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民族认同是本民族的人们对于本民族所产生的接受、认同等心理,并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对本民族所产生一定的精神寄托,从而出现归属及信任的感受。
文化疏离感指的是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不同的个体由于受到了不同文化的熏陶,从而对自身民族的文化以及主流文化产生出了消极的心理及情绪。
为了探析蒙古族高校学生民族认同和文化疏离感之间的互动性关系,本文以蒙古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式,并在调查的过程中借鉴了王亚鹏的民族认同量表、刘曦和杨东的文化疏离感量表这两种研究工具,其中,民族认同量表包含主流文化认同、消极民族认同以及积极民族认同三个子方面,文化疏离感量表囊括文化孤立感、文化分离感、不和谐感以及被控制感。以下是本文通过研究所得出的具体结果。
表1 民族认同和文化疏离感关系矩阵
注:*p<0.05,**p<0.01。
从表1能够得出结论:文化孤立感、文化分离感、不和谐感、被控制感四者和主流文化认同负相关关系较为明显,同时,它们与消极民族认同的正相关关系也较为突出;积极民族认同与文化分离感、被控制感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相对明显,但是与文化孤立感、不和谐感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却并不突出。也就是说,蒙古族大学生对主流文化具有高度的认同感的情况下,他们的文化疏离感并不强烈;在对本民族的消极认同感程度偏高时,他们的文化疏离感较高;在对本民族的积极认同较强烈时,他们的文化疏离感较低。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为蒙古族文体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平台,增强了蒙古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近几年来,我们经常可以在看到蒙古族同胞参加各种电视节目,这使得其他民族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蒙古族的文化与生活。比如,央视举办的《星光大道》节目,2015年的亚军组合的成员就是来自少数民族,其中一个就是蒙古族的萨其拉。蒙古族选手的精彩演出,获取了评委与观众的高度认同,增添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加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此外,各种关于蒙古族的纪录片、电视剧的不断播出,使人们更加了解蒙古族的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蒙古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
多媒体的传入,对蒙古族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蒙古族高校学生文化疏离的感受得到降低。比如,手机、存储移动播放器、文化部惠民设备等设备的普及,帮助蒙古族的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时,也使蒙古族大学生更加了解其他的流行音乐、大众音乐,从而产生认同心理,降低了文化疏离感。此外,也有一些电视节目,专门邀请蒙古族的歌手进行表演,从而增加了其自身的民族自豪感,降低了文化疏离感。
根据以上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蒙古族的高校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疏离感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也就是说,蒙古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越强,其文化疏离感就越高,民族认同越弱,其文化疏离感也就不强烈;多媒体能够增加蒙古族高校学生的民族认同,从而导致其文化疏离的感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