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明
(中国计量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朋辈教育亦称同伴教育、同辈辅导等。早在20世纪30年代,发达国家高校就出现了学生自发组织的朋辈辅导活动。随后,在20世纪50年代,朋辈学业辅导已成为高校一种重要的学业辅导制度[1]。在新形势下,朋辈辅导具有平等交流、开展灵活、方式新颖、育人自助等特点,将朋辈辅导模式引入组织生活,是提升组织生活吸引力、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服务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探索。
(一)开展朋辈辅导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大学是传授先进科学理论知识的殿堂,学习活动是学生增长知识、增强能力的主要活动。先进理论知识的精深晦涩,需要学生花费主要精力去掌握和克服。学习作为大学生的主业,也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主要困难的“多发地”。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业发展的需求呈多元化的特点[2],而学业困难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阻碍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应积极适应新形势,以学业辅导为抓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业辅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众多优秀党员、先进分子在学业辅导、朋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一对一”帮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目标,在帮助学生解决学生学业问题的同时及时了解和解决个性问题,缓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矛盾,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
(二)以朋辈辅导作为党组织生活创新的方式,能够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目前,我院共设有学生党支部共22个,党组织设置规范、健全,党员比率达16.5%。学生党支部开展党组织生活的方式包括党员支部大会、党员发展大会、党日活动等。传统的开展模式形式较为单调、内容陈旧,多为程序性和模式化的活动,缺乏创新和吸引力。以朋辈辅导作为党组织生活创新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不同专长、各具特色的优秀分子在众多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他们更了解学生的具体问题和实际需求,能够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解决具体问题,使党组织生活更贴近学生,更具有针对性,在朋辈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育人和自助功能。“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党组织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就不难提高党组织生活参与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一)成立指导小组:由学院党委的副书记担任组长,辅导员担任指导老师,并根据实际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
(二)互助小组配对:党支部按专业纵向设置,专业高年级党员和优秀学长担任本专业内的朋辈辅导员,开展一个支部对接一个班级、一名党员对接一个寝室、一名党员对接一个特殊学生“三个一”工程,自主建立互助小组;
(三)集中交流和独立开展(学习与科研实践):各结对子小组一般通过线上媒介聊天、微信、线下活动等各种形式开展交流;
(四)新媒体平台运作:由高年级党员和优秀学生组成线上“求知”互助组,定期分享学习资料、学术进展,并利用党员网上学习平台进行理论学习;
(五)实践活动:党支部负责本支部“双创”活动的策划,全体党员及对应团支部参与开展实践活动,有效实现了党团对接,加强了党建带团建工作;
(六)定期开展效果评估:效果评估作为活动组织开展的重要反馈机制,学院每年5月和12月份举行两次“双创”活动评比,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促进和提升。
(一)转换角色,增强主动性
党员作为支部的主体,在党的组织生活中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应从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入手,激发党员参与的内生动力,使普通党员能够从跟随者变成引领者,为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供干事平台。朋辈辅导的积极意义在于从角色引领和作用发挥让支部成员真正发挥“排头兵”、“领头羊”作用。
(二)创新模式,增强趣味性
传统的组织生活重说教、重会议,往往是支部书记传达、支部成员被动吸收,组织生活增强认识、凝聚人心、提升战斗力的作用无法凸显。尤其是青年学生活泼好动,陈旧模式的党组织生活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计测学院党支部“一帮一”活动,编织了一张涵盖党支部、团支部、学生宿舍、个人(党员、团员、普通学生)在内的“互联网”,通过网络平台和线下主题活动、交流会、实践服务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三)提升自我,增强实效性
党组织生活要以学院具体工作为载体,应该与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想结合。通过朋辈辅导的“一对一”结对帮扶,在朋辈平等友好交流的氛围下提高学习能力、提升专业兴趣、做好职业规划,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推动学院的学风建设。在此过程中,有利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其积极性的发挥,达到服务学习、促进交流、助人自助、共同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