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理论研究综述

2019-01-15 14:39邵云飞
山西青年 2019年15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体育

邵云飞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体育部,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的公共体育教学中出现了“学生爱体育,却不爱体育课”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缘起很大程度上与体育课程的设置相关。现如今体育隐性课程在高等教育学校中还未得到普遍的关注,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显性体育课程的教学弊端正在慢慢地被放大,在显性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技术和知识太过看重,忽略了大学生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枯燥的练习方法和手段、简略的教学设计,让师生都丧失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加以素质要求,体育课堂变成了素质练习课,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技术培养品德素质的课堂。

一、隐性课程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在全国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隐性课程的地位占越来越大的比重。其实施体育隐性课程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从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隐性课堂的教学设计,重视显性课堂所不能设计的部分,提出以人为本的育人机制,完善课程结构,重视隐性教学条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实现高校对大学生体育教育培养目标的良好对接。

(二)研究意义

显性课程主要以技能的传授和知识的掌握为主,而隐性课程则以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显性课程对学生带来的心理内在影响为重点,两者互为依存,相辅相成。隐性课程的出现完善了课程教学,形成了更加合理的育人机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研究与探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体育隐性课程教学对实现教育的全面性并探索未来教育的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三)本文创新点

补充完善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理论指导实践操作的研究缺失。

二、体育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相关研究

学校体育课程被大致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大类,显性课程是主要的课程安排,主要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的课程,而隐性课程则是显性课程的补充和附加,通过学校教育包括环境、设施、气氛、学风施加在学生身上,与显性课程一起,完善学生课程教育,给予学生身体素质上、思想教育、技能学习等多方面的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显隐性课程的概念在国内外是大致统一的,其结构的构建也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所形成的。侯志红等人在显隐性课程关系方面做了以下的描述,她认为显隐性课程关系为一母同胞的关系,在影响的方面和领域不同又能相互叠加产生1+1大于2的效果。体育显性课程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传授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在学生身上体现的本事,而体育隐性课程教学理解为学生在学校、班级、运动场地等环境里,体育教师通过自身行为习惯、教授手段、课程设计有意无意的传递体育价值、运动态度、信仰、行为规范等非学术、非理性知识的教授,学生默默领会学习的过程。

(一)体育隐性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区别

从教育效果来看,显性课程的教育效果偏向于常规,其影响是暂时性的,需要大脑不断记忆和肢体不断重复练习才能达到巩固。隐性课程的教育效果是创新的持久的,会根据每个培养元素呈现不同的教育效果。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有着相同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其共同点为:共同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能力,两者都具有课程属性。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都需要通过教师对课程计划进行充分设计,均是以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通过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以显性课程为载体对学生产生影响。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二者是相互影响,融会贯通的。教育课程分为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他们彼此间独立,从不同的方向作用于受教育者。显性课程是隐性课程的载体,隐性课程蕴含于显性课程当中。虽然二者同时影响着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对于该门课程的热衷程度。我们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其当中的区别。

一是在经验获取方面,相对于显性课程,学生经验的获取是直接或间接通过老师肢体动作和语言教学去获得知识,学生是在有意识的获得的。而体育隐性课程是通过学校里隐性的因素,它包含体育器材、场地、人、环境等。学生通过受到这些隐性的事物影响进而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达到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二者深度和广度不同,体育隐性课程相对于体育显性课程而言影响更广。

二是在表现特征方面,体育显性课程是向学生传递有形的体育知识技能,体育显性课程注重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传授,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通过外显的、可控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逻辑的原理进行教学的,因而系统性更强一些。体育显性课程以体育活动而存在,而体育隐性课程则以内隐的方式或方法,伴随着显性课程的出现通过教师、器材、教风等因素而产生影响,载体可以是体育显性课程,也可以环境设施,学生情感和教学方式方面。

三是在教育结果方面,体育显性课程通过影响学生的身心去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效果,其结果是可预期的。体育隐性课程从学生情感出发,通过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来达到教学效果,其结果是不可预期的。

四是在教育成果方面,体育显性课程是以外显的、可控的、能够认识且设计的方式为特征,以技术的传授和知识的掌握为主,在此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所形成的规律和经验经过长期的积淀之后可形成学术性成果。而体育隐性课程则是以内隐的方式存在,从而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体育隐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教育成果具有非学术性的特质。

在隐性课程里,学生情感因素处于主导地位;而在显性课程里,学生的学习因素处于主导地位。显性课程的接受方式是直接或者间接的,通常是通过教师练习过程中的本体感受和教师的讲解示范接受信息,让学生技术和知识的学习更加直观。而隐性课程是以显性课程为载体,针对学生的内在进行影响,引导其在情感意志方面的发展,其接受方式是内隐的、隐蔽的。在经验的获取方面,显性课程是在学生有意识的情况下对知识技能进行梳理规整,在肢体上得以表达,在实践中得以运用。隐性课程则是在学生无意识的情况下,通过特殊的方式手段来进行引导获得经验的接受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体育隐性课程的实施途径

在体育隐性课程的实施途径方面,有专家指出隐性课程的实施必须通过显性课程,但根据以往的教学方法,隐性课程的实施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其中尽可能地多加入教学比赛、多媒体视频、明星体育史等体育文化方面的内容,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式教学法、激励教学法等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体育隐性课程的目标。积极开发隐性课程的校本教材,利用学校现有的物质,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设计属于该学校的教材。在课程进度许可范围内,举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比赛,检验学生体育课程教学效果,同时让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运动快感并且形成终身锻炼的理念。

(三)隐性课程发展趋势

在未来课程理论研究中,隐性课程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广大学生和教育者所接受运用。隐性课程的开展有利于教育目的的达成,促进教育目标的实施,技能方法的自主学习,多方面多角度影响学生的成长。在以后的课程实施中,其改革和修订要随着教育制度的发展,根据新时期学生体育健康的需要,积极完善课程建设,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心理、生理、团队协作和社会适应,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有益的效果。

三、小结

综上所述,体育隐性课程是当前高校体育研究的学者们所关注的热点及焦点问题。在高校大学生针对体育隐性课程的研究中,众多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资料分析发现其研究多集中在对隐性课程概念的界定、体育隐性课程的重要价值功能及体育隐性课程和体育显性课程二者之间的独立互补关系方面。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体育显性课程是体育隐性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之一,这使得体育隐性课的实施成为可能。同时也发现当前高校对体育隐性课程的实施仍缺乏一定的重视,在一些高校体育隐性课程仍处于自发利用阶段,还没有达到完全自觉的利用,体育隐性课程的实践性研究是体育隐性课程研究中的一个难点。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体育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我们的“体育梦”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