性。女性在思维运用上更占优势,她们通常可以将逻辑和情感两种思维共同运用,而男性则是运用逻辑思维,或是运用情感思维。这就使得女性在看问题时情感信息检索能力要比男性高的多,从而模糊事实本身,这种切入点虽不会改变事实,但却会改变其意义,这也是婚姻争吵的源头。并且在绝大多数争吵中,女性对于情感信息的运用会将争吵点在双方毫不知觉的情况下转移,若此时丈夫为事实据理力争,妻子就会觉得丈夫是在狡辩,而且不关心自己,所以通常争吵的最终感受就是妻子觉得委屈,而丈夫觉得莫名其妙。长此以往,其中一方会对另一方形成“冥顽不灵”,“太倔”,“无法交流”“无理取闹”的印象,夫妻之间会产生“你不懂我”的回避情绪,从而引起焦灼烦躁,这一系列连锁情感的直接后果就是“爆粗口”,企图用语言暴力达到内心的宣泄和情感的表达。这样相处是压抑,苦闷,充满挫败感的,是失败的婚姻关系。

五、应对上述问题的对策解析和具体措施

(一)正视原生家庭的家庭问题与矛盾

在面对家庭婚姻问题时,应学会自我反思,首要的切入点就是审视自身原生家庭是否成了自身婚姻状态的导向,当这个导向是劣质的,应该不逃避,不退缩,勇于面对自身的在家庭婚姻生活中所体现的性格缺陷,提高自身的家庭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下一代创造优质的的家庭成长环境,净化家族婚姻问题基因,夫妻双方在这个方面所表现的应该是互相理解,互相鼓励,不应该放大对方家庭的不足,压制对方的自尊,这样的结果一定是使彼此走向破裂。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婚姻关系

当代女性应该摆脱对“和谐”家庭的误解,认为“不争吵,不打架,不离婚”的状态是和谐的,这其实是对矛盾的掩盖和回避,问题依然存在。冷静与和谐并不意味着忍让与放弃,也不是要求女性忍气吞声,泯灭自己的欲望,逆来顺受,而是一种乐观豁达心平气和之态。了解对方的诉求,学会倾听,接纳与包容,而不是去改变对方的行为模式来迁就自己的思维。

(三)营造家庭氛围

当丈夫在外面工作时,一天的负重让其感到疲惫与紧张,如果想要以饱满的状态投身第二天的工作,他就必须消除紧张感,若此时妻子在家里“碎碎念”或者无止境的抱怨,会让丈夫更加心烦意乱,营造放松放松的家庭氛围显得至关重要。妻子可以任意规制家里的物品,家具的摆放,但有时在妻子眼里的精致和情调对于累了一天的丈夫来说可能是种负担,好看的插画,精致的壁画,精巧的桌椅板凳以及各种装饰,远不如可以让其随意躺一下抽根烟放个报纸的空间,哪怕只是搁搁脚。除了外部环境的改善,内心环境的轻松舒适也不能忽视,当丈夫劳累一天下班回到家身心俱疲时,给他独处和静思的空间,否则他宁愿在车里独坐十分钟抽根烟也不愿上楼。

(四)寻求共同理想

共同理想目标是婚姻长跑的动力源和保鲜剂。人在感到快乐幸福时,会分泌一种“多巴胺”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蒙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人们在预想快乐的状态下的分泌量会超过享受快乐时所分泌的量,这也可以解释通常学生在期待放假往往比放假本身更能感到开心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说实现目标的过程才是快乐的源泉。所以夫妻要有共同目标,适当培养彼此在生命中的相互参与感,以刺激“多巴胺”幸福荷尔蒙的产生。但是“多巴胺”是个喜新厌旧的荷尔蒙,令人时刻保持激情的目标一旦达成,快感就会消失,所以在婚姻中要不停地寻找共同目标并且共同为之努力,才能维持快乐的源泉,达到共同进步状态,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五)发挥“性”的作用

性是人类的本能,就如同渴了要喝水,饿了吃饭是一样的。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过:“除了生命外,性是所有的冲动力中力量最强大,活动最旺盛的”。性从来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观点:“人的性欲不止是纯粹的性欲,它在人的层面上说,是转化关系,人格化关系的工具。”[5]也就是说,性是夫妻双方建立亲密关系的桥梁。医学研究也表明性生活会促进人体内啡肽和催产素的释放,使夫妻双方感到舒适和放松,让人从日常紧绷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所以,婚姻中应当合理利用“性”的桥梁作用,因为这是夫妻双方最极致的亲密接触,而且随着默契程度的加深,夫妻会越来越爱对方。

(六)社会对策

对于原生家庭遗留的性格问题对婚姻问题的影响,首要应该是让其认识并自我承认问题,这是关键,通过心理辅导引导与抚慰使其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子是一种常规手段,并且突出其在家庭作为父亲、母亲、丈夫、妻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身体会到为下一代改变这种劣质原生家庭环境的重要性,以责任心约束行为,以父爱(母爱)战胜逃避的心理,是家庭婚姻最有效力的解决问题的手段。

对于夫妻双方结合所产生的变异问题,建议夫妻双方多参加交流活动社团,组织同性别或夫妻共同参加的活动(比如集体野游),夫妻双方会在活动交流的过程重新发现对方的闪光点,通过与他人相互的交流过程,了解到他人的矛盾问题从而找到自己情感的平衡点,心理上得到安慰,情绪上得到宣泄,在自尊心上得到了满足,对“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的理解有助于缓解自己家庭矛盾的激化甚至可以达到自省的作用,从而化解矛盾。

建立婚姻心理咨询机构,协调情感矛盾,以稳固婚姻关系。国外的婚姻心理咨询机构很普遍,所开设的婚姻心理疏导课堂也都在社会婚姻关系上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国内也可以借鉴外国模式,借助专业知识来调节夫妻关系,以加强社会稳定。

猜你喜欢
婚姻家庭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幸福的婚姻,离不开这六件事
家庭“煮”夫
“家庭癌”到底是怎么回事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寻找最美家庭
梁个的幸福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