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治水重要论述,以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在抓好工程平稳运行基础上,着力在保障工程供水安全、提升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做好水量调度工作、加快工程验收和配套工程建设等方面提档升级,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司长李鹏程。
中国水利:请您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工作谈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和体会。
李鹏程: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崭新的宏伟蓝图。从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工作角度来说,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牢记在心,早日将南水北调工程打造成为一流的民生工程、绿色工程、幸福工程。具体来说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一是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不断探索建立和健全完善世界一流的管理制度体系,从根本上确保这项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各项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为同类工程树立样板。二是要共同抓好安全运行,协同推进工程建设和管理。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工作涉及多个司局单位、项目法人、沿线省份及各线各层级垂直管理单位,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健全完善联席联动机制,统筹协调,协同做好各项工作,一手抓安全运行,确保工程持续、安全、平稳地将优质南水调到北方,一手抓后续工程建设,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坚强支撑。三是要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南水北调工程的出发点、落脚点,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特别是优质用水的需求,我们将通过不断地补齐短板、加强监管,更好地发挥工程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让工程永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中国水利:2019年是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开局之年。请结合2019年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工作主要任务,谈谈如何补短板、强监管。
李鹏程:2019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大力推进南水北调工程补短板、强监管各项工作,在工程运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提档升级,取得了长足进展。
一是强化工程运行管理,供水安全提档升级。稳步实施调水计划,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达303.64亿m3。超额完成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阶段补水任务,累计向华北地区10条河段补水12.23亿m3。顺利完成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试通水,调出水量6868万m3,完成计划的130%。构建新形势下工程防汛工作体系,督促流域管理机构、地方水利部门、工程管理单位落实汛期防汛责任,确保安全度汛。全力做好新中国70华诞安全管理工作,先后印发《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关于切实加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期间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并督促落实,确保大庆期间工程平稳运行。
二是扎实推进技术经济工作和工程验收提档升级。扎实推进完工财务决算,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目前已核准决算32个,超计划2个。组织做好水价水费有关工作,认真研究制定促进生态补水价格工作方案,督促指导供需双方推进生态补水价格协商工作,中线工程有关单位已完成签订生态补水价格协议。目前,年度水费收缴率91.9%,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协调做好工程建设资金供应保障工作,已下达投资计划资金基本到账。修订完工验收工作导则,完善验收工作体系,建立专项协调机制,加强督办督促,加快验收进度。截至目前累计完成31个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超计划3个。超额完成定点帮扶“八大工程”任务指标,协助投入帮扶资金2186.33万元,帮助引入资金2637万元,助力湖北郧阳实现脱贫摘帽。
三是力促尾工和配套工程建设,工程达效提档升级。督促相关省(直辖市)推进配套工程建设。尾工项目按预定进度计划推进,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大部分完成。积极协调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召开现场动员会。推动两个范围划定,落实保护范围管理职责。加强穿跨邻接项目监管,2019年已备案管理33项。开展中线左岸防洪影响处理问题调研,协调推进有关工作。开展南水北调品牌规划研究,提出品牌战略规划基本思路。积极协调推动集团公司组建有关工作。
四是夯基固本,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提档升级。认真协调组织做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展览布展及中央媒体专题宣传工作,稳步推进南水北调全面通水五周年宣传组织策划和方案落实工作,在国新办成功举办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新闻发布会,社会反响良好。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条例宣传贯彻力度。组织推进重点领域战略研究项目“新时期南水北调工程战略功能及发展研究”。落实党建工作责任,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南水北调人的作风进一步优化,干事创业的精神头更足,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水利: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已满五周年,工程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如何?
李鹏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建成通水,初步构筑了我国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截至目前,工程累计调水总量超300亿m3,经济、生态、社会等综合效益发挥显著。
第一,改变供水格局,水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受水区供水格局,提高了受水区40多座大中城市供水保证率,直接受益人口超1.2亿人,从原规划的补充水源逐步成为沿线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在北京,城市用水量73.3%以上为南水,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天津14个行政区居民用上了南水,南水成为天津供水新的“生命线”;河南59个县区受益,其中多个城市主城区用水100%为南水;河北90多个县区受益;江苏50个区县共4500多万亩(1亩=1/15 hm2)农田灌溉保证率得到提高;山东形成“T”形骨干水网布局,有力缓解了胶东半岛干旱缺水的严峻局面。以中线为例,其连年超额完成年度调水目标,沿线四省份供水量和需水量逐年增加,直接受益人口持续攀升。
第二,改善供水水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增强。按照“三先三后”原则要求,一方面,全面做好中线水源地水质保护各项工作,鄂豫陕三省联动协作,制定水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规划,推进高污染产业转型升级,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夯实了水源地水质保护基础;另一方面,强力推进东线治污。江苏融节水、治污、生态为一体,关停沿线化工企业800多家;山东在全国率先实施最严格地方标准,取消行业排放“特权”,开展“治、用、保”综合治理。通水五年来,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及以上,东线工程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沿线群众饮水质量显著改善,北京市自来水硬度由过去的380mg/L降至130 mg/L,河北500多万人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经过多年帮扶发展,40多万工程移民逐步实现了身安、心安、业安,生活水平总体高于搬迁前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第三,倒逼产业转型,推动受水区高质量发展。通水五年来,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中型城市基本摆脱缺水制约,有力保障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2016—2018年全国万元GDP平均需水量73.6 m3计算,南水北调工程已累计向受水区调水超300亿m3,为受水区约4万亿元GDP增长提供了优质水资源支撑。实行区域内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带动高效节水行业发展,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提高了用水效率和效益。通过实行“两部制”水价,依据成本核定水价,有力推动受水区水价改革,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第四,修复生态环境,促进沿线生态文明建设。为充分发挥工程生态效益,自2017年起,中线工程已连续3年利用丹江口水库汛期弃水向沿线受水区30余条河道生态补水,累计补水近26亿m3。为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2018年9月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当地水库、再生水等水源开展为期一年的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工作,截至试点结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补水8.52亿m3;于2019年4—6月实施了东线一期北延应急试通水工作,累计从六五河节制闸调出水量6868万m3,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已正式开工,工程建成后将为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更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东、中线一期工程还带动了沿线生态带建设,目前中线工程沿线形成一条长达1200多km、宽几十至数百米的生态景观带。
中国水利:请您谈谈2020年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工作思路、措施及重点任务。
李鹏程:国务院召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后,南水北调迎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2020年是南水北调各项工作的重要节点,是后续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和多个项目开工的关键期,是验收工作的攻坚期,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阶段,责任大、担子重。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六字治水思路”、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和2020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引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补齐短板、加强监管,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南水北调各项工作稳中快进、提质增效。
一是确保东中线一期工程安全平稳运行,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增强风险意识,绷紧安全弦,组织工程运行安全评估,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整改,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加强东、中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管理,科学制定并落实好2019—2020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在确保安全平稳供水前提下,完成年度供水目标。其中,东线一期工程完成向山东省调水7.03亿m3;中线一期工程完成调水70.84亿m3。做好停水检修研究后续相关工作,推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安全鉴定管理办法》研究工作,确保工程检修有法可依,工程运行高效安全。做好生态补水相关工作。持续开展丹江口水库洪水资源化利用,按照《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及水利部统一部署,推进生态补水常态化,深化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行动,规范生态补水水费机制。
二是推进验收、决算、尾工及配套工程建设,为东中线一期工程按期竣工验收奠定基础。推动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尾工建设,为竣工验收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加强穿跨邻接项目管理,推动保护范围划定,做好保护范围管理工作。加速推进验收工作,精心组织、主动协调,保进度、保质量,确保如期完成2020年设计单元完工验收、财务决算任务。配合做好东线北延工程和东中线扫尾工程资金供应保障工作。督促落实生态补水交费工作,持续跟踪水费收缴工作。
三是一手抓集团公司组建,一手抓后续工程建设,为东中线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做好准备。以集团公司组建为契机,完善相关管理体制机制,加快研究后续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为后续工程尽快开工做好准备。按照国务院专题会议部署要求,根据工作方案和时间节点安排,协调推进后续工程建设相关事宜。加强组织协调,强化进度、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完成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年度建设目标。
四是强化党建引领、推动科技创新,打造南水北调工程品牌形象,凝练总结南水北调精神。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度推进党建业务融合,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深一层、落在实处、作出表率。组织制定宣传工作要点并抓好落实,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不断巩固提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打造求实担当的干部队伍。做好工程信息化建设,加强南水北调科技工作,实现成果最大化。加强南水北调品牌研究,进一步提升工程品牌形象和影响力。着手凝练南水北调精神,夯实南水北调人共同奋斗的精神基础。加强协调协作,继续巩固深化郧阳定点帮扶成果,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圆满完成党中央交办的政治任务。